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史飄零

    由於元朝壽命很短,有些專家甚至建議《元史》不應歸納為24史,而且元朝實行民族歧視政策,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人,四等南人;而且歷史都是後朝寫前朝,明朝自然會把元朝輕描淡寫,加之元朝政權存在時間很短,世界史也是對元朝一筆帶,過。

    其實元朝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讓西方瞭解到了在東方還有一個強大的存在,但是明朝是在太耀眼了,以至於把元朝死死地壓在了下面。

  • 2 # 樂樂呵呵挺開心

    大家好,“我是網路小白菜”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表明一個態度,我是認可元朝是我們的一個朝代的。而且我認為元朝的建立比唐宋明清更有意義,因為元朝跟秦朝和隋朝一樣,都是結束長期分裂實現大一統的王朝。

    開始回答問題,我建議網友可以翻開《元史》讀一讀,我相信很快你們就會知道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元朝的歷史了。

    當你翻開書發現滿眼的脫脫、伯顏帖木兒的時候,你肯定迷糊,但沒關係,多理幾遍就思路清楚了;當你看到各種蒙古王公貴族的名字都是愛育黎拔力、八達唆魯禾、帖尼懿璘質、班碩德八剌的時候,你會覺得舌頭打結,沒關係,記廟號也湊合(元代皇帝除了廟號之外還有一個汗號,這東西除了這幾個蒙古大汗以外在皇太極收降蒙古諸部之後的每個清帝也都有,不過很少有人關注,至於為什麼,我只舉一個例子大傢伙自己體會,忽必烈不叫忽必烈汗,叫薛禪汗);

    最後讀完整部《元史》你會發現這些蒙古王公皇室從大蒙古國時代的窩闊臺系託雷系開始鬥到大蒙古國分裂成諸汗國,拖雷系自己內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也在互鬥,元朝建立以後漢儒派(真金太子)和理財派(阿合馬)在朝中互鬥,後來“南坡之變”兄弟們為搶皇位各種撕逼,再後來泰定帝和天順帝的神隱,直到最後蒙古貴族已經腐化的一塌糊塗了還在掐,然後掐著掐著元朝就亡了。

    這段歷史對一般的歷史愛好者來說實在是太不友好了,反正我看到最後都有扔書的衝動了。當然,專業的歷史學者肯定不會因為這段歷史比較枯燥乏味就不去研究,我認為這些學者們很少提及元朝的歷史應該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元朝是一個以武力取得天下又以武力治理天下的朝代,由於過於迷信武力,對於著書立說並不重視。尤其那個時候著書立說的人多數是漢人,而漢人在當時的三個人種——蒙古、色目、漢人,中地位是最低賤的(要比清朝滿族人對漢人的歧視嚴重得多)。整個元朝接近一百年的時間裡,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是沒有科舉的,其官僚系統內有大量前金國、中亞諸國的官僚,商人,將軍,漢人想進入他們的權力系統比登天還難,所以像關漢卿這樣的有識之士也無事可做最後成了文藝工作者。沒了漢人史官的記錄,自然關於元朝的文獻就少了。

    其次,元朝很短命。1271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建立元朝。一直到1279年崖山之戰後才算掃清殘餘勢力,統一了全國。然而沒過多少年,大約在1350年左右農名起義開始起來了。很快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元朝宣告滅亡。算一算,總共才和平了70多年。所以值得寫的東西也不多,和唐宋明清確實沒法比。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蒙古國的存在,很多歷史學家把元朝當成蒙古國的一個朝代,而非中國的一個朝代。這些學者把鐵木真和忽必烈承認為蒙古人,而非華人。也就是說元朝的時候,這個元朝幾乎不是我們國家的朝代了,而是我們被侵略的一段時期。要知道中國漢人是居多的,吹捧外族政權功績會顯得有些人格分裂,面子上也掛不住,所以對這段歷史大家也都是少提甚至不提。

    說句題外話,在我們常說的“二十四史”中,最後一史是《明史》,在《明史》之前,自然也有《元史》。但是並沒有《清史》這本書,而僅僅是有《清史稿》。之所以加了一個“稿”字是因為該書成書印刷之時也僅僅是一個初稿而已,並沒有經過詳細的校對和勘驗。而現在研究清史的最權威的,唯一的史書也僅僅就是這一本“稿”

    不知道這些影視編劇們是根據什麼史實編出這麼多清宮戲的。

  • 3 # 使用者1057515004860

    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不夠自信。隨著國力增強,世界地位提高,我們會很自信的提出來,並對有關刁難問題保持平常心的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三七粉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