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消逝的鄉愁

    屈原沒吃過粽子,粽子最初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是用來祭祀神靈和先祖的!到了晉代,粽子才成為了端午節的食物,而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歷史人物,應該沒有吃過!

    還有一種說法是粽子是後人為紀念屈原發明的,因為屈原投江而亡,後人為了悼念他,同時又怕投入水中的食物被魚蝦所吃,於是在米飯外邊包上了草葉,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粽子

    所以我分析屈原應該沒有吃過粽子,

  • 2 # 襄陽老夏

    屈原肯定吃過粽子。因為在屈原還沒有跳江的很多年以前,粽子就已經是江南地區過端午節的必備美食了。正因為屈原很愛吃粽子,所以人們就在他跳江以後送粽子給他吃!

  • 3 # 大貓19828

    屈原沒有吃過粽子,因為粽子的由來是因為屈原投江死後,百姓不想屈原的屍體被魚兒吃掉,所以往河裡投餵糯米希望魚吃飽了之後不吃屈原,所以後來就變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 4 # 鄉土藍田

    看完第四首你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了!

    端陽.悼屈子

    端陽又復艾楣窗,欲借龍舟浮楚江。

    酒隱悽歌招屈子,悲吟故國耐何邦?

    (二)

    龍舟競技粽飄香,互賀無知笑語忙。

    屈子因何殤江口?離騷賦盡斷悲腸。

    (三)

    羅江暗湧屈箴殤,悲痛塵黎恨楚邦。

    米酒悽歌亂魚鱉,欲還忠骨上河窗。

    (四)

    昏主無能屈子殤,汩羅江岸悼悲腸。

    端陽憫愧亡家恨,何意生成粽子香?

  • 5 # 一支獨立

    呵呵,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粽子是中華美食,源遠流長,屈原年代應該是吃過的。要不然為什麼,在傳說中屈原投江後,人們哪裡有那麼快的心思和時間,包那麼多的粽子投到江裡啊?以此來看,粽子在那時,已是日常食物了。

    五月端午平常天,屈原汨羅何相干?

    只緣抱石投波濤,一生傳奇世代傳!

  • 6 # 明離子

    關於屈原有沒有吃過粽子,過過端午的問題,我們要先搞清楚兩個問題。

    一、端午節是不是專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

    二、吃粽子是不是專為端午節設立的?

    如果兩個答案都是肯定回答,那麼毫無疑問,屈原肯定沒吃過粽子,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端午節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事實上,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源自於古代先民對天象的崇拜,是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的。

    具體說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乃龍飛天之日。

    所以端午節的第一個名字叫“龍升節”,中國先民會在這一天進行隆重的龍圖騰祭祀。

    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會能成為華夏民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重要原因,光靠一個屈原分量顯然是不夠的。

    戰國時期的屈原,正是在端午節抱石投入汨羅江,人們也因此將端午節視作紀念屈原的節日。

    回答第一個問題:端午節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有了,並不是專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

    粽子又是什麼時候成了華夏民族的美食呢?

    既然端午節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粽子又是什麼時期出現的呢?

    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而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一種用菰葉(茭白葉)把黍米包成牛角狀,然後蒸熟,叫做“角黍”,也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叫“筒粽”。

    根據描述大家肯定看出來了,“角黍”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吃的粽子;而“筒粽”,就是現在的竹筒飯,在春秋時期,它們統稱為“籺”。

    逢年過節做“籺”,用於拜神祭祖,不同的節日做的“籺”也不同,而端午節時,用的“籺”正是“角黍”。

    當然了,神靈祖先是不會真的吃粽子的,不浪費糧食向來是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在儀式過後,這些粽子還是會成為人們口中的美食。

    所以,粽子至少在春秋時期就有了,而作為戰國時期的楚華人,屈原屈大夫當然也吃過粽子的。

    最接近真實的描述應該是這樣的:

    屈原屈大夫抱石投入汨羅江,人們不忍心看到屈大夫的屍身被魚們吃掉,於是將本來用於祭祀祖先的粽子爭相投入江中,以期屍身保全。

  • 7 # 涪川居士

    謝邀。首先為先生的想象力點贊!這問題提得有些新意。屈原經歷過端午節嗎?史無記載。據悉,屈原君盡忠為國卻受排擠,遭忘國後悲憤投江自盡,後人為紀念他,始有端午節。可見,他生前無緣享此節日。至於屈先生食過粽子否,我想,應當食過。荊楚是魚米之鄉,糯米食譜傳承久遠,食粽不算特殊。當然,這是臆斷,無史實佐證,全當作閒聊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偶像是歌手,他的哪首歌最打動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