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慶舊書
-
2 # 南倡北道757
律詩要求要看詩體。從格律上看,分古體和近體兩大類。漢魏、南北朝以前的稱為古體,又稱古詩或古風。唐代以後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近體詩不僅要求押韻,而且講究平仄協調,對仗工整。一般要求有:押韻、平仄、對仗等……
對仗又有工對、寬對、借對和流水對等等。
還得要注意孤仄孤平,這些都屬於大忌,因為詩詞講求韻律美 ,和唱歌一樣。高低起伏,錯落有致。孤平就是說一句詩裡除了尾字以外只有一個平聲字,舉個例子:只是風雨滿小樓,您看這就孤平了。整句只有兩平聲,風,樓。樓是尾字,韻字,還不能算到一平聲字。所以嚴格來說就只要一個平聲字風。此謂孤平!反之則為孤仄。
詩詞不主要用來附庸風雅的,不必太過深奧。表情達意,吐露心聲,示之世人。不要掉弄書袋,故弄玄虛,故作高深。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等不也此類麼?深奧不等於高雅,不等於高明,白話不等於庸俗淺薄,也不等於不精煉不優美,此真理也。
對聯的要求一般為:平仄相對,意境相關,詞性相同等等。
山頭雲落腳
陌上雨生根
鹿跡緣溪盡
秋聲隔嶺遙
心中存野趣
眼下犯愁腸
山頭初染雪
林下早聞鶯
四顧香生處
千年雪化時
蟬嘶秋影盡
鶯囀暑風涼
琴聲猶在耳
柳色已如煙
寒簫吹永夜
涼月掛高秋
攜梅香入夢
看柳色爭春
[南鄉一剪*如夢]
如夢眾生中,厚意深情各不同。但得今朝能一醉,來可匆匆,去莫匆匆。
* * *
珍重四時風,莫惜千金買碧穹。日日微醺冠倒著,花落園東,詩落橋東。
-
3 # 朱厚丞
首先從概念上來說,古詩,如果是廣義的,是包含了所有古代的詩歌,形式就比較複雜,比如四言詩、五言樂府、雜言歌行、五言/七言絕句、五言/七言律詩、甚至包括詞。每種詩體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規律。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古詩”,預設為是狹義的,大抵是專門特指唐以來的絕句和律詩,是在前朝各種詩體基礎上發展、完善起來的。實際上被稱為“近體詩”。不要和今天流行的“近代詩”、“現代詩”弄混。
歸結一下,古詩,分兩種,一種是古代人都叫“古詩”的古詩,一種是古代人叫做“近體詩”。我們今天說的一般是指“近體詩”—以唐詩為代表和標杆。學習起來需要注意工整,在形式、聲律上有嚴格要求。比如四句的絕句,句式上四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整體結構上要注意起承轉合,聲律上二四句的句尾字要押韻,每一句的二四六字要平仄錯落、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要相反,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要相同,第三句和第四句又相反……;律詩八句或更多,中間三四句、五六句要使用對偶句………具體有大量的專業的系統的知識需要學習。
對聯呢,也是可以特指律詩中的對偶那兩句,必須按律詩的要求來;也可以指各種生活場景下使用的楹聯,比如春聯、慶典對聯、輓聯、書房楹聯,長短無一定規矩,平仄相對,句式一致即可,特別自由,從而派生了很多技巧玩法,比如拆字聯、機關聯、無情對、玻璃對等等。一般網路上社群裡所說的,應該以自由的楹聯為主。
回覆列表
古詩,楹聯都是單獨的一個學科,有大規則、大講究。
首先,古詩與楹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文學體裁,這是常識。古詩分五言、七言律詩,如我們小學、初中高中所學的古詩。楹聯就更復雜了,具體的就是形式區別了,楹聯分上下聯,字數不等,四字、五字、幾十字一聯等,都有。
其次,古詩和楹聯的押韻也有區別,古詩選好韻就按韻來行了。楹聯的韻律往往要根據楹聯的具體對應物來選擇。
楹聯學在七八十年代比較活躍,如今日漸式微,應該發揚光大。
感謝你的提問,希望這樣的籠統回答能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