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鐘意教育國內指導
-
2 # 高校人才真經
題主說到的這個歧視鏈沒有見到統計上的依據,我個人並不認同。
一方面,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的高等教育都很發達,但他們也都有名校、普通大學以及野雞大學,這些學校學歷的含金量是不相同的,這才是留學生們真正的差距。
另一方面,把研究生和本科生來比較根本沒有價值,985高校本科生能超過北美研究生嗎?如果這名研究生的本科就畢業於985呢,難道在北美上個研究生非但沒有提升,反而貶值了?
英國高校佔據top10半壁江山
所以,真正的歧視鏈(如果有的話)絕不是國別的歧視,而是學校的歧視。而對學校的歧視,首先是第一學歷學校的歧視。一般來說,第一學歷是指第一次取得的全日制學歷,即中專、大專、本科(也有人認為是指最高學歷,不過在HR這個圈子裡都是認第一次的學歷),我個人在多年的工作中發現,HR們不但看國內的第一學歷,也看留學生的第一學歷。
為什麼要看第一學歷?
第一學歷代表什麼?搞清楚這個問題很重要。HR們看第一學歷第一學歷不僅僅是代表高考成績或者高中成績,它還代表了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努力程度甚至是家庭條件,這些才是HR們想從學歷背後看到的東西。在HR眼中,一個高考只能上專科的學生和一個高考考上985的學生,在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上一定存在巨大差距,將來的發展潛力。因此,但凡是從事高技術含量工作的崗位,一定是存在第一學歷歧視的。
第一學歷怎麼看?
在國內上學的學生,第一學歷很明確,985、211、雙一流、四非、專科,自動歸類。那在國外上學的學生呢?他們的本科學校很多都是海外名牌大學,世界排名1000名以內,勝過國內不少985高校。但HR們並不完全考慮學校排名,在國內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嚴進寬出的觀念影響下,HR們考慮的更多的是申請這些學校的難度。
這裡就解釋了為什麼題主會認為澳洲本科生在學歷歧視鏈的底端,這是因為澳洲很多大學容易申請,即便是高考只能上專科線的學生,也有機會申請到,因此,國內的HR就會下意識地把這類高校和國內專科學校劃上等號,他們的第一學歷最多就是按三本對待。我一個同事的弟弟,高考未上二本線,專科又不想去,就在國內補習了一年託福,然後申請上了一所美國國內top100的高校的預科,在美國拼了一年才正式入學。這還算好的,現在很多家長,如果孩子上不了好一點的二本,就讓孩子上2+2或者2+3的留學專案,在國內上預科,成績合格後去國外上本科,最後拿國外高校的學歷。從實際情況來看,他們就讀的學校好於國內211高校,就讀的這幾年,收穫也一定大於在國內上個普通本科。但是,在HR眼中,他們仍然是二本生、專科生的層次。
除了第一學歷,研究生學歷也有相似的歧視鏈,那些掏錢就能上的學,就算是世界名校,回國後,HR們也要給你打個折。
當然,HR們也不瞎,如果這些學生當年雅思8分,靠自己的成績和簡歷申請到全球top50的高校,有的甚至拿到全額獎學金,這樣的留學生,HR們不搶才怪。不過,這樣的學生,回國的是真沒幾個。
所以,大家也看出來了,真正的歧視不在於這個人畢業於什麼學校,而在於他進這個學校的難度如何。
-
3 # 手機使用者5746928904
海龜,我只認在外靠獎學金讀學位的。因為太多國內富二代,官二代是花錢出去鍍金的。這些連國內大學都考不上的,出去幾年就變成人才?當然得獎學金也有廢材,比如捐鉅款獲得名校資格的。
回覆列表
第一是專業。
題主所提到的這些國家不見得在所有專業都是世界第一,比如我們應該不會輕易的鄙視一位機械類專業的德國海歸吧?又或者我們也不會輕易的鄙視一位藝術類的義大利海歸吧?所以說,學術地位很重要。
第二是個人能力。
這點我認為不用多說。相信題主在學習過程中也見過很多的中國留學生了,他們在海外的生活狀態也是真心不敢恭維。混日子拿到的身份,連留學國家的語言都說不好的比比皆是,這樣的學生歸國後被鄙視不難理解,畢竟啥也不會。
所以,出國留學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能施展到什麼程度還得看我們自己,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