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位正處在叛逆期的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感覺無法和他們進行交流了,你講什麼他們都不聽,天天想著玩手機,學習成績也不好,你的朋友建議你把孩子送到一對一輔導班,你想問輔導班老師能管得住孩子嗎?
我不贊成把孩子送去輔導班,期望輔導班老師能管住孩子這樣的做法,事實上,如果家長自身不發生改變,你把孩子送到哪裡都是不起作用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自主感發展的需求。孩子進入青春期,她/他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為出現了這些變化,會使得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很多困惑,根據他們在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他們有自主感需要被滿足的需求,他們不願意服從權威,家長需要及時認識到孩子開始向獨立的個體發展了,家長或老師這樣的權威所說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在這時候,放低自己的姿態,不再以權威的姿態出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根據具體的情況扮演家長和朋友的角色。不能縱容孩子,堅守底線,但同時也要理解孩子,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
第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孩子玩手機,當下爭論非常多。我們應該中立地看待這個問題。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不可以強制的手段讓孩子戒除網路遊戲,事實上是做不到的,家長只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自身多學習當下時代的特點,從而預估未來孩子們的就業和生活的時代特點,比如孩子在未來有可能進入遊戲公司開發遊戲,也有可能進入動漫公司製作動漫。所以家長抓住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和他們進行溝通,然後輸入你的價值觀和底線,讓孩子認識到手機只是我們的一個工作和生活休閒的工具,不能被它完全佔據了我們的生活。
第三:只有父母是最瞭解孩子的(如果不瞭解那就去了解他們),無論是學校的老師還是輔導班的老師,他們只是從學習文化課程的角度來管理孩子,但首先孩子可能不會主動要求去輔導班,也就是說他就算去了也是不情願的,又怎能聽從輔導班老師的話呢?輔導班老師也不可能深入瞭解到孩子是如何一天一天地長大到現在,孩子現在的性格特點是怎樣一步一步地發展而來的,他不能理解孩子,又怎能管理好孩子呢。
當然,有一種可能就是家長不斷學習教育和青春期心理相關的知識,和輔導班老師緊密配合(前提條件是輔導班老師要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這樣也是可以幫助孩子順利走出青春期的困惑的。
我家有位正處在叛逆期的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感覺無法和他們進行交流了,你講什麼他們都不聽,天天想著玩手機,學習成績也不好,你的朋友建議你把孩子送到一對一輔導班,你想問輔導班老師能管得住孩子嗎?
我不贊成把孩子送去輔導班,期望輔導班老師能管住孩子這樣的做法,事實上,如果家長自身不發生改變,你把孩子送到哪裡都是不起作用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自主感發展的需求。孩子進入青春期,她/他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為出現了這些變化,會使得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很多困惑,根據他們在這個年齡段的特點,他們有自主感需要被滿足的需求,他們不願意服從權威,家長需要及時認識到孩子開始向獨立的個體發展了,家長或老師這樣的權威所說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在這時候,放低自己的姿態,不再以權威的姿態出現,在教育孩子的過程根據具體的情況扮演家長和朋友的角色。不能縱容孩子,堅守底線,但同時也要理解孩子,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
第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孩子玩手機,當下爭論非常多。我們應該中立地看待這個問題。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不可以強制的手段讓孩子戒除網路遊戲,事實上是做不到的,家長只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自身多學習當下時代的特點,從而預估未來孩子們的就業和生活的時代特點,比如孩子在未來有可能進入遊戲公司開發遊戲,也有可能進入動漫公司製作動漫。所以家長抓住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和他們進行溝通,然後輸入你的價值觀和底線,讓孩子認識到手機只是我們的一個工作和生活休閒的工具,不能被它完全佔據了我們的生活。
第三:只有父母是最瞭解孩子的(如果不瞭解那就去了解他們),無論是學校的老師還是輔導班的老師,他們只是從學習文化課程的角度來管理孩子,但首先孩子可能不會主動要求去輔導班,也就是說他就算去了也是不情願的,又怎能聽從輔導班老師的話呢?輔導班老師也不可能深入瞭解到孩子是如何一天一天地長大到現在,孩子現在的性格特點是怎樣一步一步地發展而來的,他不能理解孩子,又怎能管理好孩子呢。
當然,有一種可能就是家長不斷學習教育和青春期心理相關的知識,和輔導班老師緊密配合(前提條件是輔導班老師要懂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這樣也是可以幫助孩子順利走出青春期的困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