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隔壁小王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漢王朝即使在國家四分五裂,諸侯割據之際,仍然吊打四方蠻夷,在軍事上一直保持著強勢地位,外族根本沒有機會染指中原,因此後世也給予了漢朝很高的評價“獨漢以強亡”。

  • 2 # 卡拉波水晶之塔

    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必須要先皮一下:當然是“學大漢武立國”啊~

    好了,正經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王夫之那句著名的“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並非僅僅單純我們理解的字面意思,他更主要的是為了說東漢後期,士大夫和有才能的人沒有多少方式去有所作為,若想出人頭地只能以武守邊,不斷對外族征戰。但連年的對外征戰耗費軍資無數,為了軍費開始賣官鬻爵,地方官員昏庸無道,最終造成了大漢的滅亡。

    但是,這和漢朝的強大並無衝突。透過以下事實,我們看看漢朝到底有多強大。

    東漢末年群雄奮起,各諸侯混戰不斷,百姓生活困苦。但就是在連年的內戰中,曹操滅烏桓、歸降南匈奴;劉備收南蠻,平定南方之亂;孫權徵山越,保一方平安。這些大諸侯暫且一放,我們再看看小的割據勢力。西涼馬超號稱神威將軍,羌人畏之若神;公孫度鎮守遼東,山人不敢與戰;公孫瓚號白馬將軍,烏桓人見騎白馬的漢軍便調頭就跑;士燮恩撫交趾,號令莫敢不從,大漢之威,何其壯哉!

    《漢書》中記載“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北韓殺漢使者,即時誅滅。”這是多麼威猛霸氣的王朝,四海之內皆震服,無人敢與之匹敵。再說西漢末年,郅支單于叛逆,並且已經畏罪潛逃至中亞,按說沒有必要勞師遠征。但就是這樣,陳湯率大軍遠征,“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霸氣的迴應,誰人敢說我漢朝不強大。

    漢朝滅亡後百年,五胡亂華時胡人紛紛改國為漢,虎死威猶在,這樣的漢朝,我覺得用一句話說出,那依舊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3 # 說話歷史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稱帝,這位地痞流氓出身的人,已經成為了大漢帝國的開過皇帝,史稱漢高祖。漢人、漢族,這是我們從小都接受的,到底劉邦首創的漢朝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兩漢四百餘年,可以用三最來總結,即:第一最,武功最盛。西漢時,經過文景之治的韜光養晦,武帝時國力達到最盛,武帝重用衛青、霍去病等人,將不可一世的匈奴從漠南一直趕到漠北,一洗漢初高祖被困之恥。到東漢時期,又將實力雄厚的北匈奴打敗趕出漠北,一直追擊至今蒙古境內。而作為敗軍之將的匈奴竟然在向西潰敗的過程中,橫掃歐洲,打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由此可見,當時漢朝的國力軍力已經達到一個讓後世無可企及的高度,(即使是後世的盛唐也無法與之相媲美),因為後世的漢民族已經由秦漢時期的文治武功逐漸演變為一個文人民族。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中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表現了一個國家與民族的自信,國力的強大。

    第二最,就是王朝的歷史跨度最長,兩漢是中國古代所有封建王朝中最長的一個,可見漢朝的國力之強盛。“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孺子篡”,歷經東西兩漢十四位皇帝,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歷史,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象徵——漢族。

    第三最,文化影響力最長、最強。漢朝之前,諸子百家,百花齊放,文化多元,但各家之間相互攻擊,秦朝重用法家以平天下,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短短几十年就王朝覆滅,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的仁義治國,於是儒家被確定為最主流的文化,在之後的兩千年裡,在皇權的支援下,儒家文化一直主導著中華文明,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在新一代知識分子的變革下,儒家傳統逐漸結束。

    漢朝開始了中國與西方的第一次文化交流。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各國引進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等,豐富了漢族的經濟生活,被稱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東西方的交流在漢帝國的統治下,日益密切,如歷史記載,羅馬的馬戲團來到漢朝,表演吞刀吐火,說明當時的東西方已經開始交流,世界開始流動,那時起,人們開始知道原來遠方還有別的民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星馳新作《新喜劇之王》預告發布了,你們覺得這部電影會成為經典之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