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塊錢電影預告

    我去買票的時候,電影院下午三點場,已經只有前排的位置了,網傳票房火爆,我感覺沒水分。

    《流浪地球》這個片子我的判斷是:註定要成為中國產電影史上的經典硬科幻片,這個地位是卡定了。

    為什麼做這個判斷?三個理由。

    【1】看科幻電影,首先看特效,特效好看情節有硬傷都無妨。

    這個片子的3D+音效效果對得起票價,不輸好萊塢大片。

    網上說導演郭帆為了拍出效果,畫了3000張概念圖、8000多格分鏡、10000件道具製作、100000平實景搭建。

    【2】電影口碑就是看票房,票房大賣的片子不會差。

    我看片是初三,初一票房已經破了2億,初三過了4億,按這個速度,票房破40億,完全有可能。

    如果一個片子最好票房大賣,說明至少抓住了當下的市場。

    【3】科幻電影要好看,劇情緊湊+情感動人很重要。

    這個片子在緊湊的衝突中表達了各種情感,吳孟達演的爺爺懷舊上海情,吳京與屈楚蕭上演了典型的中國式父子情,救援隊上演了戰友情和犧牲情,最後是撞擊木星的人類命運的大悲情。

    影片中幾個煽情場面,一層層鋪墊下來,最後爆發還是很動人的。

    我最受觸動的一個場景是,救援小分隊已經死傷累累,為了嘗試拯救地球,他們毅然嘗試獨自去挑戰不可能。航天站裡的劉培強堅持打動了聯合政府,允許群發廣播,讓全球救援隊自行選擇,這個時候各國救援隊紛紛趕回來最最後一次拯救地球命運的努力,大家掉頭趕回來,真有一種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的感覺。

    2

    《流浪地球》在小說中其實只有兩頁,電影拍成一部戲。

    這個拍法高明,大劉(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特點就是大場面,大沖突,大決策,在人類命運面前,個人的決策和情感,其實不是他寫作的焦點。寫人的內心感情衝突,其實也不是大劉的強項。

    地球要衝出太陽系,需要藉助木星引力,用得好加速離開,用得不好被木星引力吸引撕成碎片,變成木星環。在大劉的小說中,這個過程被有驚無險描寫通過了,畢竟後面還有2500年漫長的旅程要寫。

    從電影的角度,這個場面排成電影,卻非常好,因為植入了三大經典衝突:

    命運面向,選擇逃離故土還是固守家園?

    生死麵前,選擇放手一搏還是坐以待斃?

    離別面前,選擇犧牲小我還是陪伴家人?

    無論哪一種衝突,都會讓觀影者產生深深的代入感,激發不同的情感共鳴,也為情節的展開埋下了伏筆。比如離別的情感衝突,從開場劉培強(吳京飾演)交代給爺爺,在電影中反覆多次出現,其實預示了最後結局是父親劉培強在兒子注視下選擇了唯一能拯救地球的方案。

    這個衝突在一部電影裡拍好了,飽滿可看,對導演和編劇來講,就是要下硬功夫。從另一個角度,既然打響了頭炮,其實在漫長的旅途中,《流浪地球》可以繼續拍第二部,第三部,如果持續成功的話,等於也打造出了一個硬科幻IP品牌。

    出於職業習慣,我順手搜了一下商標,發現果然人家有想法,就是註冊時間也太晚了一點。

    3

    《流浪地球》未來肯定在科幻電影裡留下地位。

    不僅僅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大獲商業成功的科幻電影(據說也是第一部硬科幻電影),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表達的價值觀是很獨特的。

    如果我們看西方的科幻片,涉及人類的名義,要麼是殖民和反殖民,要麼是人類文明種子的遠征。人家說走就走,絕不會強求留在故土。

    中中國人拍出來的科幻片子,居然是要帶著地球流浪。

    固然可以解釋沒有這麼大體量,無法創造一個適合人類的生態環境,但西方人從理性出發,是絕不會帶著地球走的。

    這是一個絕好的文化隱喻,西方的思維是征服和開拓,就好比大航海時代,我們的思維是陪伴和堅持,就好比不管走多遠,都要過年回家。

    另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是,西方科幻片拯救地球,往往是個人孤膽英雄,頂多是一個小團隊的勇敢,拯救了人類。在《流浪地球》這個片子裡面,毫無疑問是一場集體主義的勝利。

    要拯救是不是一臺行星發動機,而是幾千臺行星發動機,不是一個小分隊要成功,是幾萬個小分隊出動,哪怕犧牲一大批小分隊,也要確保最終目標的達成。

    甚至故事的主角小分隊,第一個任務失敗,臨時換挑戰另一個任務,依然失敗,但是這個失敗的任務,居然被另外的不知名的團隊搞定了,這個設定在西方的科幻片裡真的不可能出現。主角只能遭遇挫折,克服困難,最終戰勝困難,怎麼可能自己一籌莫展時,因為別的不出境的團隊給力,從而給自己繼續演出的機會?

    更有趣的設定是,要完成整個任務,需要每個人各司其職,有人負責軟體,有人負責硬體,有人負責出力,有人負責冒險,還有人負責指揮,說誰在導演鏡頭下的100%主角,還真沒有,每個人都有特寫,每個人都有內心戲。

    中中國人拍出來的科幻片子,果然是要靠集體主義,不搞個人主義。

    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價值觀在電影裡真的體現得非常深刻。

    4

    《流浪地球》當然不完美,但瑕不掩瑜。

    第一個不完美來自科學。行星發動機其實是不成立的,但《星球大戰》裡面的原力更不靠譜,還有很多科幻裡超越光速,一樣超越了已知的物理定律。

    第二個不完美來自劇情設定。比如那麼精心設計的流浪方案,到了靠近木星就趕上裝置統統壞掉,之前一天也全無徵兆,這科學家之前都在幹嘛呢?一點都不能預測嗎?

    比如每個發動機下面都有地下城,但是地下城不放“火石“,就近解決發動機熄火問題,要不遠萬里的去搬運,也不科學。

    比如從杭州開到赤道,大概4000公里,在陌生且路況極差的環境裡,卡車時速比在高速公路上還快。

    不過真要挑刺,幾乎每個科幻片都有很多硬傷。

    5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人。

    我看到一篇文章說他參加高考那年作文題目是《如果時間可以倒流》,高考歷史上可能是唯一一次帶科幻色彩的題目,他離滿分作文只差2分,冥冥中有天意,他打小就是科幻迷。

    他考上的是海南大學法學專業,2003年畢業。

    他在2001年創作的漫畫作品《花開,那一年》於2008年3月應邀參加英國倫敦舉辦的首屆“中國漫畫展”。

    2007年他的平面設計作品《你很熱嗎?》榮獲世界綠色和平組織+gettyimages全球公益廣告設計大賽唯一金獎。

    2008年他為電影《功夫之王》創作漫畫前傳《宿命》。

    2009年他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研究生,算是靠近了自己喜歡的職業。

    2010年拍攝了電影《李獻計歷險記》口碑很一般,後來拍了一些歌手的MV。

    在他拍攝《流浪地球》時,整個行業都懷疑他行嗎?這次他算一戰成名。

    說起來是一戰成名,我看見的這是一個全才啊,平面設計、漫畫、MV、電影,都很厲害啊。把他在一戰成名之前的積累故事寫出來,我覺得也是一部好電影。

    有這樣的導演,我覺得對中國電影行業,這句話才有意義啊——「希望」是比鑽石還要珍貴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