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鵬哥的日常生活記錄
-
2 # 小磊味上鮮
我的經驗醬具體上分兩種,一種是盤醬,一種是大醬。
上面說的滿族先人發明的,後來完善工藝,製作的醬就叫盤醬。為什麼叫盤醬呢?
由於這種食物多在營盤中食用,所以,至今滿族還把下醬稱為“盤醬”。後來,由於文
化的融合,不光是滿族人做盤醬,漢族人也有做盤醬的。只是由於個人喜好的口味不同
罷了,已不是早期的觀念了。我家裡原來就做盤醬。
具體的做法是:春節過後的正月裡,或者二月初。人們精選上好的黃豆,用鍋文火
來長,半尺來寬的長方體的醬塊。做得不能太大,太大則容易傷熱,太小則容易失水而
發不透。發不透則沒有油兒。將來作出的醬,品質也不好,不好吃。
做好後,先放在室內陰涼通風處晾至醬坯外面乾燥(約三、五日),然後在醬坯外
在房樑上,或在炕稍鍋臺的犄角找個熱乎地方放在哪裡,等待發酵。每塊之間距約一寸,
人口多的人家,醬塊多時可以分層摞起,但以細木條隔開,約一週時間將醬塊調換位置
繼續貯放如前。發到一定的程度,裡面都長白毛了才好。
要在太陽下暴晒,這為了消毒殺菌。這時醬塊發酵好了,裡面會有油泛出。這時就是準
備要下醬了。
水,這時可以放一個包著大料和花椒粒的紗布包放在開水裡,溶解出來香味兒。再把醬
缸在院子裡,或園子裡固定好,刷洗乾淨。在下午四五點鐘時候,先把“醬耙”洗乾淨,
放到缸底,倒進醬塊,然後再把融化好的鹹鹽水倒進缸裡。
端按上一個邊長十公分的正方形木板就成了。記住,一定要做成“卯榫”的,切不可用
釘子釘的,因為鐵釘子在鹽裡會生鏽。哪為什麼強調一定用楊木或者椴木做的呢,因為
這兩種木料本身沒有異味兒。切不可用松木做,那會有松木的怪味兒,將來醬不好吃。
下好醬後,用一塊白布蒙上醬缸,用繩子綁好了。白布上要訂上一個紅布條。據說
是為了保護醬缸裡的醬不生蟲,有避邪的作用。
上面再蓋上一個“醬帽子”,一般都是鐵皮做的圓錐形的。下醬之後三天之內不動
醬缸。為的是讓醬塊裡充分融進鹽水,將來更容易碎。三天之後開始打耙,就是開啟“醬
帽子”開始用
融碎。同時,也會把醬塊裡的雜質,發酵時長的一些白毛,漂浮在上面,好用飯勺子把
那些沫子撇出來扔掉。
-
3 # 果園小笨廚
快過年的時候把玉米麵炒成黃色。再用開水燙熟。直接握成拳頭大的糰子,用紙包起來。放於陰涼乾燥處等待發酵。第二年春天拿出可見玉米糰子,長了很多黑的黃的綠的紅的毛。這樣醬引子就做好了。把醬引子外表刷乾淨,弄成小塊兒晒一下。
選擇大粒黃豆鬥力越大味道越香,先炒黃豆,然後再煮。也可以直接用高壓鍋壓。放涼了攪上醬引子一起剁碎,不用太碎,可見小豆瓣即可。
取乾淨的醬缸一定裡面不能有水。把剁好的豆子和鹽分層裝入1斤幹豆腐4斤鹽盤醬,不要加水。
用紗布蓋嚴放在Sunny下發酵七天後,每天用醬耙子搗,沫子盛出來丟掉,加快其發酵過程,每天搗的話醬會變得很細。直到發酵完畢約。,約45天。下降60天香味濃郁,此方法做的東北盤醬再經過一個冬天味道更好,連續存放四年可以保持香味不變。
-
4 # 一抹時代
1、正bai月裡,把玉米麵炒成黃色(醬才香),再用開水du燙熟,直接zhi握成拳頭大的糰子。用dao紙包起來,放於陰涼乾燥處等待發酵。
等第二年春天拿出,可見玉米糰子長了很多黃的黑的綠的紅的毛,這樣醬引子就做得了。把醬引子外表用刷子刷乾淨,弄成小塊,晒一下。
2、炒黃豆,然後再煮,可直接用高壓鍋壓,待涼了摻上醬引子一起剁碎,不用太碎,可見小豆瓣即可。
3、取洗乾淨晒乾的醬缸,城市裡如果沒有的話可以用剪掉上口的食用油桶也行。把剁好的豆子和鹽分層裝入,一斤幹豆4兩鹽,盤醬不要加水。
4、同樣,用細紗布蓋嚴,放在Sunny下發酵,7天后,每天用醬耙子搗,沫子盛出來丟掉,加快其發酵過程,封口時要在上面再撒一薄層鹽,等醬發了就可以吃了
回覆列表
具體的做法是:春節過後的正月裡,或者二月初。人們精選上好的黃豆,用鍋文火
炒熟。出鍋晾涼後,用磨磨成粉,現在都用粉碎機粉碎了。
然後用水活好了,做成一尺
來長,半尺來寬的長方體的醬塊。做得不能太大,太大則容易傷熱,太小則容易失水而
發不透。發不透則沒有油兒。將來作出的醬,品質也不好,不好吃。
這裡面做多少塊還有講究。閏年做單數,平年做雙數。
做好後,先放在室內陰涼通風處晾至醬坯外面乾燥(約三、五日),然後在醬坯外
裹以一層牛皮紙或報紙包好(防止蠅蟲腐蝕、灰塵沾汙等)。然後用繩子捆紮好。或掛
在房樑上,或在炕稍鍋臺的犄角找個熱乎地方放在哪裡,等待發酵。每塊之間距約一寸,
人口多的人家,醬塊多時可以分層摞起,但以細木條隔開,約一週時間將醬塊調換位置
繼續貯放如前。發到一定的程度,裡面都長白毛了才好。
等到農曆四月二十八。這時把發酵好了的醬塊子洗刷乾淨。掰開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要在太陽下暴晒,這為了消毒殺菌。這時醬塊發酵好了,裡面會有油泛出。這時就是準
備要下醬了。
下醬時,醬塊和鹽的比例,一般都是三比一,這樣鹹度正好。把鹹鹽用開水化成鹽
水,這時可以放一個包著大料和花椒粒的紗布包放在開水裡,溶解出來香味兒。再把醬
缸在院子裡,或園子裡固定好,刷洗乾淨。在下午四五點鐘時候,先把“醬耙”洗乾淨,
放到缸底,倒進醬塊,然後再把融化好的鹹鹽水倒進缸裡。
這裡介紹一下“醬耙”,是用楊木或者椴木做的,一個直杆比醬缸略高一點,另一
端按上一個邊長十公分的正方形木板就成了。記住,一定要做成“卯榫”的,切不可用
釘子釘的,因為鐵釘子在鹽裡會生鏽。哪為什麼強調一定用楊木或者椴木做的呢,因為
這兩種木料本身沒有異味兒。切不可用松木做,那會有松木的怪味兒,將來醬不好吃。
下好醬後,用一塊白布蒙上醬缸,用繩子綁好了。白布上要訂上一個紅布條。據說
是為了保護醬缸裡的醬不生蟲,有避邪的作用。
上面再蓋上一個“醬帽子”,一般都是鐵皮做的圓錐形的。下醬之後三天之內不動
醬缸。為的是讓醬塊裡充分融進鹽水,將來更容易碎。三天之後開始打耙,就是開啟“醬
帽子”開始用
手拿著醬耙在醬缸裡按一定的方向攪動醬。這是為了,讓醬塊充分的溶解,
融碎。同時,也會把醬塊裡的雜質,發酵時長的一些白毛,漂浮在上面,好用飯勺子把
那些沫子撇出來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