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啦啦啦啦啊我

    包拯以鐵面無私著稱 工作期間得罪了無數達官貴人 所以借鑑於曹操 為了防止自己死後有人盜墓 當然盜墓一般不是為了錢 更多的是為了將他挫骨揚灰 所以包拯的棺材自然不能讓人輕易找到

  • 2 # 狗子的狗子

    還給他家人準備了。他一生剛正不阿 公正廉明 無時無刻不在考慮著自己和家人的後事。因為他彈劾的貪官汙吏太多了。以防有人報復 發生滅門慘案

  • 3 # 考古軍中馬前卒

    為何有人說包拯給自己準備了20多口棺材?因為這個是虛無縹緲的民間傳說呀。

    歷史文獻中沒有記載包拯墓存在疑塚

    在包拯老家安徽合肥的民間傳說中,包拯為官清正,得罪了很多人,死後為了避免仇家報復,專門準備了21口棺材,其中當然只有1個是真的,其餘20個都是假的,然後從合肥的7座城門中分別運出下葬,透過設定疑塚的方式,讓真正的包拯墓得以儲存。

    不過,在《宋史·包拯傳》以及後來合肥包拯墓裡出土的《包拯墓誌》中,都沒有談到這個事兒,在宋代的文人筆記當中,也沒有提到。

    所以這個民間傳說的可信度,我們其實是要打個問號的。

    考古中的包拯墓存在爭議

    提到包拯墓,很多人都會想到安徽合肥的包拯家族墓,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在河南鞏義也有一座包拯墓。

    先說鞏義的吧,鞏義的這座包拯墓,位於宋真宗永定陵附近,目前還儲存有石刻的望柱、虎、羊、碑等遺物,不過石碑是清代所立,上寫“宋丞相孝肅包公墓”。而石柱、石虎、石羊與《宋史》中記載的大臣墓葬禮制相符合。

    當地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地方誌記載,這裡就是包拯墓,包拯死後與寇準等名臣陪葬帝陵。

    所以,有些研究者認為,鞏義的包拯墓才是真墓,合肥的只是衣冠冢。

    接下來就說合肥的包拯墓。

    合肥包拯墓不是一座墓,而是家族墓群,位於合市肥東縣解集鄉包村。當地明代的地方誌記載包拯墓位於此處。

    1973年,當地的鋼廠需要擴建,因此考古工作者不得不對這處古墓葬開展搶救性發掘,結果在一號墓中,居然挖出了包拯及夫人董氏的墓誌來,還發現了殘碎的遺骨。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包拯的墓誌志蓋上刻有篆字“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志文有3000多字,比《宋史·包拯傳》的字數多好幾倍。

    (包拯墓誌志蓋照片及拓片)

    根據包拯墓誌可知,包拯在嘉祐七年死後,朝廷讓他的女婿文效護送棺柩回到老家,在嘉祐八年下葬於合肥。

    除了包拯墓,還發現了包氏家族中的包拯長子包(左絲右意)、次子包綬、長孫包永年之墓。

    答主認為,有了遺骨和墓誌,包拯墓真偽之爭就可以落下帷幕了,鞏義的包拯墓,要麼是衣冠冢,要麼就是其他人的墓,無需再去使勁兒想辦法說成真墓。

    是否存在疑塚

    這是個關鍵的問題,我們還是應當在考古材料中尋找答案。

    在這張墓葬分佈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〇”號墓,位於5號墓的西側。這裡雖然有一個土丘,很像是墓葬,可是考古人員在土丘下面並沒有找到墓室。

    因此當時參加發掘的人們就聯想到了當地關於包拯死後設定疑塚的傳說,認為這裡是疑塚之一。

    進而有些人又根據這一判斷,反過來又去肯定了傳說的真實性。說著說著,越來越真。我們上網隨便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相關的帖子。

    ——當然,這是一種迴圈論證,在邏輯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實際上,我們在考古工作中,遇到過不少這樣的例子,某某地方有一土丘、高臺,當地傳說是古墓,可是探測後發現下面沒有墓。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土丘並不一定等於墳丘。

    限於當時的認識水平,考古人員沒有搞清楚“〇”號墓土丘的地層關係,也就無法知道其形成年代,甚至連它跟包拯家族墓地有無必然關係都不知道。

    在很多資訊都不清楚的情況下,貿然判斷它是包拯之疑塚,顯然是不嚴謹的。

    結合文獻的情況來看,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包拯死後存在修疑塚的做法,而所謂21個棺材集體出門,更是虛無縹緲的民間傳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文字產生之前,我們的祖先發明並使用過了什麼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