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畫中人
-
2 # 一個歷史過客
如果把一般人放在朱元璋那樣的身份背景下,很多人可能早就餓死在了那個飢餓的年代,但是朱元璋不同,他在那個時代活了下來,並最終成為了後來天底下最成功的人。要了解朱元璋的親戚,我們得從頭開始瞭解。
死後榮華加身的兄弟姐妹
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祖輩非常貧窮,祖父、父親一代都沒有正規的名字,只能用數字加上姓氏來取名字。在那貧窮、飢餓的年代,朱元璋的父母生下了朱元璋兄弟姐妹六人。
其中,男丁有四人,分別是朱元璋的大哥朱興隆、二哥朱興盛、三哥朱興祖、大姐太原長公主、二姐朱佛女。最後,就是年齡最小的朱元璋了。
朱元璋的哥哥姐姐們都沒有他長壽,在朱元璋稱帝之前就已經去世,不過朱元璋在稱帝之後並沒有忘記他們,分別給他們修改了看起來正規一些的名字、追封了一連串尊貴無比的名號、爵位。
朱元璋兄姐的家人、後代而如果這幾個哥哥姐姐的家人、後代在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所幸存,那麼他們也會被朱元璋賜予別人羨慕不來的榮華富貴。
比如朱元璋大哥的女兒就被朱元璋封為了福成公主,這位公主最後嫁給了朱元璋手下的將領王克恭。而朱元璋大哥的孫子朱守謙則被朱元璋封為了靖江王,將其安排到了廣西桂林。對於這位侄孫,朱元璋可以說已經非常優待有加了。
首先,朱守謙的父親曾試圖背叛過朱元璋,僅從這一點來說,一般人就不可能會把朱守謙這個“叛徒之子”封為王,但是重視親情的朱元璋不同,他不僅沒有對朱守謙怎麼樣,還在自己稱帝后把年僅8歲的朱守謙封為了王。
朱守謙長大後,在桂林的他非常不安分,經常欺辱百姓。對此,一向濫殺的朱元璋也沒有殺掉他,只是把他軟禁到了自己老家,在其死後,又繼續給他的兒子授予了靖江王爵位。還有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貞、二姐的兒子李文忠也被朱元璋封了很高的爵位。
由於在小的時候朱元璋的二姐和二姐夫對朱元璋一家非常好,在他們窮得吃不下飯的時候,經常接濟他們一家人,所以在稱帝后,朱元璋當即把自己的二姐夫封為了恩親侯,在稱帝兩年後,又把自己二姐夫的爵位提高了一級,封為了曹國公,而在二姐夫去世後,朱元璋更是誇張,為自己二姐夫追封了隴西王名號。至於外甥李文忠則在朱元璋未稱帝前就被朱元璋收為了養子,一直跟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活著的時候,最高獲得過公爵爵位,死後,則被追封為了岐陽王。
在朱元璋一次起義失敗逃難到大姐家中的時候,大姐一家也以怕受到牽連為由拒絕了朱元璋到自己家中避難。大姐的絕情讓朱元璋非常怨恨,因此在他稱帝后,他並沒有如同對待其他兄弟姐妹一樣給自己大姐修改名字、授予封號。要不是在他稱帝數年之後他外甥兼養子李文忠請求了他,他可能永遠都不會給自己大姐授予什麼封號。能讓如此重視親情的朱元璋如此疏遠,大家想想就能知道他們姐弟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生硬了。
-
3 # 伯虎42
時光倒退四十年,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濠州鍾離縣(安徽鳳陽)鍾離東鄉中,佃農朱五四家的第六個孩子出生了,是個男孩。
當然,他出生的時候,並沒有後世所描繪的“及產,紅光滿室,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之異象,一切普通平常,沒有任何傳奇的色彩。那些後來大書特書的所謂“天象”,都是他的後世子孫及臣子們為了突出他的煊赫帝王生涯,而想方設法渲染並加以描述、以彰顯這王朝開創者與眾不同的傳奇生世。
男孩出生時,他的父親朱五四已經四十七歲,母親陳氏也有四十二歲了,他是不折不扣的老來子。當時,朱五四和他的兄長朱五一居住距離並不遠,相互還有來往,兩家的兒子們取名也遵循了相同的排行,朱五一家的四個兒子分別叫: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朱五四家的前三個兒子則叫: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所以,按照兄弟間的排行,朱五四給自己的四兒子取名:朱重八。自出生至十七歲,少年朱重八一直生活在濠州,之前住鍾離東鄉,後與家人們一起遷往西鄉,然後再遷太平鄉孤莊村。朱五四一生搬了四五次家,辛辛苦苦佃種地主田土,開荒種田,卻連巴掌大的一塊自己的地都沒有掙下,得到的只有人間風霜苦,和流不盡的辛酸淚。這也是那個時代社會底層人民困苦生活的的真實寫照。
在朱家居住在孤莊村的日子裡,朱重八的大哥朱重四娶親成家,先後生下兩子一女;大姐、二姐則早早被打發出嫁,以減輕家裡的負擔,大姐嫁給王七一,二姐嫁給李貞。後來三哥朱重七也因為家境窘迫,不得不入贅他人家,成了上門女婿。所以朱家只剩朱五四夫婦、朱重四夫妻及兒女、朱重六、朱重八兄弟,一共九人。即使家境不佳,但是愛護兒子的朱五四還是咬牙拿出一點點錢,讓朱重八上了一年的私塾。但後來實在沒有餘錢,十歲的朱重八隻好放棄讀書,回到家中,給田主劉德家放牛,用辛苦的勞動為家裡分擔一點責任和負擔。
如果沒有其他災禍、一切順利的話,朱重八不出意外將會延續他父兄的老路,辛苦勞作、積攢微薄的家產,過了幾年逐漸長大後,迎娶一個大概同樣家境的普通女子,生兒育女。最後成為一個和父親朱五四一樣辛苦勞作、不得休息的貧苦農民,佃著某個豪強地主家的土地,一生擺不掉窮苦、艱辛、卑微的命運,直至終老。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旁徨,俄爾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閤家守喪......-----《御製皇陵碑》
此時的朱家,只剩下了十七歲的朱重八、及二哥朱重六(三哥已經入贅別家),還有大嫂王氏,及大哥朱重四尚存的一兒一女。
逝者長已矣,生者尚徘徊,為了安葬去世的親人,總要給他們找一塊安身之所。可是朱五四一輩子辛苦勞作、勤勤懇懇,卻總是給別人開荒墾土,沒有置辦下屬於自己的半畝土地,去世後連塊下葬的墳地也沒有!無奈之下,朱重六、朱重八兄弟倆只得去央求佃土地給他們家種的地主劉德,請他看在朱家父子為他種了這麼多年地的情分上,稍稍施捨一塊地,用來安葬去世的家人。
恰好住在旁邊的劉德之兄劉繼祖在家,他聽見喧譁後出門瞭解事情原委,看見朱家兄弟的無助可憐情況,於是生出了惻隱之心,主動幫助兄弟二人,把自己的一小塊地送給他們用來安葬去世的家人,朱家的燃眉之急才得以解決,去世的家人不至於死無葬身之所。(劉繼祖的這一善舉,將來給他的後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豐厚回報。)墳地解決了,可是置辦棺木的事卻再也沒有能力辦到,朱家兄弟心酸流淚、忍著悲痛,將親人們生前的破衣爛衫包裹在他們的遺體上,草草掩埋了事。
五十年後,已經貴為天下至尊的老年重八想起這段少年時的辛酸事,還老淚縱橫、悲痛不已:
“朕昔年寒微時,生者為衣食之苦,死者急無陰宅之難!籲,艱哉!”
安葬了親人後,朱家也維持不下去了:大嫂王氏為了活命,只得萬般無奈地告別兩個弟弟,帶著兒子驢兒和女兒,返回了自己的孃家。而重六、重八兄弟倆在破爛的老屋前抱頭痛哭一場後,揮淚告別,各自逃命,期盼能在這殘酷無情的世道里活下去。而這一次分別後,朱重八就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二哥。
------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計不張,孟嫂攜幼,東歸故鄉。值天無雨,遺蝗騰翔,里人缺食,草木為糧。予亦何有,心驚若狂,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雲去此,各度凶荒。兄為我哭,我為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兄弟異路,哀慟遙蒼。-----《御製皇陵碑》
十七歲的朱重八,自此成了孤兒。在之後的日子裡,他四處漂泊流浪,當和尚、做乞丐、雲遊四方,卑微而頑強地掙扎著活在社會底層中。
從此,朱重八憑藉勇猛作戰、機靈誠實,得到了濠州紅巾軍大帥郭子興賞識,被收為貼身親軍,並把養女馬氏嫁給他,還給他起了新的名字——“元璋”,這就是日後建立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朱元璋奉命南下攻打滁州,並很快攻克。郭子興於是讓朱元璋駐守滁州,統管一方。當年的孤兒朱重八,終於在亂世中站穩腳跟,走出了統一天下地第一步。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朱元璋的大嫂王氏終於得知四弟已經出人頭地、並在四處找尋親人好訊息,於是驚喜萬分地帶著兒子驢兒和女兒從老家趕到滁州前來投奔,這使得和家人分別十年的朱元璋悲喜交加,和大嫂、侄兒侄女含淚相見,互相述所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分離數年,擾攘中一見眷屬復完,其不勝之喜復何言哉!”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二月,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貞也得到了訊息,帶著兒子保兒前來投奔朱元璋。從二姐夫的口中,朱元璋得知因為世道艱難、百姓流離,自己的大姐、大姐夫、二姐、入贅他人家的三哥及三嫂,都已經在不斷的天災和紛爭的亂世中離開了人世;而最親密的二哥朱重六,和自己分別後雖然也勉力成家,但還是沒有躲過這亂世的摧殘,數年前已經默默無聞地在貧病中去世,他所生的兒子朱旺也因衣食無著而夭折了,寡居的二嫂倒是還活著,在老家揹著筐在野外挖野菜,苦苦支撐度日。
心急如焚的朱元璋立即派人去鍾離老家尋找二嫂,把她接到滁州來奉養。但天不遂人願,派出的使者晚了一步,朱元璋的二嫂因為生計艱難、災荒罹殃,不久前已經病歿於亂世中。
-----思親詢舊,終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獨存駙馬與甥雙。駙馬引兒來我棲,外甥見舅如見娘。此時孟嫂亦有知,攜兒挈女皆從傍,次兄已歿又數載,獨遺寡婦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計忙忙,一時會聚如再生,牽衣訴昔以難當。----《御製皇陵碑》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再次得到訊息,同住在鍾離的伯父朱五一一家,除了四堂兄朱重五的妻子田氏、以及朱重五和田氏的女兒之外,伯父朱五一夫婦及四位堂兄: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都在天災和亂世的摧殘下,全部去世了。於是朱元璋再次派人去尋找堂嫂田氏和堂侄女。還好,她們母女運氣不錯,被派來的使者尋找到並送往滁州,得以安身立命。
這些朱家的親人們,被朱元璋妥善安置奉養,其中侄兒驢兒被賜名朱文正,外甥保兒被賜名李文忠,請文士教導他們,稍長之後,又讓他們進入軍中,隨自己征戰。朱文正和李文忠隨叔父(舅父)征伐多年、戰功赫赫,先後擔任過全軍最高首腦——大都督府大都督。
洪武元年(1368年),經過十六年的艱辛奮鬥,當年的貧苦佃農之子朱元璋歷盡艱辛,終於得以席捲天下,一統江山,在南京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成為大明開國皇帝——明太祖。
而太祖登基稱帝、建立大明的時候,他尚在世的親人,除了自己的妻妾子女外,只有大嫂王氏、二姐夫李貞、堂嫂田氏(堂兄朱重五之妻)、外甥李文忠、侄孫朱守謙、侄女(大嫂王氏之女)、堂侄女(堂嫂田氏之女),寥寥七人而已(朱守謙之父,太祖的親侄朱文正,在立下守衛洪都大功後,居功自傲、又怨恨太祖未及時封賞,因此欲謀反,被太祖軟禁,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抑鬱而死,沒有得見太祖登基稱帝)。太祖登基後,按照皇家禮儀制度,追封四代祖先為帝:高祖朱百六為德祖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懿祖恆皇帝、祖父朱初一為熙祖裕皇帝、父親朱五四為仁祖淳皇帝,並改名朱世珍。
而其他早逝的親人,太祖也一一追贈:大哥朱重四為南昌王,改名朱興隆;二哥朱重六為盱眙王、改名朱興盛;三哥朱重七為臨淮王、改名朱興祖。大哥早夭的長子朱聖保為山陽王、二哥早夭的兒子朱旺為昭信王。
另外,太祖伯父一家也得到追贈:伯父朱五一為壽春王;堂兄朱重一為霍丘王、朱重二為下蔡王、朱重三為安豐王、朱重五為蒙城王。堂侄(朱重一的兒子)朱賽哥為高沙王、朱鐵哥為寶應王;堂侄(朱重三的兒子)朱轉為六安王、朱記為來安王、朱臊為都樑王、朱潤為英山王。
大嫂王氏,稱封南昌王妃,攜孫子朱守謙在京師(南京)居住,恩崇有加。後來隨同孫子前往廣西桂林就藩,洪武十六年(1383年)去世,祔葬於中都皇陵內南昌王陵,和丈夫朱興隆(重四)合葬。
外甥李文忠,先後授為偏將軍、徵虜左副將軍,率軍北征。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破北元國都應昌,俘元昭宗嫡長子買的立八剌,及北元后妃、宮女、諸王、將相官屬數百人,宋、元玉璽金寶、玉冊,鎮圭、大圭、玉帶、玉斧等。捷報傳往京師,太祖大喜,臨奉天門受朝賀,授李文忠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國公。洪武十二年(1379年),李文忠升任大都督府大都督,執掌全國軍事。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去世,年四十六。太祖親寫祭文致哀,追封李文忠為“岐陽武靖王”,配享太廟,懸像於功臣廟,位列徐達、常遇春之後,排名第三。
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禮部官員上奏請太祖:
“依禮制,皇侄女不宜稱公主,請改封郡主;克恭、琛當繳還駙馬都尉誥命、止稱本官。”太祖回覆說:“朕惟此侄女二人,不忍遽加降奪,其稱公主駙馬如故。”
於是福成公主、慶陽公主稱號不變。這也可以看出太祖對親人的厚愛。
-
4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像他的哥哥姐姐,那一個輩分的人基本都沒了。而有跡可循的,包括但不限於朱元璋的侄女和侄孫,還有那個倒了八輩子黴的外甥。
一個絕戶的誕生這句話絕對不是一個笑話,也不是某個相聲裡面的專用術語,單純的來看朱元璋就是一個絕戶。
我們需要簡單的講一下,朱元璋的父母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是怎樣去世的。
關於這一點歷史有很多種說法,我們拿出最為靠譜的一個說法叫做修黃河。
這一點大家可能很難理解,畢竟只是修一條黃河而已。等等,修一條黃河在古代好像也是一個大的工作量。
而最終主張維修的那一支隊伍獲勝,並且在不久的將來維修黃河。
這原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但是在維修黃河的時候出現了亂子,比如元帝國貪腐的本質。
朱元璋的家裡面沒有錢就只能把糧食拿出來,而這個糧食不是普通的糧食,是種糧。
於是在缺糧食以及部分疾病的耽擱之下,慢慢的這一家人也就都到了地下。
比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
在朱元璋之後的從政生涯當中,我們能夠明顯看到朱元璋對於自己的親戚家人以及對於當地的官員展現出來的兩種不同的態度,分別是嚴於律人寬於律己。
而這樣的一種變法和態度,直接讓朱元璋在後期做了諸多錯誤的事情,比如側立藩王。
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料,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在崇禎年代,朱元璋的子嗣一共有多少,但是我們從嘉慶時期,從萬曆時期對應的延續下來就不難發現,崇禎時代朱元璋的子嗣極有可能超過了百萬。
-
5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雖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實際上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皇帝,真正出身草根的也就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稍好一點,雖然不富裕,家裡至少能保證吃穿,還有個會看相的呂太公非要把女兒嫁給他,等於是天上掉下個好媳婦,還帶著厚厚的嫁妝。
朱元璋是真的很慘,《明史》上的記載是:“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
家裡本來就窮,還遇到了旱災、蝗災、大饑荒,當時朱元璋只有17歲,父母和三個兄長都死了,連下葬的錢都沒有。還是一個叫劉繼祖的地主心善,給了他一塊地,他才能把親人安葬。
那他還有其他在世的親人嗎?有的。還有侄兒朱文正(朱元璋大哥朱興隆的次子)、大嫂王氏,外甥李文忠(朱元璋二姐朱佛女的兒子)、二姐夫李貞。
朱元璋的親哥親姐都早已去世了,沒享到他的福。
也就是說,和朱元璋有血緣關係的也就朱文正和李文忠,朱元璋對他們非常好,視如親子。但因性格不同,這兩位後來的人生際遇大不相同。
朱文正極具軍事天賦,立下赫赫戰功,以少量守軍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打贏了洪都保衛戰,這是朱元璋建立明朝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正因如此,他恃功自傲,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竟然投靠了張士誠。
親侄子背叛自己,朱元璋傷心憤怒,親自去見他,問他到底要幹什麼?朱文正的答不出來,被軟禁於桐城(今安徽省轄縣級市),1365年鬱鬱而終。
但朱元璋依然顧念著大哥這一脈,封朱文正八歲的兒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
李文忠則一直忠心於朱元璋,跟著他南征北戰。在征討北元殘餘勢力的一系列戰役中立功頗多,被封為曹國公,後又命他主持大都督府(明朝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明朝最高學府)。
1384年李文忠病逝,當時朱元璋還活著,追封他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
但是,李文忠是沒什麼可指責的,他兒子李景隆可把建文帝朱允炆坑慘了。率五十萬大軍去攻打燕王朱棣,屢戰屢敗,把朱允炆的兵力都打沒了。最後,他打開了南京的金川門,讓朱棣輕鬆拿下南京,朱允炆的時代宣告結束。
因立有此功,李景隆被朱棣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增加歲祿,列於群臣之首。
不過像他這樣的人,朱棣應該是不怎麼喜歡的,永樂二年削爵圈禁,李文忠黯然去世。
-
6 # 歷史小跟班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朱元璋既然當了皇帝,那當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不僅祖宗八輩都被封了皇帝,連一些遠親旁支都冒了出來。
朱元璋這個人很在乎親情,很護犢子,這一點從他把所有兒子分封到外地為王就可以看出來了。所以他稱帝以後對於還活著的親人都是大加封賞,死了的也要追封。
早死被追封的這部分就多了。元末的時候,天災人禍不斷,又加之兵荒馬亂,死了的佔大多數。
除開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和母親陳氏之外,他的大哥朱重四和二哥朱重六、三哥朱重七、大姐、二姐都沒有等到朱元璋發達。
最後朱元璋追封大哥為南昌王、二哥盱眙王、三哥臨淮王、大姐太原長公主、二姐曹國長公主。
熬出頭的和朱元璋一輩的親戚幾乎都在他稱帝之前死光了,只剩下大嫂和二姐夫一家,而朱元璋的子侄輩也就只有三人。
朱元璋還在滁州的時候,大嫂帶著侄兒驢兒和之女來投奔他。後來這個僅存的侄兒被朱元璋改名為朱文正。
朱文正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蓋世奇功,面對陳友諒60萬大軍的圍攻,沉著面對冷靜指揮,讓陳友諒無功而返。
朱文正也只有一個獨子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但是這對父子後來腦袋抽風,居然背叛朱元璋投靠陳友諒。朱元璋重視親情,不與他們計較,在抓住他們以後也只是將他們軟禁起來,還讓他們這一系承襲靖江王的爵位。
另一個侄女被封為福成公主,最後嫁給了手下大將王克恭。
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貞被封為曹國公,有個兒子李文忠,也是大明朝的開國功臣。
-
7 # 血祭軍鑑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閨女為妻,後來生了兩個兒子:聖保和驢兒,還有一個女兒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別入贅到唐家、劉家做了上門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給了李貞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保兒。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於旱災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歲的父親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兒子聖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歲的母親陳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時同在鍾離縣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兒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短短几年內,三嫂劉氏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來旺兒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絕。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曾派人四處尋訪親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獨剩寡婦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大嫂帶著侄子侄女來投靠,二姐夫帶著李文忠也來投靠。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眾多親屬同輩只剩下二姐夫還活著,有一個侄子朱文正,一個侄女後被封為慶陽公主,還有一個外甥李文忠。
建國後,本來應該是郡主的侄女被封為了公主,而侄子朱文正守洪都立過大功,但後來勾結張士誠被朱元璋發現,被囚禁至死。但是朱元璋念及他的功勞,將其子孫封為靖江王,這也是唯一一個不是朱元璋直屬血脈的王族。外甥李文忠也被封為曹國公。由此看來,朱元璋對自己的親戚還是挺不錯的
-
8 # 君麟天下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麼親戚在世嗎?
朱元璋這位帝王,一直都是歷史上的話題人物,他是在貧苦人家降生的,但因為後面的不斷努力,最終登上了至高的皇位。他這一生都充滿著傳奇,在他當皇帝的這段期間,他斬殺貪官汙吏,因此受世人的稱讚。但他同樣殺了很多幫助他的有功之臣,所以又有不少人覺得他冷酷無情,心狠手辣。
在朱元璋穩定下了江山之後,他追封父親為仁祖淳皇帝,追封母親為淳皇后,追封大哥為南昌王。他大哥還留有一個孩子,名字叫做朱文正,他在軍事上的才華還是不錯的,朱元璋剛起義,朱文正就去投靠了他,還幫了他不少的忙。但朱文正後來野心漸漸大了,開始有了謀反的念頭,可朱元璋還是念及親情,知道了這件事後也只是將他囚禁起來而已。
朱元璋的二哥雖然沒有死於旱災,但也沒有等到自己弟弟當上皇帝的那一天。並且他還有點倒黴,他的兒子們和他一樣早早的就去世了,並沒有留下後繼之人。因此朱元璋最後也是對他們進行了追封而已。只能說朱重六他們一家都沒有運道,沒辦法跟著他弟弟享福。
朱元璋的三哥,名字叫做朱重七,歷史上對於這個人的描述極為的少,據說他們父母以及大哥去世的時候,都是他和自己二哥共同操辦的葬禮,並沒有介紹到他的三哥。有猜測,可能在之前他三哥就已經去世,所以後來朱元璋也對他是進行過追封。
朱元璋的大姐,很早之前就已經嫁人了,並且從那之後,兩家互相來往就少了很多。朱元璋當初在起義的時候,遭到了叛軍的追殺,他希望大姐能夠救他一命,收留他一段時間。但他大姐冷血無情,害怕牽連自家,於是果斷地將他拒之門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也氣惱他的大姐,因此並沒有給她封賞,在她去世之後,才以追封的形式補上的。
朱元璋的二姐對他非常的好,為了支援他的起義事業,她可以說是竭盡所能了,能幫的都一定幫,甚至還讓自家的兒子也跟隨這位舅舅一起打天下。因此,朱元璋心裡也十分尊敬自家二姐,登位之後就立刻對她們都進行了封賞,封他姐姐為曹國長公主。
-
9 # 歷史相簿
祖父:熙祖裕皇帝朱初一,朱元璋稱帝時祖父已不在
祖母:裕皇后王氏,朱元璋稱帝時祖母已不在
父親為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原名朱五四):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處蔓延,朱世珍去世,朱元璋時年17歲。
母親:淳皇后陳氏,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處蔓延,母親陳二孃去世,朱元璋時年17歲。
長兄南昌王朱興隆(原名朱重五):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處蔓延,長兄朱重五去世,朱元璋時年17歲。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文正因立下奇功卻因賞賜不滿,欲投靠張士誠,背叛朱元璋,被其軟禁,1365年與世長辭。二姐夫李貞親眼看著朱元璋稱帝,是朱元璋稱帝后唯一一個活著的同輩親人。李貞去世後,朱元璋為李貞“輟朝三日”,並“車駕臨奠”。李文忠和定遠孤兒沐英都是朱元璋的親戚,也同時看著朱元璋稱帝的。
如有遺漏請提醒。
-
10 # 平凡的帝企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少的的英雄人物了。也是少有的幾個從草根出身的皇帝了。真實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能稱得上是人類文明史上少有的幾位布衣天子了。
朱元璋原名不叫朱元璋而是叫朱重八,為什麼叫朱重八呢,是因為當時社會有文化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孩子取名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是按照村裡稍微認字的人給隨意排個自,只要父輩和子輩不重複能分開就行,大多數人都是直接拿數字記名的。朱元璋一家也不例外,朱元璋父親叫朱五四,朱元璋還有個大伯叫朱五一。可以從朱元璋的父輩看出來,他們的名字真的是很隨意。而到了朱元璋這一代就到了重子輩,而朱元璋的大伯家裡有四個哥哥,而朱元璋家裡自己還有三個親哥哥,到了朱元璋就是排老八了,朱元璋名字就叫做朱重八了。
朱元璋家族可以說是還是不小的,直到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家中還是有不少親戚的,其他的親戚就不說了,我來說一下朱元璋家中自己的主要親戚的下場吧。
這個兒子就厲害了,在朱元璋起兵的時候很早的就投奔了朱元璋,跟著朱元璋一路高歌,一直到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建國以後也是重重的封賞了這個侄兒,但是這個侄兒確實覺得作為朱元璋的親侄子封的低了,這孩子二話不說造反了。沒辦法的朱元璋只能平叛了這次造反,但是總歸是自己的侄兒便沒有殺了他,只是判了個終身監禁。朱元璋大哥一家的事到這就結束了。
到了朱元璋二哥,其實朱元璋的二哥算是時運不齊了,朱元璋二哥在朱元璋剛起義的時候就去世了,連帶著朱元璋二哥家的孩子也是很早就去世了,在歷史上朱元璋的二哥一家還是有些說辭的,有不正規歷史記載,朱元璋的二哥一家是被朱元璋的仇人一夜之間全部滅門了,但是這個說法無從查證,只能當野史看看了。這個說法正不正確不知道。但是最後朱元璋在追封這些親戚的時候,朱元璋的二哥的追封確實是很高的。
朱元璋三哥算是最沒存在感的一個哥哥了,朱元璋三哥是在家鄉鬧旱災的時候和朱元璋一起逃難最後分散了的一位哥哥,分散了以後,朱元璋初期算是艱難度日,知道參加了部隊,而朱元璋的三個確實很慘,很有可能死在了逃難的路上,在朱元璋成事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找過這位哥哥,但是始終沒找到,只能追封了這位哥哥。
朱元璋的兩位姐姐,因為在古時候女子也是不愁嫁的,只要到了試婚年齡,總會有富家人來求親的,朱元璋的這兩位姐姐也是很早就出嫁了,而且嫁的都還可以,起碼不愁吃穿了。
朱元璋大姐,在朱元璋起義後,有一次朱元璋帶人打仗失利,逃到了大姐所在的鄉鎮,為了躲避追殺,朱元璋準備去投靠大姐,但是朱元璋大姐怕連累到自己的家人,沒有選擇庇護朱元璋,只是給了這個親弟弟一點錢和一些飯食,讓朱元璋吃完了趕緊走吧。朱元璋在離開了大姐以後,四處逃竄終於逃回了軍隊,得以重新起勢。而朱元璋本就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在自己稱帝之後,對於自己大姐一家也是沒有過多的照顧,知道朱元璋大姐去世以後才追封了自己的親姐姐。
說完了大姐到了朱元璋的二姐,朱元璋的二姐和大姐就差別大了,朱元璋二姐在知道自己的親弟弟沒死,並且成功的起義的時候,很果斷的就讓自己的兒子相助朱元璋打天下,到了最後朱元璋真的得了天下,這個外甥算是唯一一個跟朱元璋最親的人了。所以朱元璋二姐這一家是飛黃騰達,全家人都得到了重賞。朱元璋二姐一家算是朱元璋一家最好的結局了。
可以說本是布衣天子的朱元璋,能從社會最低下的地位一步步走到天下共尊,從小經歷的一切讓朱元璋更加的懂得了親情的可貴,朱元璋稱帝以後,也是全部善待了自己的所有親屬。只是有一部分人,沒有福氣來享受這一切罷了。
-
11 # 樓哥看歷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來做一個定義:什麼叫做親戚?
其實無論是以父母子女為代表的直系親屬,還是以兄弟姐妹為代表的旁系血親,都稱為親人或者家人。此外無論是以母族為代表的外親,還是以妻族為代表的妻親,都稱為親戚。
朱元璋像
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就沒幾個親戚還活著。但要是把親人都算進來的話,那人數可不算少。今天我們不妨按照內外親疏的標準來梳理一遍。
第一類:宗親
所謂的宗親,是以本宗男子為主體,包括未出嫁的在室女子以及嫁入本宗的女性。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稱帝,那麼截止到這個時間為止,老朱家的宗親有多少人呢?
直系親屬(13人)從朱元璋本人開始算,他的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子、子女、孫輩、曾孫輩、玄孫輩都算是直系親屬。玄孫以下的所謂來孫一直到耳孫,基本上沒有可能見到,就不再贅述。
老朱的父母朱五四和陳氏,死於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四月。朱五四一共有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朱元璋是其中最小的一個。當他出生的時候,老爹朱五四已經48歲,他的祖父母朱初一和王氏自然早已去世。
朱元璋與朱標劇照
簡單來說,朱元璋稱帝之時在世的直系親屬名單如下:
妻子:吳王妃馬氏(封皇后)
長子:吳王世子朱標(封皇太子)
次子朱樉(封秦王)、第三子朱棡(封晉王)、第四子朱棣(封燕王)、第五子朱橚(封吳王)、第六子朱楨(封楚王)、第七子朱榑(封齊王)。
長女朱鏡靜(臨安公主)、次女寧國公主、第三女崇寧公主、第四女安慶公主、第五女汝寧公主。
這裡略作解釋,朱元璋諸子,包括長女和次女的出生時間在史書中都有明確記載。但自第三女崇慶公主至第五女汝寧公主,其出生年齡失載。按照老朱第六女懷慶公主出生於洪武元年來算,姑且認為自汝寧公主以上,在朱元璋稱帝之時都已出生。
寧國公主劇照
朱元璋稱帝后對直系親屬的追尊明細:
高祖父朱百六為玄皇帝,廟號德祖,高祖母胡氏為玄皇后。
曾祖父朱四九為恆皇帝,廟號懿祖,曾祖母侯氏為恆皇后。
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廟號熙祖,祖母王氏為裕皇后。
父親朱五四為淳皇帝,廟號仁祖,母親陳氏為淳皇后。
同胞兄弟姐妹(2人)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和他的父母一樣都死於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四月。在料理完親人的葬禮之後,朱家三兄弟做了一個決定,由老二朱重六留下守家,老三朱重七出去入贅,老四朱重八(即朱元璋)出家去做和尚。根據老朱做吳王之後親筆所寫的《朱氏世德碑記》,老二和老三都在元末亂世中不幸離世,沒能看到弟弟做皇帝的那一天。
歲甲申,父母長兄俱喪,次兄守家,三兄出贅劉氏,某託跡緇流。(至正)一十四歲,天下大亂,諸兄皆亡。—《朱氏世德碑記》
鳳陽明皇陵
老朱的三位兄長都已成親,分別為大嫂王氏、二嫂唐氏和三嫂劉氏。三人之中除三嫂劉氏外,其餘二人在朱元璋稱帝之時依然在世。
朱元璋稱帝后對同胞兄弟姐妹的追封明細:
大哥朱重四為南昌王。
二哥朱重六為盱眙王。
三哥朱重七為臨淮王,三嫂劉氏為臨淮王夫人。
大嫂王氏和二嫂唐氏日後分別進封南昌王妃和盱眙王妃。
此外朱元璋的大姐和二姐都已出嫁,不能再算在老朱家的宗親之內,我們把她們放在後文外親裡再講。
父之兄弟姐妹(0人)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隻有兩個兒子,老大朱五一,老二朱五四。老朱稱帝之時,大伯朱五一和大伯母劉氏早已去世,分別追封壽春王和壽春王妃。
兄弟姐妹之子女(1人)朱元璋共有三個侄子,分別是大哥朱重四長子朱聖保、次子朱文正和二哥朱重六之子朱旺,三人均已去世。其中朱聖保和朱旺屬於夭折,老朱分別追封他們為山陽王和昭信王。
朱文正劇照
最最可惜的是朱文正,這位朱元璋集團第一位節制中外諸軍事的大都督,率部堅守洪都(今江西南昌)八十五天,為叔父擊敗陳友諒立下蓋世奇功的一代名將,於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4年)正月被免官囚禁於桐城縣,隨即莫名死去。
吳元年(公元1367年)十二月,即大明建國前夜,朱元璋為朱文正之子賜名為煒。後又將其改名為朱守謙,並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其為靖江王,封國廣西桂林。
堂親之親堂(1人)堂親是指跟自己父系有血緣關係的親屬。
其中同源於祖父的稱為親堂,包括父親兄弟的子女。朱元璋的大伯朱五一有四個兒子,然而卻只有堂嫂田氏一人活到了大明建國之日。
朱元璋稱帝后對對親堂的追封明細:
堂兄朱重一為霍丘王,堂嫂翟氏為霍丘王夫人,堂侄朱鐵哥為寶應王。
堂兄朱重二為下蔡王。
堂兄朱重三為安豐王,堂嫂趙氏為安豐王夫人,堂侄朱轉為六安王、朱記為來安王、朱臊為都梁王、朱潤為英山王。
堂兄朱重五為蒙城王。
至於堂嫂田氏,則在日後進封蒙城王妃。
堂親之同房遠堂(0人)所謂的同房遠堂,是指同源於曾祖父的親屬。朱元璋的曾祖父朱四九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朱初一、次子朱初二、第三子朱初五和第四子朱初十。
堂親之異房遠堂(0人)所謂的同房遠堂,是指同源於高祖父的親屬。朱元璋的高祖父朱百六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朱四五、次子朱四九。
明祖陵
根據《朱氏世德碑記》的資訊,朱元璋祖籍金陵之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但其祖父朱初一“困於役”,帶著兩個兒子遷徙去了泗州盱眙縣。朱初一死後,老朱的伯父朱五一和父親朱五四又先後遷往濠州鍾離縣。
朱元璋渡江攻克金陵之後,朱家巷舉族父母昆弟四十餘人曾經前來找老朱敘親情。從明朝建立以後的追封、分封來看,朱元璋的曾伯祖朱四五、叔祖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應該是沒有留下後人。
為念先君嘗言世為朱巷人,宗族俱存。平日每曰鄉土之思,即訪求故鄉宗族之所居,遂調兵取句容。次年,克金陵,而朱巷距城四十里。舉族父母昆弟四十餘人至,始得與之敘長幼,行親睦之道。—《朱氏世德碑記》
第二類:外親
所謂的外親,是指女系血親相聯絡的親屬,包括與祖母、母親和出嫁女兒相聯絡的親屬等。朱元璋的祖母和母親一族,沒有任何親戚的名字留下。以老朱家的文化水平,乃至朱元璋本人的年齡所限,他能記得的,也只有自己的外祖父陳公和外祖母王氏。
老朱稱帝之後,追封陳公為楊王,王氏為楊王夫人,並且為他們建祠致祭。
至於老朱家出嫁的女兒以及她們的夫君,倒有幾個活到了大明建國,我們來捋一捋。
大姐家(0人)朱元璋的大姐嫁到王家,過門不久就和夫君王七一相繼過世。由於姐弟之間歲數差得比較遠,估計老朱可能都沒見過他大姐長什麼樣。
故姊朱氏,以柔懿貞淑之德歸於王氏。何期未久,與夫相繼而亡。—《明太祖實錄卷五十三》
大明建國之後,老朱追封大姐為太原長公主,大姐夫王七一為駙馬都尉。
二姐家(2人)朱元璋的二姐嫁到臨淮東鄉的李家,姐弟之間感情很深。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二姐去世,二姐夫李貞帶著外甥李文忠幾經周折,於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投到了小舅子朱元璋麾下。
李文忠劇照
李貞在明朝建國之前曾於於杭州權掌軍務,其子李文忠更是立有赫赫戰功,是大明開國六公爵之一。朱元璋稱帝后追封二姐為隴西長公主,封李貞為駙馬都尉、恩親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李文忠因功獲封曹國公,朱元璋又加封二姐為曹國長公主,二姐夫李貞同為曹國公。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李貞去世,追封隴西王,諡恭獻。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追封岐陽王,諡武靖並且配享太廟。
侄女家(2人)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除了兩個兒子外,還有一個女兒。明朝建立後,老朱封侄女為福成公主,侄女婿王克恭為駙馬都尉。王克恭後任福州衛指揮使。
堂侄女家(2人)老朱的堂兄追封蒙城王朱重五有一個女兒,大明建國後被封為慶陽公主,其夫黃琛封駙馬都尉。黃琛後任中都留守司正留守(正二品)。
這裡還有個插曲,由於福成公主和慶陽公主並非皇女,禮部曾經提出將她們降封為郡主。老朱考慮到大哥朱重四和堂兄朱重五隻有這兩個女兒依然在世,不忍心褫奪她們的封號。最終的解決方案是保留公主和駙馬的頭銜,但是不享受正牌公主兩千石的歲祿。
上曰:“吾兄俱早亡,惟存此二女耳,吾不忍遽加降奪也。其公主封號不去,歲給祿米五百石。”—《明太祖實錄卷六十》
第三類:妻親(0人)
所謂的妻親,包括妻子的父母及兄弟姐妹。朱元璋原配馬氏的老家是宿州閔子鄉新豐裡,父親馬公、母親鄭氏早已去世。老朱稱帝之後,追封岳父馬公為徐王,岳母鄭氏為徐王夫人。
朱元璋與馬皇后劇照
徐王和徐王夫人就馬皇后一個女兒,這倒給朱元璋省了不少麻煩。據說老朱稱帝后曾經費心去尋找皇后的親族,打算給他們封個官做做,結果被馬皇后婉拒。
壬午,上訪得皇后親族,欲授以官。後曰:“國家官爵當與賢能之士,妾家親屬未必有可用之才。且聞前世外戚之家,多驕淫奢縱,不守法度,有致覆敗者。陛下加恩妾族,厚其賜予,使得保守足矣。若其果賢自當用之。若庸下非才而官之,必恃寵致敗,非妾之所願也。”上聞後言,遂止。—《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
結語:截止朱元璋稱帝的時候,他在世的親屬合計23人。但是刨除直系親屬13人,剩下的10人中屬於宗親的有4人,屬於外親的有6人。換句話說,能算做親戚的只有6人,其中還有老朱的侄女和堂侄女各1人,實質上只有4人。
而屬於宗親的4人之中,真正算是老朱家骨血的,只有朱元璋的侄孫朱守謙一人而已。朱守謙的靖江王一爵,一直傳承到了明末,也算是一段傳奇。
回覆列表
朱元璋這位帝王,一直都是歷史上的話題人物,他是在貧苦人家降生的,但因為後面的不斷努力,最終登上了至高的皇位。
他這一生都充滿著傳奇,在他當皇帝的這段期間,他斬殺貪官汙吏,因此受世人的稱讚。但他同樣殺了很多幫助他的有功之臣,所以又有不少人覺得他冷酷無情,心狠手辣。
一個大嫂——王氏
朱元璋對大哥朱重五一家人的感情是複雜的,提到大哥,朱元璋曾經說過:“幼因皇考惜之甚,及狀,無狀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勝言。”朱元璋和大哥一家從小生活在一起,可哥哥對父母和朱元璋的態度不怎麼好,所以對哥哥一直心懷怨恨。可對嫂子王氏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了。嫂子入門兩個月,朱元璋出生,嫂子帶大,感情深厚。大哥死後,嫂子迫於生計,帶著兒女回了孃家。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已經在起義軍小有名氣,領兵滁陽,嫂子帶著兒女前來投靠。親人相見,淚眼汪汪,抱頭痛哭。當時的心情:“其不勝之喜,復何言哉!”
一個侄女——福成公主
朱元璋的大哥大嫂誕下兩兒一女,可惜大兒子很小就死了,只剩下兒子驢兒和女兒。朱元璋很喜歡驢兒,把驢兒收為乾兒子,取名朱文正。文正跟著叔叔南征北戰,在洪都保衛戰立下赫赫戰功,只可惜後來因封賞不公,心態失衡,為非作歹,甚至想投靠張士誠,扎小人詛咒朱元璋,被朱元璋失手打死了。儘管對大哥和侄子的感情複雜,稱帝后的朱元璋還是封侄女為福成公主,允許侄女以旁系親屬的身份享受著直系公主的待遇。公主後來嫁給了王克恭,駙馬王克恭曾經是福建行省參政,後改福州衛指揮使。
守謙小名“鐵柱”,一個很可愛的名字,可是長大後的鐵柱一點都不可愛,反而成了一個人人害怕的混世魔王。父親文正被朱元璋打死的時候,鐵柱才四歲。朱元璋摸著鐵柱的小腦袋安慰到:“鐵柱,不要怕,你父親雖然犯了很多錯,但我不會怪你,等我打下天下,給你加官進爵。”朱元璋稱帝后,確實履行了他的諾言。洪武三年,大封諸王,鐵柱被封為靖江王,藩地廣西桂林,唯一一位非直系子孫為王,這一年,改名 “朱守謙”,有“守禮謙虛”之意,用意顯而易見。
朱元璋對於守謙父親朱文正的死,一直心懷慼慼,很害怕守謙重蹈父親的覆轍。可偏偏怕什麼來什麼,守謙在廣西當藩王期間:“所遊處,不過強淫人妻女,強取人財物。即目見爾宮中金銀之類,多系非禮之財。”惹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朱元璋將其召回南京親自教導。守謙不服氣,寫詩埋怨諷刺叔公。叔公很生氣,打發侄孫回老家鳳陽種了七年的田。本以為經過歷練的侄孫會有所改變,派侄孫鎮守雲南。不料到了雲南的朱守謙變本加厲,不僅騙朱元璋的錢,把宮殿建得比南京的皇宮還要豪華,還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朱元璋對這個討債鬼根本沒有辦法,只好將其囚禁在京,幾年後朱守謙鬱鬱而終,享年三十一歲。
慶陽公主是朱元璋堂兄朱重四的女兒。因為戰爭、饑荒、瘟疫,朱元璋的叔叔一脈,幾乎死絕,只剩一人。慶陽公主在朱元璋革命時期,就前去投靠了。朱元璋對這個堂侄女也是好得沒話說。朱元璋身邊有一個叫黃琛兵馬副指揮,做事特別謹慎,為人也比較厚道,朱元璋負責牽線搭橋,促成了彼此的姻緣。洪武元年,冊封為慶陽公主,授予黃為駙馬都尉,不久遷淮安衛指揮使。靖難時,朱棣揮師南下,慶陽公主到軍中和朱棣議和。一個女子,可見其氣魄!
一個姐夫——李貞
朱元璋有兩個姐姐, 大姐太原長公主,嫁王七一,早卒。二姐曹國長公主,嫁給李貞。二姐是個持家有道、孝順長輩的好女人,嫁人後也常常接濟孃家,可惜死得早。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嫂前腳領著文正投靠朱元璋,李貞後腳就帶著兒子李文忠前來。朱元璋創業時,帶著外甥南征北戰,姐夫留守後方,也出力不少。李文忠守嚴州時,常常需要外出打仗,所以嚴州的軍務都由李貞處理。李文忠攻克桐廬,把俘虜送回嚴州。俘虜趁著嚴州防守空虛,想要逃跑,李貞就把他們都灌醉綁了回南京。李貞為人謙卑恭順,深得朱元璋喜愛,朱元璋賜予李貞高官美宅。建國後,李貞依然保持謙卑恭順的初心,曾說道:“富貴而忘貧賤,君子不為也。”洪武十二年冬去世,朱元璋親自為其寫祭文,贈隴西王,諡恭獻。
文忠小名“保兒”,也是一個很萌的名字,可他卻是一個“猛”將。保兒跟著父親李貞前來投靠舅舅朱元璋時,朱元璋飽受郭子興猜疑,急於培植親信勢力,收文忠為乾兒子。文忠在多年的實戰中,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成為朱元璋定鼎中原的左膀右臂。建國後,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餘勢力,戰功顯赫。洪武三年,獲封曹國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洪武十六年,文忠因病去世。李文忠是真正的“儒將”,帶兵打仗,勇猛無比,閒時在家手不釋卷,頗有儒家風範。只可惜兒子李隆景不爭氣,只會紙上談兵。
總結:朱元璋的親友團,活到開國以後的也就是外甥李文忠、二姐夫李貞,還有一個侄孫朱守謙,朱元璋對這三個人是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