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在常德
-
2 # 行攝阿俊
我來回答下吧!
1.可以做賽馬娛樂賽事、既培訓、娛樂、騎射於一體。
2.以歷史建築、歷史文獻介紹當地文化(既然是與馬有關,當然要做一個銜接)
3.每年定期舉辦賽馬節相關活動,請相關行業領袖坐鎮。
-
3 # 散散仙人
文旅專案中的馬文化是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的。作為一箇中國文化符號中具有代表意義上的動物符號,其背後所蘊含的文化、人文、歷史、精神層面的意義深遠。
馬作為中國農耕文化中的代表動物之一,與牛、豬、兔等一樣,具有自己的生產性、互動性。鄉村文旅專案中,將馬作為文化符號進行打造的專案很多,一般來說,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農耕文化:
中國的農耕文化是根植與農業生產、農業生活中重要的幫手。農耕文化中牛、馬一樣象徵著華人民勤勞、堅韌、吃苦等精神。將農耕文化中馬的元素整理出來,變成形象、符號、雕塑、文化長廊、小景觀等,成為一種文化象徵。
二、馬的精神:
在中國,龍馬精神、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金戈鐵馬等成語都蘊含了深刻的哲學道理和人生道理。中國書法作品、書面作品將馬的元素演繹地活靈活現。文旅建設專案中可選用其作品,做成文化長廊、字畫碑林、造型景觀等。
三、生肖符號
作為十二生肖中的馬,具有走馬觀花、萬馬奔騰的吉祥幸福的含義。以十二生肖為原型,突出馬元素的特徵,在文旅專案中加以應用。
四、驛道文化
驛道鈴鐺,漫道夕陽。將馬的文化結合在茶馬古道、驛道文化、一帶一路之中,彰顯地域特色、互動、文化交流、貿易流通、詩歌唱詞等元素中。
五、二十四節氣
將馬與農業、節氣等文化元素結合起來,以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馬的作用結合,形成博物館、展覽館等文旅專案。
六、品類展示
將世界上優秀的馬種、餵養、故事、人物等整合起來作為文旅專案的符號。加上互動、騎馬、射箭、馬術、貴族氣質培養等綜合專案整合起來。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養馬大國,擁有620萬匹馬。從秦王給周王養馬開始,中華民族在馬背上所傳承的文化形成旅遊產業,展現中華民族的風采,如今到了一個應該爆發的時代了。
馬是一種時尚健康的生活形態,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畜牧業的馬、運輸的馬,更多的是運動、時尚、文化、演出、寵物等等。
馬象徵著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無論是英法俄美還是中國漢唐元清,一定充滿了馬背上的進取精神,里根、布什等等幾乎所有的國家元首全都喜歡騎馬,所以我們更需要讓民族精神在馬背上延續。
馬術可以給人們帶來健康,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尤其是城市病,包括抑鬱症、前列腺等等,對於城市人群將會是很重要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教育方面,學過馬術後出國留學,國外的學校會驚訝於華人居然受到了良好的馬術教育,對擇校有很大的優勢,更別說對孩子的其他正面影響了;
在親子方面,孩子、家長、動物、大自然、草坪、Sunny會形成正能量,聲色犬馬是古代的文化娛樂方式,在現代也是一樣;
在外交方面,國家接收過國禮馬。除此以外,每年迪拜都會在成都溫江舉辦迪拜國王杯速度大獎賽,這是馬術外交;
馬,同時也是很好的演出題材,不管是電影電視劇還是國內的大型演出。比如鳥巢做了史詩馬秀《特洛伊》、北京朝陽公園等五個地方做了《舞馬》,票房上座率達到70%到80%。內蒙古文化廳投資了幾個億做的《千古馬頌》大型文化演出,將馬背上的藝術和馬背上的技術相融合。很多商業性的活動,婚禮慶典、馬術文化節等等,實現了當白馬王子的夢形成了浪漫的題材。
競技也是馬的主要價值,驚險、刺激、唯美、搶眼球。我本人做了十幾年的新聞媒體,馬的題材、類別也非常豐富,現場的刺激效果、感官效果也比較強烈,所以無論是那達慕還是古爾邦節都不約而同選擇賽馬這個主題,騎Mustang大賽、障礙賽、速度賽、國際馬術世界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