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未眠1

    這個問題是每一個家長和老師都頭疼的問題。考試少了,尤其是現在政策規定了各個年級作業的佈置量,學生知識的把握程度無法衡定,考試多了,學校不許可。等到考試結束,早就塵埃落定,既成事實了。

    在這種背景下,家長如果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1、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反覆打聽孩子在班級、在課堂上的表現。是認真,還是走神,是專心致志,還是坐立不安,或者小動作不斷,這些都是學習狀態的表現,也是成績的徵兆。沒有無緣無故的高分或者低分,一切都可以從課堂聽課的狀態裡察覺先聲。

    2、檢查孩子的作業。孩子做作業是主動還是被動,是積極還是消極,是認真還是應付,字跡是潦草還是工整,答案是對的多還是錯的多,這些都是孩子學習態度的體現。態度決定一切。從作業的狀態裡,就可以看出端倪,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了。

    3、同孩子聊老師講課的內容。小學一二年級,教學內容極少,重複多,教師力求課堂上讓學生當堂記住,隨堂消化。如果父母利用接送小孩的時間,隨即閒聊老師上的內容,如果孩子頭頭是道地說出來,成績也就錯不了,反之,孩子一臉懵,那就是在課堂上沒有好好聽課了,成績自然無從談起。

    4、家庭自考檢測。現在學生作業量少,大量的時間空閒,與其讓孩沒完沒了的玩手機看電視,還不如給他她報生字詞聽寫,其次,學生肯定有現成的測試卷,家長可以在規定時間內,給孩子一個測試。聽寫與測試,就能直觀地考得出孩子的學習效果。

    就小學來說,在整個學習階段,家長是最能幫助孩子的,換一句話來說,家長可以有效地把控孩子學習的效果。切忌不能偷懶,把孩子交給老師,一推了之。

  • 2 # 時代少年19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對於老師來說,細心觀察和評判每一個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情況,完全可以監定每個學生的優劣;對於家長來說,每天關注孩子的作業是必須的,(這裡不是要求你批改孩子的作業)孩子做作業的狀態、正確率和時效都應心中有數,在平時應見縫插針的與孩子討論學習上的問題,借止可以瞭解孩子敏銳度、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綜上所述,只要老師和家長都履行了自己的職責,每學期考一次完全能解決問題。平時不考試,但課堂小練習和章節檢查練習還是要進行的,千萬不能重犯20多年前因不考試而忽視日常教學的毛病。減負是必須的,顯而易見的是老師的工作會更艱鉅,家長們可能又要嫌老師責任心不強了,您說呢?

  • 3 # 弓長張15973

    我們每個成年人都有"快樂"的童年。我們應該將心比心,一個一二年級學生如果每天堅守在"機械"的重複性書面作業中,是自已會有什麼感受?教育源於生活,教育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日常的現實生活具有教育價值。更有利於小孩子"人"的生成。一二年學生在認知能力,心身素質,諸多方面的發展並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在自已樂於喜歡的問題上動動腦,動動手。中國有句古話叫:小來不動,長大無用。只有動手動腳,才有可能動腦。孩子進入學校,進入課堂,並不是白板一塊,他們都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帶著自已對事物的認識、看法和態度,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情感和意志。這些東西跟他們平時的玩丶動、交往、生活是離不開的。特別是一二年級學生,他的好奇心特別強,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都感興趣,都喜歡問為什麼,都是他們探索問題的起點,接觸的生活面越廣,思維越活躍。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引起學習興趣,使其熱愛學習,主動學習。我們每個成年人對自已的人生,對他人,對社會,對事物都有自已獨到的認識,人們把它叫生活經驗。小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經驗。因此,他們需要自己的時間空間去聯絡生活丶貼近生活、去縮短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距離。其實,課堂中的很多知識丶原理、規則等都可以在現實生中找到原型。只不過這些知識都是前人透過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理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容易讓人明白。所以,國家提出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不僅僅是"減負"。是有利於兒童個性生成,有利於培養兒童的獨立性,有利於孩子自覺能動性培養,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性,複合教育規律,有利於孩子的心身健康。(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的女人看哪方面的書提升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