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亞太難了
-
2 # 發現我影響你
現在智慧手機的普及,資訊核爆炸般產生,面對大量的資訊讓我們眼花繚亂,頭暈目眩。各種大咖,各種逆襲的資訊,各種各樣的成功勵志,使得我們的內心不甘於現狀,實事求是,內心浮躁
-
3 # 陌路草塘
人生短短數十載,三十而立,正當年,特別是面對身邊混的很好的朋友一個個風生水起。此時一種心情不爽油然而生。似乎這個階段你在不成功,你就真的看不到希望了。
畢業已有幾年,工作進行時,下有年輕的新人比比皆是,上有和自己差不多年齡的領導,處在一個貌似尷尬的位置,人的比較心讓自己很想要全新突破。
但凡事求急不得,慢慢開,總會開出屬於自己驚豔的花朵。
-
4 # 五哥1805
臨近而立之年都會有這種焦慮,人家常說努力就會成功,其實有些人窮盡一生也不會成功,雖然很殘酷,但卻是事實。每個人境遇不同,對於機會的把握也是不一樣的。
還有成功這個概念已經被現在的人狹隘化了,成功的象徵就是有多少錢。我感覺不對,人生三子,孩子、妻子、房子,象徵錢的比重最小,內心平和的去生活、好好經營家庭、父慈子孝也是一種成功。
-
5 # 深圳芝麻事
真正靠自己奮鬥,能30歲成功的很少,屬於稀有動物。來看看功成名就的商界大佬們,他們的30歲是什麼情況?
馬雲30歲,還在開“翻譯社”,靠販賣襪子,來補貼家用,當時他看不到未來。劉強東34歲,公司分文沒賺到,分分鐘要關門,他一夜白頭,後來靠染髮扮嫩,才騙到奶茶妹妹。華為任正非42歲還混在國企,做業務被騙200萬,被開除掃地出門。馬化騰的30歲還在冒充女人,騙男生來玩QQ。
-
6 # 儒雅雲朵H3
1、社會對人的價值評定太單一
社會對人的評價被“標準化”了,尤其是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中國社會,對成功的定義很明確,也很單一化,就是有車有房,有事業or有地位,有家庭。儘管每個地區、每個階段的尺度不一樣,但這個標準就是評判一個成年人的通用標籤。
這樣的主流價值觀,有一個人要背鍋,雖然他不是故意的。孔子在《論語》中的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本來是孔子在30歲時對自己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卻被後來的人拿來作為人生階段應當達到的理想狀態。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是孔子啊,這些本來是聖人自我評價的私貨,卻變成了社會對所有人的評價標準。
事實上,用這樣高的標準來要求所有人在30歲就有所成就,是不現實,也是不公平的。在21世紀的中國,實際上也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享受著現代化的生活,接收高等教育,並在城市的職場擁有一席之地。大多數人的人還只是停留在謀生的階段,“30歲成功”根本與他們無緣,更別提還有很多生活在貧困地區的人,連正常受教育的機會都沒有。
另外,只用“成功”定義30歲的人,也是對不同年齡和職業的不尊重。道路清潔工、建築工人、保安人員、快遞員、送餐員、服務員...這些年齡不同的人群同樣創造了價值,卻不被認為是成功的,甚至被社會所鄙夷。不是這些職業價值低,而是這個社會太功利低俗,崇尚權利金錢地位,而不尊重普通人存在的價值。
2、故意煽動焦慮
這些整天嚷嚷著說你30歲不成功就沒希望的人,就是要煽動你的焦慮情緒,把自己包裝成成功者、人生導師、行業專家,把你拽進他們的鄙視鏈,藉助這種無腦的口號來消費你,讓你買書、買課,掉進他們布好的消費陷阱。或者純碎就是在炫耀。
30歲不成功的人,但是厚積薄發,後來居上的人大有人在,眾所周知的企業家例子就不多舉了,即使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人。這種無視每個人不同受教育程度、能力、眼界、背景的口號,其實是毒雞湯。有的人坐上了風口飛了起來,風停的時候也會摔下來。每個的生命歷程其實是一個個波動,不可能所有人的波峰都在30歲。
你的波峰不在30歲沒關係,興許後面有更高的波峰呢,只要別放棄努力。
回覆列表
現在很多人被灌輸的知識就是,三十而立。
三十了應該有房子,有車,有老婆,有孩子,不會為了生活而拼命奔波。而現實中這種三十歲成功男人,不多。
究其原因,還是現在人壓力太大,付出了汗水。得到的回報,達不到別人的期望,所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