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itty老師說育兒
-
2 # 親親寶寶育兒
我的寶寶帶到三歲多我開始上班,孩子越小越需要媽媽,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比較有安全感,相對更自信,如果一定要選擇,先帶寶寶,大點再上班
-
3 # 梁老師育兒
陪寶寶到三歲再出去工作吧,幼兒0-3歲這個階段相當重要。
首先,幼兒3歲前對父母,尤其是對母親依戀的程度遠超我們的想象。這主要是情感的依戀,只有當他們對母親強烈依戀訴求得到滿足後,他們才會建立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在潛意識當中影響他們一輩子。具體表現在他們逐漸長大要獨自面對社會的時候,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表現得相對懦弱和膽小。
其次,是提現在父母要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個權威的地位,而3歲左右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這種權威並非是要靠兇靠打,而且幼兒和父母長期親密接觸後,形成的一種心理控制力。也是日後孩子尊重父母的一個基礎,也是青春期順利過渡的潛在因素。
所以0-3歲由母親親自扶養對幼兒情感和性格發展相當重要。3-6歲可以讓他多接觸其他親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豐富他的情感培養,往往可以提高情商。
-
4 # 想曬被子
家有寶寶兩歲半,目前全職在家帶,自己帶寶寶自己放心,一點一滴的變化都看在眼裡。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支援寶媽自己全職帶孩子,但是同時也要自我進修,我自己本身帶孩子這半年一直在堅持學英語和畫畫,雖然說時間真的有限,但是每天抓住一點一滴時間去學習的感覺真的很棒。這樣也有利於在寶寶入園之後出去求職也有優勢,另外全職寶媽期間我也接了一點兼職工作,爸爸週末休息的時候我就出去上點班,一方面讓爸爸多點帶孩子時間,另外一方面我自己也權當放風,對於自己重新進去職場也是好事情。
如果奶奶或者外婆願意過來幫忙帶孩子的話,當然堅持自己的工作,畢竟脫離職場一兩年在簡歷上不是一個亮點,我身邊好多寶媽為了讓婆婆帶孩子也是很拼的,把婆婆哄開心了,帶孩子才能盡心盡力。上一代確實和我們好多做事方式不一樣,難免有摩擦,但是媽媽為了工作能說的可以說,不能說的只能忍,畢竟孩子的成長其實更關鍵的是父母的榜樣,僅憑爺爺奶奶也不會帶壞到哪裡去的。
但是如果爺爺奶奶想在老家帶孩子,你們要外出打拼的話,我建議是不要這樣,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寶寶最需要的是陪伴,其次才是物質,我覺得愛ta就要用ta希望的方式去愛。
-
5 # 子鈺生活錄
你好,上不上班得看個人情況,畢竟每個人家庭條件都不一樣!
1、如果你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工資也還可以,寶寶又有人可以幫你帶,那建議你到時間寶寶斷奶就上班,這樣可以讓自己更有自信,心情放鬆,不會一直圍著寶寶轉,有自己的空間和收入,可以減輕家庭壓力,晚上也可以自己帶寶寶!
2、假如你工作並不是很好,工資也沒多少,那建議自己帶寶寶到上幼兒園,畢竟少了那點工資不會怎麼樣,但陪伴孩子成長卻是重要的多,三歲內有媽媽陪伴的孩子和沒有媽媽陪伴孩子在性格和能力上都會有差別!寶寶上幼兒園後你就會比較好選擇,當然有條件你可以繼續帶孩子,順便努力學習,給自己充電,好在要上班的時候不至於膽怯,不知道可以幹嘛!
經濟很重要,尤其是生完孩子之後,大部分人最多孩子上幼兒園後就想去上班了,但是幼兒園作息時間跟上班時間有衝突,有時候又還有各種請家長的事情,事實上也沒有辦法好好上班,這時就要與丈夫好好商量,不然矛盾會一大堆!
加油吧,寶媽們!
-
6 # 清流村么妹兒
陪到寶寶三歲再出去工作最後,從出生到牙牙學語,到自己吃飯,心理陪伴也很重要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自然有它的道理,
回覆列表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個人建議陪寶寶,陪寶寶,陪寶寶,寶寶的早期教育不能忽視,無論是從醫學上,還是教育學上來說,三歲之前,大腦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可塑性非常強,而且在六歲之前,也是人性格養成得“黃金期”,包括培養他的專注力,秩序感,想象力,自我選擇能力等,錯過之後,這種成長期是不會在有的。說點起題外話,錢沒了可以再掙,寶寶重要的三年忽略掉可就再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