-
1 # 子系22
-
2 # 旁觀者嵐
在評價紅樓時,人們都很重視脂評。
1脂硯齋的批語,是紅樓80回後的完整的內容解讀的一把鑰匙。是紅樓夢真實結局的一個蘭圖。
《紅樓夢》本身就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之外。象金陵十二釵圖冊、紅樓夢十二支曲子,及書裡的詩詞、燈謎、戲曲、園名、別號無一不暗示人物命運走向。但過去看程乙本時,除了覺得後40回語言不如前80回生動,有個性外,還發現有一些情節就是草草應對前面的線索,譬如元春之死,與她所寫的燈謎及紅樓夢十二支曲中的"恨無常"就不一致,只有看了脂評,才知道"乞巧"伏元春之死,是被在宮外遠地勒死的,這樣才能說的園通。另外寶玉住獄神廟,賈芸、小紅、茜雪去探望,和程乙本的寶玉中舉,蘭桂齊芳也很不一樣,也更符合剩一片白芒芒大地真乾淨和各自需尋各自門的結局。
張爰玲說"三恨紅樓未完",我看也可說"可恨脂評太少"。
2、脂硯齋是現在己知留下筆記的唯一通讀過《石頭記》原本的人。是第一讀者,也是作者的評論者,甚至參與過創作,所以對人物性格把握很準確,如賈寶玉早晨去瀟湘館洗漱,並讓史湘雲給他梳頭時,襲人在怡紅院對著薛寶釵一本正經的指責賈寶玉,這麼大了,表姐妹好也得有個分寸。脂評說吃醋了。幾個字就把一個妒忌的發狂,卻把陰私一本正經的說的知書守禮的小丫頭躍然紙上了。襲人對賈寶玉的獨佔心這麼強,也就說明後面為什麼針對黛玉,暗害晴雯了。這種例子還很多,所以脂評不僅對研究紅樓夢有用,對讀懂紅樓夢也極有幫助,可惜存世太少。
-
3 # 紅塵彌勒
先說我本人的情況。
我個人由於諸多原因,讀過幾種版本的《紅樓夢》。從最開始的不忍卒讀,到後來的痴迷深入,其間經過了幾乎是人生較為漫長的一個時段——我的初讀,是在中學時代,而我發現了其中的堂奧,開始喜歡和沉浸的讀下去,卻是在陪兒子讀書的時代,其間跨越了近三十年。
我的讀書,是從粗讀開始的,後來發現越讀越有滋味兒,則開始了通讀和細讀,再延伸發展到精讀、研讀,過程在一點一點進行,心得在點滴薈萃,個人的喜好也愈發深刻、迷醉——不打誑語,這本書我起碼讀了十遍以上。
原先的讀本,是豎版的繁體,惜乎沒有直譯或旁白,有些吃力,也有些遊離,後來找到了一本脂批紅樓,霎時感覺靈光乍現、魂魄上身,靈感和頓悟也就隨時隨地的不請自來,對於加深對這部書的理解,有著不可言狀的妙用。
之所以喜歡脂批,是因為脂硯齋就是書中的某個原型人物,對其中的章節和進展有著天然的敏感與把握,尤其是他在一旁加註的文字,都是精幹的提綱挈領之言,帶有明確的指向性和解惑度,對於人們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本千古奇書,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
起碼是我本人就從中獲益匪淺。
脂批本發行的同時,還出現了其他版本,都有大紅的硃批文字,也都各有要領,顯得各得其旨、各呈其妙。但脂批本卻更為嚴密和舒困,可以化解心中積鬱的塊壘,眼前即時浮現清晰的人物原型和事件發展脈絡,是至今為止,人們最為認可的一個版本。
《紅樓夢》問世幾百年,卻失去了半部分,探佚人儘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補上了全回本,也沒能全紅樓的原本願意,且還把人們的思路和情緒帶進了溝裡,誤導了一眾紅迷和脂粉。
而脂硯齋卻能使讀者扒開迷霧,從錯綜複雜、嚴絲合縫的敘述中找到緊要關節,略加點醒,即可點醒夢中人,是為首功一件,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
4 # 莫染餘生
讀活字印刷的《紅樓夢》也就是讀故事,讀脂批的手抄本絕對是在看傳奇。各位不信可以找一本脂批的(建議甲戌本)試試。
體會絕對不一樣,“見字如面”、“睹物思人”,其書原貌幾乎可再現創作和傳播狀態,讓人如臨其境,非常有“歷史感”,同時也會使你的理解更貼近作者初衷和真相本身。
讀《紅樓夢》不讀脂批抄本,就等於沒讀到真正的《紅樓夢》。
回覆列表
脂!脂硯齋!據考脂硯齋是是與曹雪芹同代的長輩,兩次評語石頭記!評語中肯確切!有些補足了作者的未言之隱!因為他系長輩,所以是硃筆!如果想得到紅樓夢的精髓,非讀脂批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