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雲思鄉

    對於講理的人, 做到以理服人-對!

    對於有德的人, 做到以德服人-對!

    對於誠信的人, 做到誠信相待-對!

    對於蠻橫的”人” 做到以力制服-對!

    對於殘暴的”人” 做到以暴制暴-對!

    對於欺詐的”人,做到將計就計-對!

    對於歪邪的”人” 做到以正壓邪-對!

    針對不同,靈活對待!

    如果錯用,毫無效果!

    附:曾有人問孔子被迫簽訂的條約,是否信守?

    孔子說:被強迫之下,連神人都不能遵守,何況我凡人呢!

  • 2 # 史海一粒粟

    這個問題我覺得並不衝突,我們在處理一件事情上,有時需要以理服人,有時需要以德服人。

    以理服人,指的是基於事實和人們對一件事的共同的認知,形成的約定俗成的道理,對那些違背這一公理進行說服的過程,這樣的事例歷史上多如牛毛,舉一個簡單點的事例,我們都學過的課文《賣油翁》裡講的,宋朝康肅公陳堯諮喜歡射箭,當世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常以此自誇。一次,一位老翁看到他在院子裡射箭,只是微微點頭,他便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諮氣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於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裡,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溼。於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諮笑著將他送走了。想象一下,如果不是老翁以事實和道理說服了陳堯諮,恐怕老人的下場會很慘。

    以德服人,則指的是人們往往不需要講什麼大道理,而僅僅以自身的品行感化對方。《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誠服也”,這方面的歷史事例也數不勝數,西漢景帝時,大臣韓安國因為被人陷害入獄,獄吏田甲多次凌辱他,南韓感慨說“豈不聞死灰復燃麼?”,田甲說“如果復燃,我就用尿澆滅它”。後來,果然韓安國被朝廷一紙宣昭晉封為內史,嚇得田甲到安國面前磕頭請罪,安國大笑“我豈能和你一般見識?”,從此韓安國的品德大度被稱頌一方。這就是成語典故“死灰復燃”的故事。

    所以,是以理服人還是以德服人,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對待,也許有時二者同時運用效果會更好呢。

  • 3 # 郇老虎507

    教育方面 以理服人,他們特別重視人格的尊嚴,對自尊心方面的問題特別敏感,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老師必須尊重他們的人格,看待自尊心這是讓學生理解師愛的最基本,最關健的一點是不注意,無論你對他們的愛多麼以深切,他們也無法理解,在教育中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聯絡學生的思想實際,教育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而只是言語無用的空頭說教,這樣學生不易理解,也不會有好的教育結果。

    以德服人,有句人們常說的話“世上沒有壞的學生,只有壞的老師"。教育方面老師應時常提醒自己,督促自己,不論面對的學生是如何玩皮,難以調教,總要時常告訴自己不要生氣,灰心,要耐心自己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尤其是現代社會的學生,知識來源渠道多,更新換代快,每一天都有許多新的觀念充足著他們的頭腦,他們是挑剔卻又是善意的一群,他們有時無法完善自我,卻苛刻地要求老師是一個完人,然而在求知識的道路上,他們把老師看的比父母更重要,所以為著這一個單純而有執著的期望,老師有責任幫助他們復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

    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的愛是相互的,學生在理解老師的愛心之後,也會以愛回報老師。他們回報的方式就是儘量少讓老師為他們操心,自己儘可能的按照老師的要求來約來自己的言行,這樣學生原來被動地由教師管理教育而變為自我管理方式教育,而且表現的相當主動積極,而相對老師的一個引導,對教育效果卻大大的提高了。

  • 4 # 手機使用者楊子江

    這個問題是把“理”與“德”人為對立起來的詭詐之說!請問沒有理德從何來?再問有恆的德嗎?奴隸社會奉行的德與當下是一回事嗎?人文科學道理是德的基礎,兩者是相生不是相剋!

  • 5 # 梁69853253

    謝謝邀請!理和德是一體的,講理的人是有道德,不講理的人是沒有道德的。理和德不能分開而存在。好似一個圓,理是圓心,德是圓周。沒有圓周圓心也就沒有了;沒有圓心,圓周也沒有。圓周是看得見,圓心是看不見的。有德了說明有理。以德招人,而後引其入理,二者不可分。

  • 6 #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謝邀。扒一扒過往的傳言。天剛麻麻亮。劉二爺提著畫眉籠,一步一晃的走近了自己的玉米地,豎起耳朵靜聽著什麼。"無風的早晨,怎麼會有`唰唰′之聲?″,他自言自語的納悶。玉米地的另一端,影影綽綽綽的走出一個人影…"早哇″?劉二爺一聲乾咳,緊接了這句突如其來的"問候″。似乎已經表達出:別走了,讓我看看你的臉。那人咕咚一聲雙膝跪地:"大老爺!不多,討飯的袋子裡也就三二個玉米。對不住!咱這不該發生的一面,實在叫我捂臉了!我劉二狗在你家扎活還偷你的。其實我也迫不得一,我知道您遇上官司,錢財轉不過來,半年了我沒好意思開口說工錢,可是家裡鬧饑荒,我想回家看著總不能空手吧…今天犯在你的手裡,工錢我也不要啦,放我走就行。臨走我沒別的就撂下一句話:別和比你能的人鬧,讀了一肚子書,還不知衙門口朝哪開?…"喲!好!″,劉二爺言畢微微一笑:"我只明白什麼叫知書達理,真還不明白不知書也能達理,更奇怪的是,當`賊′的居然還能在無形之中溫柔的倒打我一筢。高!您算我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們在跑步,走路鍛鍊的時候喜歡逆時針方向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