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明治維新是日本在外來先進勢力的刺激下,開展的一場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這場全方位的"全盤西化″式的改革,逐漸地將日本從一個封建制的閉關鎖國的農業國家,轉變成一個走向了資本主義道路的近代化國家!雖然日本仍然保留著一定的封建殘餘,但卻是成功的擺脫了落後狀態。而後走向了侵略他國的殖民掠奪道路!

    清朝的洋務運動卻只是一種″片面改良″!既沒有深入到政治領域改革,也沒有全方位的進行社會改良,更沒有觸及到導致中國落後的總根源“封建專制″!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清廷企圖用″近代工業的新機器去推動封建制度的舊石磨″,而不去從根本制度上去找原因,是根本無法實現"求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初衷的!而正因為基礎不牢,才導致甲午一役失敗後,清朝洋務運動的成就化做了烏有!

    總體上講:在那個時代裡,留給落後國家的機會並不多。只有能以"時不我待″的危機感“壯士斷腕″般地去全面改革,才有機會挽救危亡之局。這一點明治維新時的日本做到了,也做好了。而洋務運動時的清廷沒有做到,也沒做好。所以日本成功了,而清朝失敗了…

  • 2 # 江山歸一統

    日本明治維新是一次全方位的西化改革,它使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成為亞洲的強國。清朝的洋務運動是在落後的封建帝制下一次片面的改革,洋務運會不能也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 3 # 帝國的餘暉

    從19世紀40年代以來,同屬東亞文明體系的中國和日本,在遭到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入侵,兩國閉關鎖國的國門被開啟之後,面對嚴重的封建統治危機,兩個國家的統治階級和有識之士都在尋求救國的良方。日本透過明治維新,國力大幅提升,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危機,很快躋身與資本主義強國的行列。反觀中國,雖然也開展了以“自強”、“求富”為目的洋務運動,但甲午一戰,中國戰敗,宣佈著洋務運動的破產。華人的自強御辱,走向近代化之路被打斷,逐漸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為什麼日本的明治維新和清朝的洋務運動給兩個國家的影響大不同呢?

    首先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的改革運動,有政府主導各項改革工作。早在明治政府成立之前,日本新興的革新勢力透過武力結束了統治日本達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這就為後來明治維新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明治政府透過對西方派出大規模考察團,考察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軍事、文化等,制定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維新目標。透過不遺餘力的全面的學習西方國家,改革本國落後的政治制度、軍事、文化等,短短几十年,日本迅速強勢崛起。透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本擠身於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成為亞洲第一個擺脫淪為殖民地危機的國家。同時還是第一個在自己的本土外建立殖民地的亞洲國家。

    反觀當時的中國,在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以及在圍剿太平天國運動時,一部分清朝官員親眼見識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厲害後,為了維護大清的封建統治,他們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和機器生產,來實現自強御辱的目的。他們以“師夷長技以制夷”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等為指導思想,創辦了中國近代一系列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然而洋務運動其實是清朝的封建統治階級為了自救發起的運動,是一場只學西方先進的器物,不學西方先進的制度和思想的運動。治標不治本,只能延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無法從本質上實現自強救國的目的。如果說日本明治維新是積極主動全方位的學習西方,而清朝也是簡單被動的學習西方的器物。

    在遭到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後,才掀起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器物;在遭到中法戰爭中的慘勝,中國的不敗而敗後,才重視海防,透過購買外國先進的軍艦,建立北洋水師;在遭到甲午戰爭的失敗後;才知道改變政治制度,建立新式陸軍。等等以上這些例子,無不說明了清朝統治階級只有在捱了打,吃了虧的情況下,才會慢慢的自我改變。沒有外力的推動,他們只會墨守成規。

    所以說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甲午戰敗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中國逐步墜入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而日本透過明治維新的成功,迅速崛起為資本主義強國。兩種不同性質的運動,最終導致了兩國此後半個多世紀的國家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9年以後心理學要讀研甚至讀博,選擇什麼方向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