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大73708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有人陪,作為老年人是非常需要的,尤其在生病之時更是這樣。平日好點,但也是寄託,不可或缺。如果本身可自立,行動自如,較為健康,有一門愛好,當然是最好的了。否則日子就過得太百無聊賴,失去生活的樂處,那餘生正如季羨林大師所言,既無價值,也毫無意義了。

    我這人從大病中過來,猶如死過一回。要不是子女照顧陪伴,怎能熬到今天。好在本人基因還不差,父母輩都活了80多歲,如今古稀之年,我生活能自理,還能幫子孫忙點家務:買菜、打掃庭院,其樂融融,謝天謝地,不給子女們太大麻煩。至於今後,少不得子女陪伴,且過且珍惜吧!

    愛好這東西,是無形的,是人都有的。有人奮進,有人懶惰;有人好玩,十八般”武藝”都能來,有人則一無所長,成天無所事事;有人煙酒茶,樸克麻將樣樣精通,快活一生。

    要知道,即使是餘秋雨、易中天這樣的大枷,他們的大學生涯也沒讀什麼書。餘秋雨1965年秋入上海戲劇學院就碰上文革,停課鬧革命去了,大學等於白念,全靠個人自學。易中天文革十年在新疆,1977年直接考進武漢大學當文學研究生,大學本科就沒念過。他倆如今的成就,根子還是那老三屆底子在起作用。當然主要還在他倆勵志,勤奮自學而大功告成。扯遠了,不談他們了。

    我要告訴與我同樣在奮鬥的途中的劇友們,要想收穫必須努力。當然也要有方法,一是持之以恆,天天寫,但不能亂寫,要在你垂直的領域發力,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即使寫得最好也無用。二是要有自己觀點,自創文章,不要盡”搬磚”,當然,天下文章一大抄,關鍵在於你會不會抄,融會貫通才是本事。三是網路技巧要會,我到現在還有許多不會,以至平臺幾次叫我發過來,我卻不知所措,要學的東西太多了,今後仍希努力。

    好了,要寫還是可以長篇大論地寫下去,但僅敘到此也能說明問題了。總之,老年人陪伴也要,愛好也不能少。兩者都不缺最好。我目前正是這樣,日子過得蠻充實,自感應該滿足了。打住吧,不寫了。

  • 2 # 嚮往盛唐

    “老年陪伴”和“老年愛好”都是一個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但它們的屬性卻有著本質的不同。“陪伴”,既是一種精神生活狀態,更是一種物質生活狀態。而個人“愛好”,對於一個老人的精神生活的確有一定的精神支援,可以消磨一定的時間,可以填補自己的精神空間,但它不能取代或佔用老年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和業務生活。而“陪伴”卻是老年人人生最後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命元素。我們晚年可以不要“愛好”,但絕對不能少了“陪伴”。當然,“陪伴“有多種方式:有子女的“陪伴”,親情的“陪伴”和夫妻的“陪伴”。其中最重要、最珍貴的陪伴,當然是夫妻間的陪伴,因為這種陪伴,是生命旅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一種,而“愛好”與“陪伴”雖然同屬一個人的精神力量範籌,但絕對不在一個質量上。

    人到了晚年孤獨終老,是一件非常可怕、非常悲傷的事情。俗話說“老來伴”,指的就是老年夫妻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一路同行,到了晚年能夠相濡以沫,相互攙扶共同渡過餘生。試想,在生命旅程的最後階段,如果誰先離去,對夫妻的另一方來說,都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打擊。因為人一生中,到了晚年,真正能相依為命、相互依存、懂得自己的人不是兒女,更不是親朋好友,是自己的結髮夫妻,只有自己的老伴,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愛好什麼。甚至知道你什麼時候生氣,什麼時候發火,什麼時候吃藥,吃什麼藥,多少劑量。一句話,喜怒哀樂全部裝在自己老伴的心裡,老伴就是另一半的“柺杖”,就是對方的“輪椅”,就是對方的“記事本”。因此“陪伴”,才是人生中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撐、生命支撐!

    “有人問我粥可溫,有人與我立黃昏”,晚年了,我們可以少一點愛好,甚至沒有愛好,但一定不能沒有老伴的相陪。讓她(他)陪你一起聊聊那過去的事,陪你一起散散步,陪你一起看看夕陽,甚至陪你拌拌嘴,也許都是我們晚年生活中最珍貴、最幸福、最愜意的事.…..。

  • 3 # 心靈滌盪

    目前,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既然有相當一部分人處於老齡狀態,那麼,人到老年,到底要如何安度?

    可退休之後,他們只是身體從工作中退了下來,真正的心還沒有“退”下來,於是在他們不要再去辦公室時,他們就不知要做什麼好了,身邊連個隨時說話閒聊之人都沒有,心裡異常的空落落的,孤單寂寞之感陣陣襲來,讓他們很不安心,恨不自在。

    也許有人說,人老了,退休了,可以幫助小輩們“看家護院”,看管小孩,這固然也是一種退休後打發時間的渠道或途徑,可老年人有老年人不同的生活習性,很難真正深度融入小輩們的生活之中,弄得不好還受氣連連。

    其實,人這一輩子都是如此,要心有所“依”、心有所“想”,否則,整個人就像一隻無頭蒼蠅,無所適從。

    上班的時候,我們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想的都是如何將自己手中的事情做好,如何為單位盡好自己的一份責任,此時,手有事做,心不空虛。

    退休之後,也是一樣,我們必須要有自己執著的一份追求,讓自己的心能繼續在自己的執著追求中“發光發熱”,做到腦有所想,心有所依,從而忘記空虛,忘記寂寞,從而愉快的安度晚年。

    安享晚年!

    開心幸福!

    健康長壽!

  • 4 # 老頑童雲海

    我很贊同沒有愛好是老年人真正的可悲。

    沒有愛好,有人陪也會常覺悲涼。人在一天天變老,手腳不靈便了,病痛多了,話少了,看不順眼的多了,脾氣也變得古怪倔犟了。所以經常懷舊,常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對親人的陪伴不懂感恩,還經常橫挑鼻子豎挑眼,讓常回家來的親人忍氣吞聲。相信大家都熟知"遠親近臭"這句話,指的就是常回家做事的子女不討好還受氣,很少回家的子女反而倍受老人牽掛。

    老人也不是有個愛好就會一好百好。有的老人養鳥,釣魚,由於外出多為單獨行動或結伴者很少,而且總是老臉對老臉的那一兩個人,這樣往往不能增加他的樂趣,相反會加重他的孤獨感、悲涼感、落寞感,讓他一次又一次深感往昔不再,沒日來臨,脾氣變得更古怪。所以培養老人愛好還是有講究的。

    據我所知,有的老年人脾氣由壞變好,身體由壞變好,大體是由幾個愛好輔助而成的。一是參加集體活動。老年大學的舞蹈、歌詠、書法班,去過的老頭老太太都不想出來了;二是每天不斷的小區學唱、練歌活動,讓部分老年人視為每天的規定之舉,而放聲唱歌是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三是廣場舞。當然,還有本身就是高階知識分子,雖然早已退休,但每天仍讀書幾個小時,身體健朗,頭腦清醒,很好相處,但這樣的老人不多。

    引導培養老年人鑽進一個適合的愛好之中,實在是老人健康長壽,家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契機。

  • 5 # 悠閒百姓

    我是很認同這個觀點的。但是,要改變老年人沒人陪伴就是很可悲的觀念,在我們國內還是要走很長很長的路的。

    人到老年,不是一定就是要人陪伴的,沒人陪伴也不是什麼可悲的事情。

    人老了需要人陪伴,要看實際情況是個什麼樣的狀態。有些老年人確實是身體有疾患,生活自理有很多困難,這樣的人是需要陪伴的。但是,應該看到大部分老年人是自己不清楚自己老了後將會做些什麼或能做些什麼,也不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和歷程的。

    這是一個我們很多中國人特別是老年朋友都應該直面的問題的。

    人老了,退休了,就要人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人老了就要子女陪,有其一定的道理。那麼,現在的子女哪來的時間哪來的精力來陪伴呢?難道,一個人老了,不工作了,其子女也不工作也沒有事業追求了嗎?這個問題確確實實是值得認真商榷的。

    縱觀全世界,可能只有我們中中國人才會有這樣突出的問題吧。

    在我們的一些中國人頭腦中,養兒防老養兒送終的思想是比較根深蒂固的。可是,這種思想是封建農耕時代的產物啊!在農耕時代,一家人世世代代都在自己耕種的土地上生活繁衍生息,一代接一代,沒有什麼大的改變。這樣的生產方式,很自然就形成了一種養兒防老送終的觀念。

    但是,時代在變化,在前進,這種養兒防老的觀念也是應該隨之改變也必須改變的。

    現在的時代,生產方式有了極大的改變。比如,市場經濟不僅在中國發展比較迅速,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比較普及。產品要根據市場的需要來生產。當然人也要隨著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工廠也不是固定一地不變的,人員的招聘就業也不一定就是在家門口的。像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把其玻璃工廠開設到了美國本土。這樣,產品就能更迅速快捷的適應市場需求。這樣,勞動者也就不可能像是農耕時代那樣老守田園,終身都在父母身旁。陪伴家人的問題就顯得很突出很突出了。

    另外,在中國人的家庭中,獨生子女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且,更新的一代年輕人其生育觀念也是在變。那麼,我們的老年人是不是應該認真的思考一下,我們的每一個獨生子女,他們在將來將面對多少他們的長輩呢?即便他們想陪伴自己的父母,考慮到他們的收入房屋時間精力和他們的子女扶養等,他們能陪得起他們的老年人們嗎?

    所以,那種人老了就要人陪伴的要求肯定是要變一變的。

    在當今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獨立生活。他們並沒有特別強調和規定要子女來陪伴自己,更沒有說沒有子女的陪伴,老年人就無法生活下去的狀況,他們都是自己獨立面對自己的老年生活,他們勞作耕耘他們跳舞唱歌他們旅遊登山他們高空跳傘,他們活得自在,活的充實。

    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的老年人不能自己面對自己的老年生活,一定要子女來陪伴呢?

    1.舊有的思維觀念還在繼續支配人們的意識。養兒防老養兒送終的輿論還很強大。

    在我們國家,不少人覺得人老了,如果有子女能在自己的身邊,那就是教子有方,老年人就會感到老有依靠,臉上有光,可以炫耀。

    其實,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都還是比較大的。即便他們想留在父母身旁,大多數也僅僅是一種願望。實際上他們不可能有很多的能力時間和精力陪伴自己的父母親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這些年輕人如果到了老年的階段,他們將基本上都是要自己面對無人陪伴的局面的。

    所以,如果我們的老年人都能對人生的自然規律認識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話,就會珍惜身體,愉快生活,坦然面對生命程序。就不會將拖累子女的意識無限擴大,就會讓自己的子女做好自己的事業,才是人類生存的自然之道。這樣,老年人自己就會變得自立自強,獨立從容地面對和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走好自己人生的最後路程。

    2.不少老年人思想上缺少獨立生活的意識。

    應該承認,我們有相當多的老年人是缺少獨立生活技能的。特別是一些男性老年人出於自己的懶惰和舊思維,自己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很欠缺,一旦自己的另一半離去,生活就一籌莫展。如果一個老年人具有一定獨立的生活能力,能將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生氣勃勃,就會自己生活有目標有事做就會重新煥發異彩,自然就不會感到特別的無聊寂寞。當然,也就不會將自己子女的工作和事業及子女家庭看得比陪伴自己還要無足輕重了。

    3.絕大多數的老年人退休後沒有自己的愛好,缺乏生活情趣。

    一些老年人退休後,沒有特別的愛好。要麼就宅在家裡吃飯睡覺,要麼就是打麻將打發時間。如果,老年人具有一些好的愛好,具有一些好的習慣,如讀書寫作唱歌跳舞體育鍛煉以及做手工做公益等等愛好和技能,那麼在,退休後,就還能繼續與社會保持一定的參與度,就還能繼續與更多的人們一起開展活動和交流,就會感到越活越有價值越活越充實。自己的生活就不會感到寂寞孤獨無聊,要人陪伴也就是可有可無的需求了。也就沒有什麼可悲不可悲的說法存在了。

    我們也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已經拋開舊思維的羈絆,直麵人生最後的路程。他們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躺在子女身上養老。他們繼續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參加唱歌跳舞,他們自覺鍛鍊身體,他們參加公益事業,老當益壯,讓自己的老年生活顯得愈加的生動,浪漫,豐富,多彩,有樂趣,有價值。

    我相信,這是我們老年人一種不會變的社會趨勢。

  • 6 # 柳家建軍

    如果說人太忙是一種苦難,那麼人太閒卻是一種災難。

    人老了,退休了,脫離了原來的工作生活環境,有了大把空閒時光,雖然有老伴相伴,如果終日四目相對,旋轉於一室,難免空虛寂寞,生活單調無趣!

    人老了要活的有滋有味,充實而有生氣,除了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外,還應培養一些性趣愛好,如旅行,廚藝,園藝,棋藝,繪畫,書法,戲曲,中醫養生等等。簡單點說,人是種群居動物,脫離了原來工作圈子,再重新溶入一個愛好圈子。這樣即可找到生活樂趣,使生活豐富多彩,又能結識一些有同樣愛好的新朋友。老年人需有個伴,這個伴,既是指夫妻伴,也包括有共同愛好語言的老夥伴。

    人老了,為工作,家庭,為兒女操勞了大半輩子,來日不再方長,心中仍有年青時無遐顧及的愛好和願望!何不在有生之年去實現它呢!老年人不要過多過參與兒女家庭生活瑣事,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身上,過好晚年生活,使生活從容,安祥,健康,多彩!

  • 7 # 老年非老人

    先說清一下這個問題中的兩個關鍵詞,“真正可悲的不是沒有人陪”,此話好象是說已經有人認定“沒人陪是老年真正可悲的”,他再提出“沒有一個愛好”才真正可悲。我認為“沒人陪”與“沒愛好”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邏輯關係。“沒人陪,有愛好”與“可悲不可悲”也構不成因果關係。首先,有沒有人陪並非是老年人真正值得去悲哀的事,人走到老年自然會失去一些夥伴,比如學習上的夥伴,工作上的夥伴,興趣上的夥伴,甚至親人族睦中的夥伴,這些都是隨著年齡已高,慢慢失去一些工作生活及社交活動條件所決定的,你不工作了,社交圈子變窄了,伴就少了,家人親人之間由於工作生活負擔或年齡代溝等原因,交流陪伴少了,親密度疏淡了,這都正常,談不上可悲。

    再說老年人要有愛好,看似不難,其實不易,首先什麼才叫愛好,時下流行的麻牌,廣場舞,釣魚養寵,琴棋書畫,舞文弄墨等等,確實會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樂趣,但總有一部分人因自身的原因,愛好不了,是否就一定會淪為“可悲”的呢,我認為若能抱著樂觀積極一點的生存觀,“別想多了”,不往悲的方面去想,去比,做一個樂觀的“觀世者”,悲觀情緒就會少一點,離得遠一點。

    能有且能堅持一種興趣愛好,對老年生活是有益的,甚至還會愛出成果來,沒愛好或者沒法愛好也不可悲,情發乎心,心態好狀態就好,生活也一樣多姿多彩,多滋多味。

    交卷時20年元月11日深夜4點30

  • 8 # 往事非煙

    這個觀點不認同。真正到老年的人,有點愛好是個寄託,但最需要的還是有人陪伴。

    不到老年不懂得:以前我母親個性堅強,事業成功,被周總理接見,是她的驕傲。但父親早逝,她獨自過了二十年。她有文化有愛好,聽音樂唱戲逛街,看起來很快樂。但是,我們兒女各自四方,她有一句話,我至今不忘:我想我的親人。

    每當我們回到她的身邊,是她最高興的時候。甚至她80歲老年痴呆了,見到我們的時候,常常想不起名字,但是看得出她非常高興,顫顫巍巍迎上來,臉上笑成一朵花,對別人說:這是我的親人。

    我們因故要離開她的時候,她又顫顫巍巍跟在後面,一臉的不捨。她不要保姆陪同,看她一個人要走回去,真是不放心,直到我們上車了,看到她的背影,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下來。

    一個那麼堅強的老人,有文化有收入有保姆,我們輪流值班陪護,她還是巴不得她的孩子一個也不離開,她怕再也看不到了。

    據有人研究,對死亡的逼近,老人最想念親人,希望有親人在身邊,她的恐懼感減輕,自己心裡有安全感,不孤獨,不害怕,即使那天來臨,她也心安。

    所以,有的老人很老了,還想找個物件陪伴,不是因為性需要,而是對孤獨的對抗,對死亡的對抗。

    老人有興趣愛好,固然不錯,可以充實生活,忘卻孤獨和死亡。但這不是解除老年憂慮的最好辦法。老人真心需要陪伴。

    不信?等你老了,老到七十歲以後,你就明白了;如果只剩一個人,就更能理解老人了。

  • 9 # 沈生生命

    我和老婆都六十一,二歲了。我是去年自己強行退休,惹的老闆也不高興。我是這麼想的,幹了幾十年了,為何還要過這種忙忙碌碌的生活,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的年齡,為什麼還要去拼。退休的資格說我掙來的,該輪到老子退休了。我不認為自己有多老,我也從不和老年人聚在一起。每天早起跑步五至十公里,感覺好就多跑點,反之就少跑點,感覺累了就休息。九點吃早餐,一大杯咖啡,兩點雞蛋,肉腸,一片面包一杯牛奶。十一點送兒子上班。下午做點手工活或者休息。晚餐由我來做,兒子和老婆都說我的廚藝突飛猛進。晚上九點再去接兒子,十一點到家,十二點睡覺,很忙。接兒子是我主動要求的,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讓兒子少辛苦點。兒子三十歲了,沒結婚,沒有女朋友。有過幾個女朋友,處了幾個月都吹了,我們也沒有問為什麼,那是他自己的事,跟我們沒有半毛錢關係。我們三個人日子過的挺好。我們不干涉兒子的私生活,也不問。兒子工作上的事也是他願意問我們我們就說幾句,他不問我們也不說,互相尊重嘛。我和老婆每年出國旅遊三到四次,有時到國外看看朋友。國內自駕遊準備明年開始。總之,時間太緊了,必須好好安排才行。對我而言,沒有什麼狗屁的退休不習慣問題,有大把時光有什麼不好的?不習慣是對官員而言吧?我抽菸喝酒飲食從不忌口,想吃什麼吃什麼,更偏愛吃辣。從來不信什麼狗屁專家說的,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能喝酒,但一個人從來不喝,不喜歡喝酒第二天的感覺。

  • 10 # 方圓創意生活

    我不這麼認為,恰恰相反:人到老年真正的可悲是沒人陪伴,而不是沒有愛好。

    沒人陪伴才是可悲的。什麼才叫沒人陪伴,伴侶不在了,朋友也沒,子女也不在身邊,方圓十里,沒一個可以陪伴你的人,還有更可悲的嗎?

    說起老人,我們很容易想起孤獨。所以我們希望老人有一個自己的愛好,用這個愛好驅趕孤獨,去獨自享受晚年生活。我們給不了老人更多的陪伴,故意淡化陪伴的重要性,以安慰自己,因為我們也有自己的愛好,這不,剛好告訴老人:你知道嗎,愛好很重要,沒有愛好是可悲的。

    我們年輕可以去追逐自己的愛好,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走就走的旅行,用自己的愛好去獨自生活,年輕嘛,什麼比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加重要呢?一臺手機,一臺空調,一個人可以過一個夏天。陪不陪伴沒關係,因為我們有選擇,當自己感覺孤獨了,可以隨時出去找人陪伴嘛。輕而易舉能得到的,誰會那麼看重。

    老年人不同啊,哪有那麼多選擇,全是死衚衕。身邊同伴走一個就少一個,同伴是按年、甚至按月來少。能陪伴他的人,說不定什麼時候也走了,這個時候,陪伴格外稀有。

    都說如果沒有愛好,生活是多麼的乏味無聊,沒錯,愛好可以讓生活多姿多彩,既然用愛好和陪伴相比,那可要知道,如果沒有陪伴,愛好變得無趣,憑藉愛好可以自娛自樂多久呢?終究孤獨的來襲,會把“愛好”碾壓成了一堆偏旁部首,毫無樂趣。

  • 11 # 平凡的沈子

    有人說“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沒有人陪,而是沒有一個愛好”,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我認同這句話,沒有愛好和行屍走肉有何區別?

    人倒老年,也就已經退體了,辛苦了一輩子了,也就活明白了,前半生是為什麼而活,為家庭、為事業、為子女,退休後,是時候為自己而活了。

    有很多人平凡了一生,奮鬥了一輩子,到了晚年有老伴陪著,有幾個愛好,不至於晚年生活過於平淡,有愛好支撐的晚年生活更容易活的長久,身體機能不容易出問題。

    人到晚年有愛好的好處:

    1、不會孤獨。人到晚年,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各自為家,不可能天天陪著你了,如果有老伴還好點,如果沒有老伴,在沒有什麼愛好,自己一個人呆在空蕩蕩的家裡,孤獨感油然而生。

    如果有了愛好,可以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討、學習,人多了自然也就熱鬧了,孤獨感就沒那麼強列,對於身心健康也是一種很好的幫助。

    2、長壽。有了興趣愛好,會開動腦子,身體力行的享受自己的愛好。比如下棋,公園裡到處都是下棋的老人們,幾個老年圍在一起,看著兩人人對奕,雖然觀棋不語真君子,但是時不時的還是會插上幾次嘴,這樣就開動了腦子,大腦大思考,在活躍,就不容易得腦部疾病。

    公園裡也會看到一群穿著練功服的老人,滿頭銀髮,精神抖擻,面色紅潤,練著太極或是舞劍,遠遠看去就有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經常運動可以活動骨骼,強向健體。

    3、有追求。到了老年,不在上班,不用為生計奔波,是另外一種生活。有了愛好,就有了新的追求,就不會每天無所事事的,完全是為了自己而活。

    所以,人到老年可以沒有伴,但不可以沒有愛好,沒有愛好的老年生活是枯燥的,不會長久的,和行屍走肉有何區別?

  • 12 # 一抹繁華123

    有人說“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沒人陪,而是沒有一個愛好。”

    其實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老年人也需要人來陪,他們更需要有人來關心。

    現在由於工作的原因,並沒有和老爸和老媽住在一起,他們老兩口住的比較遠,平時都是姐姐在不忙的情況下去看他們,我也是十天半月才能回去看他們一下。

    我每次回去看他們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們非常開心,知道我要來他們早早就把飯做好了,都是我最愛吃的東西。

    每當我要回去的時候,他們都顯得捨不得,我的包裡總是被塞的滿滿的全是好吃的。

    自從有了只能手機後,老爸就迷上了拍照和刷視訊,手機相簿裡都是他們兩個人出去玩的相片。

    老媽是個愛熱鬧的人,姐姐就給老媽買了個移動音箱,老媽就和她的老姐妹一起跳跳廣場舞,做做操樂此不疲。

    我和姐姐也知道,無論是隻能手機還是移動音箱都只是暫時帶有了他們的孤獨,他們真正還是需要人來陪,每次一有時間我們都會盡力抽出時間回去陪老爸和老媽。

    人到老年更需要人來陪,什麼樣的興趣愛好也比不上那剪不斷的親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東嶽的出現,是不是讓那些學院派公知們感到尷尬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