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ioReport
-
2 # 一名風雨無阻的醫生
什麼病要多吃糖?可以肯定的說,沒有!!!
但是有一些疾病是需要補充適量的糖類!
第一個就是我們所說的低血糖了,治療低血糖,一般是適量口服糖水、含糖飲料,或進食糖果、餅乾、麵包、饅頭等等,這裡所說的是適量啊!
第二個就是低血壓,低血壓中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適量補充一下糖!這裡也是適量補充!
第三就是癌症或者不能進食者,這個是需要補充葡萄糖,但是不是吃,而是透過輸液的方式給與的,而且是透過計算出來的!
暫時我能想到的就這些,但是都是適量,沒有那種疾病是要靠多吃糖來治療的!
-
3 # HealthCrew
作為有5年糖尿病教育管理師,看到這個題目後的第一反應就是:低血糖症。無論是針對糖尿病患者,還是普通人群,低血糖症可能發生。
按照臨床診斷標準,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診斷標準為血糖<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屬於低血糖範疇。這也說明了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要比非糖尿病患者更為危急,所以把預警的指標提高了。當人處於低血糖的時候,除了發生心慌、手抖、大汗等情況,還將能出現頭暈、認知障礙、情緒改變等,甚至發生昏迷,或者導致嚴重的腦死亡,這主要是由於大腦可利用的能量來源就是葡萄糖,當它感知到血糖值下降後,便出現“罷工”狀態。而很多人在發生低血糖頭暈的時候,還可能引發摔倒,引發身體的其它傷害。因此,臨床醫生特別擔心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
那應對低血糖症的方式就是及時補充糖。但要注意的(敲黑板),也不是越多越好啊。臨床醫生教給糖尿病患者一個口訣來應對低血糖,“吃15-等15”。吃15--即吃15-20克糖類食品(葡萄糖為佳),也就是約為常見飲料150ml或者泡咖啡的方糖2-3塊或者一勺(單人家用湯勺)蜂蜜等。吃過以上舉例的某一種糖類食品後,等待15分鐘,複測血糖,觀察血糖指標及低血糖症狀是否已恢復正常。如果還未恢復,請再進行一輪“吃15-等15”,在此特別強調的是,如果患者年紀較大,建議進行一輪後症狀及血糖指標未能恢復請及時就醫。
回覆列表
很有意思的一個問題。
但很抱歉,沒有這種病。雖然低血糖需要升高血糖水平,適當食用甜品也有益心理健康。但沒有任何疾病需要所謂“多吃糖”,精製糖攝入必須被限制。
因為我們的身體對於精製糖其實是沒有需求的,身體對糖分的需求,完全可以透過日常碳水化合物攝入實現。
而當我們說到糖的時候,大多是說“遊離糖”,這種糖在18世紀後才開始大規模流行,之前是隻有有錢人才能享受的美味,而現在幾乎無處不在。小小一瓶飲料裡,都含有人一天所需要的所有“遊離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攝入遊離糖不應該超過50克。而一罐330毫升的可樂,幾乎就佔了一大半,更不要說超市裡超過一半的包裝食品,都添加了額外的精製糖分了。
就連低血糖症,也不需要多吃糖我們體內的糖其實並不需要精製糖來補充。對於人體,我們主要吸收的是廣義上的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其實了很多糖聚齊在一起形成的多糖。而在體內一步步被降解,就成為了我們細胞能使用的葡萄糖。
而精製糖也就是蔗糖最後也是代謝為葡萄糖與果糖,只不過速度更快。
所以低血糖除了出現大腦糖分不足導致的中樞神經症狀,比如出汗、心慌、乏力、飢餓等症狀,神志清醒時,需要飲用糖水來快速補充糖分。沒有出現症狀時,主要還是以日常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飯,麵條來提供糖分。精製糖只是應急之用。
對於一切需要升高血糖的疾病,除非急性的情況,都可以透過日常飲食來達到,並不需要特意攝入精製糖含量高的食物。為什麼維持一般的血糖水平,少吃多餐,均衡飲食就足夠做到了。
所以對於吃糖,一切都講究個適度,如題主所說的“多吃糖”,對身體的害處絕對是大於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