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魚木

    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事我也幹過【】

    記得大學有次騎腳踏車載室友,下坡的時候前面有障礙物,他一個急閃把腳踏車往前一推,然後我急忙剎車,但還是撞上了障礙物,手的虎口都震得裂了。

    為這件事一個星期兩個人沒說過話,他和室友打遊戲我就不過去,我們一起看電影他湊過來我就走開。

    現在回想起來很好笑,明明是別人犯了錯,硬是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懲罰自己。

    還是眼界不夠開闊,心胸不夠寬廣,太注重自己的感受。

    多看書、多學習、多旅遊、多給自己的心靈一片空間。

    遇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誰都不希望經常接觸遇到一點兒事就暴跳如雷的人。

    別人不會因為你的生氣、決斷而改變自己,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這些年也明白了,最愚蠢的經歷莫過於因為別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

  • 2 # 魯媽美食

    首先,愛生氣的人就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遇事不客觀,喜歡鑽牛角尖。

    沮喪過一天,快樂也是過一天,為什麼不快樂呢,能解決的問題耐心去解決,不能解決的生氣煩惱也沒用,也許這正是人們說的聰明難,糊塗更難,總之,人要是活的太明白,心累人更累。

    年輕的時候經常聽人說某人活的沒心沒肺,那是總覺得是貶義詞,現在終於明白那其實是一種豁達,一種心態,其實人活著白天有說有笑,晚上還能睡個好覺便是一種幸福……

  • 3 # 凌兒小語

    第一,有些人超善良,不懂得反擊與控訴,只與自己作對,強迫自己接受對方遞過來的荊棘,甚至毒刺~

    第二有些人或多或少與對方投緣或有親戚關係,合作關係等等,不想撕破臉皮去爭吵,只好自己默默吞下對方的“放肆”產品,讓自己的心暗自流淚……

    第三,有些人不懂分辨,有人故意用激將法刺激自己,引自己“上勾”,而自己竟稀裡糊塗地“上勾”,把自己脆弱的心氣得“半死”,得不償失哈!

    人與人之間,說沒有磨擦是不可能的,要緊的是能放大心胸,明辨是非,在保全自己的利益前提下,再進行適當讓步是為智者!

  • 4 # 心理專家劉愛民

    確實存在這樣的人。但其實,很多時候“別人的錯誤”是你的認知,而不是對方的認知。對方可能覺得自己做得有理或者沒什麼大不了的。

    比如,在地鐵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腳但沒有跟你說對不起,於是你會很生氣,覺得對方沒有教養;同學路過座位的時候把你的文具盒碰到地上了,居然頭也不回地出了教室,你很惱火,覺得他是成心使壞;鄰居把垃圾放在樓道里,氣味不好聞,你會很煩悶,覺得這家太不講公共道德等等,如此種種,舉不勝舉。

    當你氣得沒著沒落找對方理論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根本就沒把這當一回事兒或者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會讓你更憤怒。因為你會有點感覺,自己這麼生氣竟然是“單相思”。心理學大師埃利斯指出,我們的憤怒不是因為別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別人及其行為;通常我們會有三種非理性信念:“別人必須如何”、“自己必須成功與獲得認可”、“客觀條件必須如何”。你可以仔細感覺一下這三種非理性信念,有這些非理性信念的人在心理發展上可能還沒有到達應有的成熟位置,沒有把自己和他人、環境區分開,還連在“一體”(就像剛出生的嬰兒還完全依賴著媽媽),還存在強烈的全能感。他們幻想別人是什麼樣的,別人就應該是什麼樣的;他們幻想環境是什麼樣的,環境就應該是什麼樣的;他們也感到自己無所不能。一旦遭遇挫折,他人、環境出現與他們幻想的不一致的時候,他們就會攻擊自己,實際是攻擊了跟自己一體的他人、環境。

    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模式也是可以改變的。憤怒了要學會疏解,壓抑和迴避都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情緒來了先覺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究竟是些什麼內容,自己的內心需要是什麼,然後用合適的語言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表達出來。只要表達出來,就是一個疏解的過程,可以顯著地化解憤怒,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自己的需要也可以得到滿足。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心理成熟度也會慢慢地提高。

  • 5 # 夕子的劍

    看到這個命題我首先想到的,這是一個善良的人,或許性格還有些柔弱,多是一些女性。

    但其中有兩點,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別人,既然有兩個人,那麼就有兩個思想,兩個想法,別人的錯誤,可能是你認為的錯誤,而別人不那麼認為。

    再來看,為什麼你認為是別人犯了錯,卻要懲罰自己呢!其實還是心理狹窄了,想開一點,豁達一點,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想一想,人的一生,也不過三萬多個二十四小時,在這世上走一遭真的不容易,我們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太在意別人看法,做好最真實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零後八零後老歌不敢聽,怕哭,新歌不想聽,怕吐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