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羨雨中印記
-
2 # 紫砂泥的傳人
先要排除一種情況:也就是人為刻意的在試片燒製過程中,低於燒結溫度燒製的本山段泥,茶湯淋過會出現「吐黑」的現象;除此之外的任何吐黑的段泥壺,為了掩蓋泥料並非紫砂而所作的蒼白的解釋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壺 新壺尚未泡養
解釋一:段泥的石英含量高,燒的溫度高了,壺會玻化!本山、原礦的紫砂礦料之中,大多含有石英成分,正常燒結的情況下,會呈現「結晶相重,而無玻相」的外在質感特徵:
結晶相的形成:是入窯燒製的溫度可以充分滿足紫砂礦料之中所富含的各種金屬氧化物成分的再結晶;
而無玻相「玻化、玻璃態」:也就是礦料中的石英成分要滿足窯燒溫度一千七百攝氏度以上,才會發生玻化而形成玻相,如果真燒到這個溫度,就真燒成個渣了,形象點打個比方就像完全燒透的蜂窩煤。
本山段泥吃溫高:是指燒結溫域的上限可以達到一千二百攝氏度以上,個別的本山段泥甚至可以接近一千三百攝氏度的燒結溫域上限;千萬不要被石英成分燒製玻化所需的溫度偷換概念宣傳所誤導!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壺 洗澡開壺結束
解釋二:段泥的黏土質成分含量少,燒的溫度高了容易開裂,所以會低溫燒結!首先要明確一下紫砂的燒結:燒結的溫度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區間,我們稱之為溫域;不同的紫砂礦料,其組分結構特徵各異,故而燒結的溫域的寬窄也各不相同;但只要在燒結溫域範圍之內燒結,溫度高低儘管會有一些差別,但都屬於正常燒結,都不用擔心會發生吐黑現象。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壺 新壺尚未泡養
又是什麼影響了燒結溫域的寬窄呢?
燒結是金屬氧化物成分的再結晶,自然是紫砂礦料中所含的金屬氧化物成分的具體含比情況所決定的:紫砂礦料之中主要含有兩大類金屬氧化物成分,一是赤鐵礦,二是褐鐵礦。
赤鐵礦比重相對輕:在地質構造沉積過程中多含在黏土質成分之中,這也正是泥性偏重的朱泥紫砂壺水色偏於紅潤的原因;
褐鐵礦比重相對高:故而在沉積的過程中會逐漸團聚於砂性偏重的底槽礦料之中,甚或形成雞眼狀的核,其實也就是褐鐵礦成分為主的金屬氧化物團聚體,粉碎後也就是壺身呈現的邊緣清晰銳利呈色各異的砂。
本山段泥 四方提樑壺 洗澡開壺結束
黏土質成分含比高,相對應的赤鐵礦含比也就高,赤鐵礦燒結的溫域低值相對較低;金屬氧化物成分含比越是單一,燒結的溫域就越窄:例如黃龍山大紅袍的燒結溫域僅僅在二、三十攝氏度之間;所以說「大紅袍的正紅是因為燒的溫度高了」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
黃龍山大紅袍 西施壺 古樹紅茶泡養包漿
砂性偏重的紫砂礦料之如本山段泥,褐鐵礦為主的多種金屬氧化物成分的富含,決定了每一種金屬氧化物成分的燒結溫域的不同,也就決定了整體礦料的燒結溫域的寬泛性;這才是本山段泥吃溫性高的本指:燒結溫域寬泛。
本山段泥確實泥性偏弱,但並非與燒製容易開裂有必然關係,更不能成為低溫燒的的藉口而為吐黑託詞;任何本山、原礦的紫砂都可以,也能夠燒結,本山段泥概莫能外,無論是燒結溫域上限還是下限燒結,都不會發生吐黑!
會吐黑的只能是:就算過燒成渣也不能燒結的不屬於紫砂的泥巴!
會吐黑的不僅僅是段泥:只不過段泥顏色淺,容易目視可查罷了!
敬請期待:泥的傳人許彩軍老師的黃龍山青灰段泥新作!
讓我們在實踐把玩中傳承本源紫砂!
回覆列表
簡單說說:段泥燒成結構相對鬆散,燒結率低於絕大多數紫砂料,燒成溫度太高的話又會玻化,所以控制燒成溫度是段泥壺的成品要點,大多數段泥壺燒成時候為了保證成品率,寧可吃溫低一點,走下限,所以泡茶的時候,吐黑現象相對其他礦料就多見一些,這也算普遍規律。當然前提是黃龍山原礦段泥料,現在拼配段泥料,估計是市場主流。段泥壺相對比重較小,同樣的壺分量就會比較輕。請各位同行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