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ACK傑克
-
2 # 9570157507741
揭秘《水滸傳》的歷史真相:三分之二是虛構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可謂是家喻戶曉,影響深遠,許多人甚至將其當作正史看,認為書中所說皆為真事。其實不然,施耐庵所著《水滸傳》至少有三分之二為虛構,當然也借鑑了真實歷史人物和故事。下面就簡單列舉幾項,以供參考。
宋代確有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但其手下好漢只有36人,為了增加神秘感和可讀性,施耐庵多加了72人,湊成36天罡,72地煞之數。眾人也沒有走上梁山,而是太行山及山東及江蘇北部一帶流動,懲治貪官,殺富濟貧,在民間很有聲望。關於這個宋江的結局有很多種說法,有說被招安的,有說起義失敗被殺的,有說征討方臘戰死的……眾說紛紜,難辨真假。
宋朝也的確有水泊梁山起義,但那是因為朝廷財政緊張,對梁山泊附近的漁民徵收賦稅,引發漁民不滿,於是聚眾起義。小說中梁山泊起義規模很大,但兩宋300多年曆史中,梁山泊起義可能是規模最小的起義。
小說中的武大郎身材短矮,面貌醜陋,人稱“三寸丁谷樹皮”,是一個賣炊餅的。潘金蓮則是一美貌卻蛇蠍心腸的蕩婦。但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是狀元出身,名武植,後任陽穀縣縣令。從武植墓中發現的骸骨估算,身高有1.78米。武大郎的夫人潘氏是名門淑女,大家閨秀,潘知州家的千金。兩人婚後恩愛異常,白頭偕老,先後生下四個子女。那為何兩個會被描述成那樣呢?
原來,武大郎的兒時好友黃堂因房屋被燒燬,前來尋求武大郎資助,住了幾日,見武大郎絕口不提資助之事,憤然離去。憤憤不平的他在回鄉的路上四處散佈兩人的謠言。黃堂回家後才知武大郎早已秘密幫他重建房屋,只不過未告之他罷了,黃堂追悔莫及,但大錯已經鑄成,謠言難止,最終三人成虎,連幾百年後的施耐庵都信了。
小說中的武松是一眾梁山好漢中最為高大完美的形象。歷史上也有一個武松,他原是浪跡江湖的賣藝人,曾為杭州知府中的提轄。後來蔡京的兒子蔡鋆做了杭州知府,為政暴虐,壓榨百姓,人稱“蔡虎”。武松對其恨之入骨,決心為民除害。他身藏利刃,隱匿在蔡府之前,刺殺了蔡鋆,但被官兵捕獲,慘死獄中。後來有關武松的故事極可能由此發展而來。
施耐庵有個表弟叫卞元亨,武舉出身,膂力過人,能舉千斤,曾經一腳踢死過一隻老虎,武松景陽崗打虎的情節很可能是借鑑於此。如果武松原型確為卞元亨,那就說明施耐庵把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寫進了水滸傳中,他創作很明顯帶有紀念的目的
-
3 # 元帥下凡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說起來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有的人認為書中所說都是真事,有的人又認為是虛構。其實,施耐庵所寫的《水滸傳》少說也有三分之二是虛構,只是借鑑了真實的歷史人物和故事罷了。
經過考證,有人認為在宋代的徽宗宣和年間,確實是有宋江和他所領導的梁山泊起義軍,有這樣一個類似的故事, 但不是《水滸傳》裡所寫的有108將,更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水滸傳作為小說,創作源於歷史又要高於歷史,小說中的很多人物、法術、情節等一般都是虛構的,史料記載宋江起義只有36人,並不是108人。所以,那72人就完全是虛構的了。
為了增加小說的神秘感和趣味性,作者施耐庵加了72人,在36天罡的基礎上,湊出了72地煞之數。他們也並沒有走上梁山,而是在太行山以及山東和江蘇北部一帶活動,專門懲治貪官,殺富濟貧,在民間和老百姓的心目中很有聲望。
關於梁山泊和宋江的最終結局,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說法流行,有說是被招安了,有說被奸人設計毒死了,有的說起義失敗了被殺了,有的又說是在征討方臘的時候戰死了等等,觀點不一,真假難辨。但有一點可以非常肯定的,為了藝術化和趣味化,小說虛構的成份不可避免一定會存在。
回覆列表
這問題太簡單。《水滸傳》小說中有108位好漢,個個俠肝義膽,武功高強,疾惡如仇,“該出手時就出手",替天行道,故事說都說不完。其實,根據史料記載,宋江起義,只有36個好漢,並不是108位,基它多出的72人都是施耐庵忽悠出來的,可見《水滸傳》只有三分之一的可信度,其它三分之二都是忽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