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njin6278

    戰國時期修魚之戰後,齊楚結為聯盟。就當時戰國形勢看,秦齊楚是三個最強的國家,秦國當時雖然最強盛,但還不足以與東方六國為敵,要想向東發展,擴張秦國勢力,就不能讓東方六國結盟。齊楚聯盟自然很不利秦國向東發展,因此秦國就想法破壞齊楚聯盟。秦國宰相張儀就自告奮勇,辭去相位,出使楚國。他用花言巧語哄騙楚懷王,只要楚國和齊國斷交,秦國願將商於之地六百里歸還楚國,並和楚國結盟,將秦國公主嫁給楚王。楚懷王沒有一點兒戰略眼光,很貪,就相信了張儀,不聽有見識大臣諫阻,毅然派使者與齊絕盟。絕盟後楚王派人跟張儀回秦國,接受商於之地六百里。張儀回秦後,詐稱腿疾,三月不見楚使。楚懷王還以為秦國嫌楚國與齊國斷交不徹底,沒有誠意,就專門又派人去齊國罵了齊王,導致齊王大怒,不但與楚徹底斷交,又與秦國結了盟。張儀看目的達到,就允許楚使相見。楚使提出要回商於之地六百里的要求,張儀卻不承認了,他說他當時答應的是歸還自己的封地六里給楚國,不存在六百里之說。楚懷王聽說大怒,就發兵攻打秦國,遭到秦齊聯軍打擊,楚軍大敗,被斬殺八萬之眾和七十多名將領,還把丹陽一帶丟了。楚懷王生氣啊,他發動了全國軍隊,攻打秦國,又遭大敗,並被秦佔領了漢中郡。這時趙魏等國也從背後攻打楚國,楚國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最後,楚國不得已又割了兩個城邑給秦國,與秦和好,方解除了危機。從張儀欺楚這件事裡,我們可以看出,秦國達到了目的,得到了不少實惠。但從這一外交事件看,秦國作為一個大國,不講一點兒信譽,靠欺騙與別國交往,很不利秦國長遠的發展。後來六國一直把秦國看成是不講信譽之國,形成了六國聯合抗秦局面。秦國後來也感到了這一不足,就辭退了張儀。齊國這時倒乘勢發展起來,差點滅了燕國,大大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畢竟靠欺詐外交是不利長遠的,是得不償失的。

  • 2 # 搞笑發車啦

    這裡所說的“張儀欺楚”應該是秦國允諾楚國商於六百里地但是又反悔的這件事。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個地理概念:商於之地在哪裡?

    商於之地最開始是一條道路的名稱。這條古道起自陝西洛陽,終點河南內鄉縣,長度約600裡。這條古道在戰國時期位於秦楚的邊境。商於600裡地就是指這600裡地周邊廣大的疆域。

    回到正題,這一事件秦國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但是卻也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戰國時期,秦、楚、齊三足鼎立。秦王準備攻打東邊的齊國,但是當時齊楚是盟國,秦國擔心楚國會幫助齊國攻打自己。於是秦惠文王便派張儀出使楚國,說用商於六百里之地換取楚國與齊國解盟。商於之地原本就是楚國的,只是後來被秦奪了去。楚王一聽有這麼大的好處便欣然答應。

    楚國與齊國解盟後便派了一名使臣與張儀去秦國接收商於之地。但是一到秦國後張儀就開始耍無賴了,說哪有600裡地,明明是6裡地啊,楚王是耳朵背聽錯了吧!這時楚國才反應過來自己上當了。楚王大怒,發兵秦國,但是卻被早已準備好的秦國打的落花流水,還丟了漢中郡。

    透過這一事件,秦國破解了楚齊聯盟,消除了楚國聯合齊國攻打自己的後顧之憂,這也等於削弱了齊國。同時又奪取了楚國更多的土地,聲名大震,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

    但是,秦國的出爾反爾也為自己招來了禍患。

    其一,天下各國都覺得秦國是一個不守信用的無賴之國,對其處處防範,甚至秦國後來連“和氏璧”也騙不到。秦國此舉也引起了各國的憤慨,最後六國攻秦,兵至函谷關,差點滅了秦國。

    其二,秦國招致了楚國的全民記恨,為自己的滅亡埋下了禍根。楚南公項燕戰死前曾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末起義時,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都是楚華人,可以說是楚華人滅了秦國。

    從以上角度看,秦國的確是“張儀欺楚”的最大贏家,但從長遠來看也是最大的輸家。

  • 3 # 一帆風順jxh

    張儀期楚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典故。張儀憑三寸不爛之舌,為秦國爭得了利益,貪婪昏庸的楚懷王末聽屈原勸阻。一首《離騷》憂國憂民只能永世傳頌。我覺得張儀欺楚這件亊,最大的嬴家是秦國。戰國中期,楚國和齊國建立了聯盟,如若沒有這一典故,秦國再強大,形勢有目共賭。從而千古一帝《羋月傳》中,秦國是戰國七雄中的最終獲勝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款馬自達CX-5,2.5排量的發動機,哪款價效比更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