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家討論討論哈~
3
回覆列表
  • 1 # 光怪駁離

    概括點說

    1.積重難返,王朝末期矛盾激化,階級對立嚴重,土地兼併,流民成災,國家稅源枯竭~財政危機嚴重。

    2.政治平衡破壞,閹黨倒臺,東林清算,文官集團上位,內部黨爭消耗嚴重,政令不通,相互傾軋,嚴重破壞了王朝政治機制和國家機器的運轉。

    3.天災人禍,內憂外患,這個大家都比較清楚,不多贅述,但這些都是外因,主要原因還是一二兩點。

  • 2 # 說經一篇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和朋友聊過很多,總結一點就是氣數已盡。

    洪武帝建立大明除了有一部分參考元朝的制度外,他還大量的創立了有明朝特色和標籤的制度,這些制度先不談好壞,都完完全全的反映了這個人的性格。有些政策到明末不說作用的好壞,但是和洪武帝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其中戶籍制就極大的限制了民眾的自由性和職業多樣性,每個人生下來就註定了自己未來的一生。但是這個政策到明末就變成了可有可無,從明初出個遠門都需要路引變成動輒數十萬流民在城外呼嘯而過,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壓下去一撮換個地方又起來一撮。這個情況下,稍微有點能力就能一呼百應。給官府造成極大的麻煩。

    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對官員的控制,洪武帝作為皇帝勞模,毅然決然廢掉丞相,大小事情親力親為是沒有問題的,但他忽略了自己一代代的繼承人不可能都是勞模,所以一個皇帝身邊的秘書處漸漸竟然變成了幾乎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有權力的集體。他們從一開始的幫助皇帝協理政務到後來管天管地只要皇帝的聖旨不和他們的心意直接封駁最後連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其中有一佼佼者張首輔更是實實在在的帝國的統治者,除了名頭不是皇帝,他幾乎行使著皇帝的權力。

    更甚者洪武帝對於官宦的打壓算是成功的,但他沒想到大明後來的幾個太監在歷史都是很有名的,第一個出名的王太監更是把洪武帝立的上面刻有官宦不能幹政的石碑給砸了。

    最後就是洪武帝出於對自己後代子孫的考慮,建立了一系列針對皇親國戚的政策,只要出生皇家,別管分了多少支,都會有對應的祿米供應,且那些從明初就分封到各地的王爺們,天生就有不同等級的王府田地,這些田地不需交租,且透過上百年的傳承,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和土地比第一代祖宗不知大了多少倍。一旦有天災人禍他們不用憂愁反而那些社會底層農民就只能賣田活命,這些農民一旦賣了田地就只能坐吃山空走上流民的道路,這就和前面提到的流民危害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再加上倒黴遇到小冰河期玩命的一催,一年有個三四迴天災家常便飯,加速了惡性迴圈的生長和影響。

    最後總結就是政策積弊+小冰河期/加速土地兼併/民眾難以繼日流民越演越烈/政府沒錢出兵只得加徵早徵/底層人民生活更加艱難流民不絕。

    就是這個怪圈,大明跳不出去,所有封建王朝到這一步都跳不出去。

    嗟爾明朝,大數已盡!

    最氣的還是讓建奴撿個漏!!!

  • 3 # 四川達州人

    明的滅亡是綜合因素。任何一個王朝也不會因為某一個原因就滅亡。

    明朝後期的局面很惡劣,主要體現在:

    1、政治黨爭。

    清理閹黨之後,東林黨、楚黨等鬥爭不斷。

    2、廢黜工商稅。

    東林黨與新興工商主聯合,廢黜工商稅,導致國家的財政收入銳減。

    3、崇禎剛愎自用。

    崇禎自認為勤政,但所行操切。根本不能正確面對後金叛亂。皇帝當了17年,內閣與兵部尚書走馬燈一樣更換,政策連續性極差。

    4、山陝大旱。

    後金戰爭軍費開支完全壓在農民頭上,最終導致暴動不絕。

    5、對宗室權貴的貪汙腐敗無法遏止

    李自成包圍了北京,崇禎連30萬兩的勞軍費都拿不出來。但是宗室貴族隨後就被李自成拷打清理出了6000萬兩的白銀。可見崇禎作為皇帝是失敗的。

    6、崇禎不願承擔責任。

    李自成逼近,崇禎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安撫李自成,封王請去西北。二是調關寧鐵騎或者臨時遷都。結果崇禎不願承擔放棄首都也不願意承擔放棄山海關的責任,更不願意承擔招匪的責任,期望大臣們提出這些建議自己批准。當然,你皇帝都不願意承擔責任,大臣怎麼會願意給你頂包做清算的替罪羊?

    最終,崇禎只能吊死煤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孔粗大的像一個個小洞,近看很顯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