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伯陵的煙火人間

    明朝沒有“軍民魚水一家親”的概念,所以在明朝當兵的體驗就是:混吃等死。

    當朱元璋同志建立起明朝的統治時,在元朝的基礎上設立了明朝的兵役制。

    朱元璋同志把軍隊分為衛、千戶所、百戶所等單位,平時沒事就種種地、稍微訓練一下,要打仗了,就把戰士們召集起來:“弟兄們,給我衝。”

    要說這也沒什麼,當時的戰爭還是比較簡陋的,不像現在飛機大炮滿天飛。

    問題就是:士兵、軍官都是世襲的。

    舉個例子:你和胖胖、二熊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學、一起當兵。在18歲那年,你們統一接過父親手中的鋤頭和生鏽的軍刀。

    這一幕,你們的父親也經歷過,甚至你們的兒子以後也是這樣的情景。你們沒有改變命運的方法、沒有升遷的希望,只因為你們的祖宗就是個小兵。

    甚至你們在軍營門口擼串的時候,烤串的老闆也是祖傳的職業。他想去當兵,對不起,不可以。

    與你們不同的是,馬路對面的那家大飯店裡,每天都會有幾個軍官的身影。

    他們從小就是幹部子弟,生下來的那一苦命運就已經決定了。將軍的兒子,參加工作的第一個崗位就是將軍;指揮使的兒子,將來也是要接班的。哪怕是一個連長,這個崗位也是父子世襲。

    世襲計程車兵,需要在種地之餘進行軍事訓練。

    你的祖宗分到了5畝田,每天在耕種、鋤草結束後,必須到營房附近練練砍到、搏擊,以防將來上戰場的時候被人殺死。

    原本只要交5斗的軍糧,現在必須交出30鬥。為了努力的種田,你爺爺一輩子都沒有進行過軍事訓練。

    嘉靖、萬曆年間,這5畝田傳到你的手裡,它已經不屬於你了,你只是個佃戶。它早已經成了軍官們的私產。

    你看著這本屬於你家的5畝田,欲哭無淚。

    原本可以靠著這些田地來養家餬口,現在被軍官剝削的吃了上頓沒下頓。沒辦法,人家是老爺,你必須好好伺候著。

    你家就這麼卑微、苟且的活著,一代又一代。

    崇禎年間的時候,實在活不下去了。只好把家裡那把生鏽的腰刀、早已不穿的鎧甲、馬鞍拿出去賣了,只想換兩鬥米回來喝點粥。

    突然有一天,大熊和胖胖來找你:“聽說闖王來了,不用納糧、還給分田分糧,咱們能吃飽飯了。”

    這時候,你會不會想:“能吃飽就好,能吃飽就好。”

    不是你對不起朝廷,“寶寶實在是餓啊。

  • 2 # 白馬嘯長安

    在大明朝當兵實在不是一件快樂的職業體驗,至於吃糧,嘿嘿,吃的都是自己種的 。與其說是當兵,不過是種地當農民,有事才扛槍。摸鋤頭做勞役的時間遠超過砍刀刺槍排陣的時間,這樣的隊伍到中後期打仗都成問題了,難怪五十來個倭寇能夠深入到南京城,一路死傷上千明軍了。

    大明王朝在全國各地建了衛所。一衛轄五個千戶,一個千戶轄十個百戶。統兵百人為百戶所,千人為千戶所。士兵分得公田進行屯田,自給自足。餘糧的百分之二十作為稅糧上繳國家。

    太祖皇帝自誇“吾有百萬兵,不費百姓一粒米。”初衷很好,可以省民力。但執行得偏了,把本職工作耽誤了。軍人做農民還是經商,都是不可取的。軍人要時刻準備打仗,國家才有安全感。軍官們走得更遠,索性把自己的家事也讓士兵幹了。士兵們勞役很重,並且軍餉不足。有時軍餉能拖幾年。

    士兵們幹得像農奴一樣,不得溫飽。熊廷弼曾感嘆,遼東計程車卒穿得像乞丐,打仗一點精神都沒有。明英宗時的土木堡之變,二十萬大軍形同空氣,畏懼敵人,四散逃跑,把皇帝仍給了敵人。

    如此狀態下,那士兵們還幹得下去嗎?不幹也得幹。有制度鉗制。全國良民分軍戶、民戶、匠戶。軍戶是不能自己轉換身份的。如果出現有人逃離,在親族中拉人頂。如果沒有後代,可以收養孤兒入繼。

    長久下來,衛所軍隊耕田可以,打仗卻一塌糊塗。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了。戚繼光等直接招募需要計程車兵,加強訓練。後期有戰鬥力的部隊,都不是衛所的部隊。

    當兵就應該有當兵的樣子!

    戚家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泡麵要幾天才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