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駱賓王之所以要造反,主要還是因為他是忠於大唐而非武氏,然而當時武則天以太后之尊專權干政,皇帝在她手中雖然名為皇帝,卻無權利。再則武則天又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改立唐睿宗李旦為帝,武則天還是把持朝政而獨斷專行。

    武則天干政招來很多的不滿,然武則天為了自己的權利穩固,就會使用凌厲殘酷的手段來穩固自己的地位。由於武則天干政,打壓忠良,最終徐敬業不滿武則天的行為,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

    駱賓王因為是才子,他的文采很好,同時他也看不慣武則天干政,所以就寫了討武檄文,檄文中列舉了武則天的罪狀,寫的不僅文采好,而且還很感人,就這樣駱賓王也就跟著造反了。

    所以駱賓王會和徐敬業造反。

    駱賓王寫的討武檄文,武則天當看到其中一句“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時,她被駱賓王的才學震驚到了,並且還說這樣的人才沒有為朝廷所用,是宰相的過失。

    後來徐敬業起兵兵敗而死,但駱賓王下落卻不明,一說是被殺,一說是遁入空門、一說亡命天涯,一說是投江。總之駱賓王最終是下落不明。

    駱賓王,字觀光,他文采很好,是唐朝的詩人,駱賓王和楊炯、盧照鄰、王勃被稱為是“初唐四傑”,可見他當時的文學成就。

    駱賓王七歲就能做詩,是個神通,小學時學的《詠鵝》這首詩就是駱賓王年幼時所作。可見也不枉他神通的稱號。駱賓王在七言五律方面的作品都有很高成就。

  • 2 # 葦說定製化運營

    駱賓王,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的一生懷才不遇,潦倒不堪。唐高宗儀鳳四年的時候,他被任命為侍御史(監察性質的官職),後來又因為多次向武則天上書言事而被人誣陷鋃鐺入獄。在獄中,駱賓王寫下了“露重飛難進,風高響易沉”的千古名句來抒發心中的悲憤。

    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四子李旦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正想進一步登位稱帝,建立大周王朝,這就引起一些忠於唐室的大臣勳貴的憤怒。身為開國元勳英國公李績嗣孫的李敬業,以已故太子李賢為號召,在揚州起兵,建立匡復府,自任匡復府上將、揚州大都督。

    駱賓王被羅致入幕府,為藝文令,軍中的書檄,均出自他的手筆。《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就是駱賓王的代表作。本文亦稱《討武曌檄》,但武則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稱帝以後的事,可知乃後人所改,現仍用本題。

    這篇檄文立論嚴正,先聲奪人,將武則天置於被告席上,列數其罪。藉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傳鼓動作用。不僅僅表明了武則天作為一代君主的罪過,也順便提醒了這些匡復李唐盛世的人們,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時刻,為起兵討伐武則天做了充足的鋪墊,並且將人們心中的豪情壯志都激發出來,起到了很好的排程氣氛,激發意志的效果。

    這篇《代李敬業討武曌檄》行文流暢,感情飽滿,是名垂千史的好作品。後世的人們可以從這首詞中,認識到武則天的蠻橫無理,從裡到外,令人警醒深刻,文采勁道,令人深思。起到了鼓舞志氣,折服人心的作為,至今仍是歷史上極有藝術價值的不朽之作。

    武則天原本打算留駱賓王重用,無奈駱賓王實在是對武則天成見太大,跟著徐敬業起兵造反,兵敗之後駱賓王是死是逃也就沒有人知道了。

    關於駱賓王后來的生死,歷來都存在三個說法:

    說法一:誅殺。《資治通鑑》明確地記載了起義軍失敗後徐敬業、駱賓王被叛軍誅殺的場景,《舊唐書》也肯定了誅殺駱賓王的事實。

    說法二:逃跑。《新唐書》卻記載了是駱賓王在兵敗後逃跑。

    說法三:出家。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在杭州靈隱寺,碰到一個老和尚替他對了兩聯妙句:“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據說此人就是駱賓王。但是後有人去找再也沒有找見。

    如果駱賓王和武則天能夠出生在一個開明的社會,那時候沒有人會去在意武則天一個女人能夠當上一國的主宰,駱賓王也能夠實現他為國盡忠的抱負,這對於他們二人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但侷限於當時人們的思想和眼界,駱賓王的一生也只能抱憾收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無心法師》差不多的電視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