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術研究

    首先,考研熱度增加是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

    其次,考研留學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一般而言,211及985以上的高校,每年都會有通知留學事宜,比如雲大,就有美國等國高校,簽署合作事宜。

    最後,留學還取決你的英語和經濟條件,這些都滿足了,研一結束後,你可以關注學校通知,及時申請面試,申請過了之後,你將會獲得學校部分資助,這樣會更好一些。

  • 2 # 哥特復興

    關於這個選擇的問題,首先應該搞清楚自己考研或者出國的目的,就目前國內考研的基本資料來說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歷年的考研盛況:2015年考研人數是165萬人,錄取57萬人 錄取比 2.9:1,2016年的考研人數是177萬人,錄取59萬人 錄取比 3.0:1,2017年的考研人數是201萬,錄取72萬人 錄取比 2.9:1,2019的考研人數就已經要達到290萬了,錄取70萬人 錄取比 4:1。關於2020年考研人數雖然還難以下定論,但從去年落榜和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規模來看,2020年考研人數超過300萬幾乎沒有任何懸念也就意味著錄取比例很有可能更創新低。 所以打算考研就要做好十足吃苦的準備。

    而關於出國

    一般去國外讀研的學生有三類:

    1.想混一個好看的文憑回國就業

    這一種最為普遍,如果這樣的話,建議你直接瞄準北美前30,再不濟也要前50,不然回國聲譽真的還不如國內TOP985。但是美國名校競爭激烈,而國內的大部分中介並不專業(據我所知大部分他們自己都沒留學過),所以很容易被坑,完美避開那些小眾好申的專業而去擠大流,強行增加分母。

    2.想搞學術讀到Phd

    那出國絕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美國這邊學術還是很嚴謹的,很多教授都站在領域的前沿,學術氛圍也好,不太會遇到國內高校的一些糟心事。

    3.想在美國紮根拿身份找工作的

    這種以學cs為主,但是今年cs就業寒冬,未來情勢也不明朗。而且cs ms競爭現在過於激烈,市場趨向於飽和,建議有這個想法的同學再多瞭解瞭解。

    所以對於這個事情的選擇而言,你自己必須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想要的是什麼,這樣你自己在往這個方向努力的時候才會有十足的動力。

  • 3 # 世代同淵

    任何事情,我們既然選擇去做,那麼肯定就有我們的目的。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考研是為了什麼,據我分析無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類人,考慮到當下就業難度大,自己所選專業也屬於就業面比較狹窄的那種,這時候希望透過考研成功,來獲得時間上的緩衝,既是對殘酷社會環境的一種觀望,一種逃避,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這種方式我暫且就將它說成被動式考研吧。 第二類人,一直都是屬於愛學習,愛鑽研的孩子,大學幾年的學習,更是有了更深層次的文化積澱,對學術的熱愛說成“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可能有些過了,但這類人都是屬於真正愛學習的,出於對學術的追求,達到知識面的不斷擴充。這種方式屬於主動式考研。

    我想無論是哪種人,既然下定決心去考研,那他首先就是值得肯定的。其次,面對如此龐大的考研大軍,應該充分認識自己的考研目的。如果是第一類人,那我建議你可以避其鋒芒,選擇一些事業編、公務員、銀行、國企類崗位進行報考,因為你的目的只是將來找個穩定收入且說得過去的工作,多途徑地去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更好麼?

    如果你是第二類人,既然你已有心中的執著,那就不要顧慮那麼多,放下一切雜念,一鼓作氣,備考,備考,還是備考,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去參考,考出自己滿意的分數,才是你應該考慮的。

    最後,祝考研學子馬到功成!

  • 4 # 悠然說史

    我覺得這還是要看個人的情況,因為每個人的經濟實力,學習情況,個人興趣都不一樣。近年來考研的人越來越多,而且由於各大高校研究生的來源除了統一考試,很大一部分尤其的雙一流院校,他的研究生很大一部分都是保研的,所以這樣的學校想考進去更加困難,總體趨勢上想考研究生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但是為了提升自己,有這個意願,再難都應該克服,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學習,就會考入自己理想的高校,就我個人認為相對出國來說,考研還是對大多數同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玉米的水能喝嗎喝了會有什麼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