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語有云

    我們都知道,漢桓帝和漢靈帝登基年紀都比較小,在位時間也比較短,從這裡開始寫可以反映出東漢末年的時局政治。

    另外像曹操、劉備、江東孫權家族有很多人出生在桓帝和靈帝前後,從這裡寫起,也是為了交代歷史主要任務的背景,是歷史延續性的變現。

  • 2 # 揮弓探賾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張讓、趙忠為首領的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賓客典據州郡,辜確財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

    張角三兄弟其勢當時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最後雖然落敗,但至少反抗、努力過,而反抗的直接原因就是東漢末年桓、靈昏庸淫亂,聽信讒言;宦官弄權,加重賦稅,賣官鬻爵。而羅貫中在書中寫賊勢浩大,張角等人到底是英雄還是反賊?從董卓之亂,至呂布殺董卓,又遭李傕郭汜,後曹操殺呂布、破袁紹、滅袁術……內有十常侍的禍亂朝綱,外有張角兄弟的黃巾起義,漢朝城池已經名存實亡。治理不好自己的國家,讓百姓受苦,最後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大勢所趨,非民之過錯。

    桓帝在位時,雖借宦官之手殺了梁冀、梁太后兄妹及其全族,但朝權還在宦官的手中,一直是個傀儡皇帝。至靈帝時,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郡國士人聯合發起清議,打擊宦官勢力,遭到了桓帝逮捕黨人的黨錮之禍,而靈帝卻在挖空心思嘗試玩樂的新花樣,不專心朝政。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三國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名義上是從曹丕篡漢到司馬代魏,而廣義上寫三國都是從董卓進京,甚至從黃巾起義寫起,至西晉滅吳,歷經九十七年。

  • 3 # 笑談文史

    東漢政權其實長期以來都在一個死迴圈中,自漢和帝以後,政權交替開始動盪,年幼的皇帝被母系外戚扶立後往往被架空,皇帝長大後便依靠身邊宦官的力量剪除外戚,奪回大權,宦官作為皇帝的依靠力量自然居功至偉,為皇帝信任。如此,外戚與宦官勢力交替專權的大戲就在東漢歷史上迴圈地播放著。

    就這樣,東漢王朝風雨飄搖地來到了桓帝靈帝時代。漢桓帝同樣沒有跳出這個死迴圈,他依靠宦官單超等人剷除了張揚跋扈的外戚梁冀的勢力,此後宦官勢力得勢,他們仗著皇帝的權威同樣很是囂張,干預朝政,賣官鬻爵,啥事都敢做。

    當時朝廷深受聖人學說影響的清流士大夫自然看不過去了,便興起了反對閹宦的鬥爭,漢桓帝是個昏庸荒淫之人,不但沒有懲治宦官,反而認為朝臣們結黨營私,開始全國範圍內打壓反宦官的清流士大夫,這就是有名的黨錮之禍。

    漢桓帝死後,沒有留下能夠繼位的子嗣,桓帝的皇后竇氏便選擇扶持靈帝劉宏繼位,竇家便因擁立之功而風光一時,但竇家的掌舵人竇武很倒黴,他謀劃剷除前朝留下的威脅自己勢力的宦官集團,但被走露了訊息,宦官們拼死一搏,發動政變,將竇氏一族盡滅,宦官又一次地把控了政權。

    而我們這位靈帝對朝廷的鬥爭絲毫不在意,他耽於享樂,在宮廷開“裸遊館”,以供自己玩樂,但此時的宮外,卻是另一番景象。在朝堂上,宦官再一次清洗反對自己的朝官,掀起了第二次黨錮之禍;而在地方,由於土地兼併而引起的黃巾起義正在火熱進行,東漢王朝已經處在了劇變的前夕階段了。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三國會始於桓靈二帝?正是因為二人對東漢王朝的衰落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包括後來使東漢真正陷入混亂何進與十常侍的鬥爭究其源頭,也是漢靈帝自己的鍋。所以說,在諸葛亮《出師表》裡,劉備才有“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的哀嘆。”

  • 4 # sungeoZ

    1,東漢的滅亡末代皇帝漢獻帝得到同情,恆靈時代的描寫突出漢亡的責任人。2,漢恆帝的一生,由外戚梁家擁立,透過廁所政變掌握實權,在5候宦官的幫助下一誅梁氏二廢鄧氏三禁錮黨人,漢恆帝和5候貪婪殘暴民不聊生,恆帝為了享樂,公開賣官,還有怪癖偷盜官員3,漢靈帝時,寵信十常侍,發動第二次黨錮,公開標價賣官,新增放貸賣官。恆帝開篇描寫當時的黑暗很有必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腎囊腫的人不能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