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下雕客
-
2 # 東籬梧桐雨
臨近年底了,周圍也漸漸的有了過年的氣息。在臘月裡我們首先遇到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就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們說的“小年”,但是翻看日曆你會發現南方的小年和北方的小年並不是同一天,這是為什麼那?
南方和北方小年差一天日曆中標註“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北方小年”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
聽過這樣一句老話“過小年,官三民四船五”,據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在北宋時期皇家、大臣、貴族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過小年,百姓平民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過小年,而在沿海漁家又是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過小年。
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年的差異北宋時期都城在開封,那時在北方的人們生活的離皇帝比較近,聽說皇帝都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過小年,那咱們老百姓也跟著過吧。但是南方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皇帝過小年的訊息傳到南方已經是第二天,臘月二十四這一天了,人們才聽說皇帝過小年的訊息,那咱南方的老百姓也別落下呀,那咱們就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過吧。所以,時間長了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就差開了一天。
北方跟著雍正帝過小年清朝的雍正皇帝是一個崇尚節儉的皇帝,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都會祭祀神明以求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在這以前,皇帝都是在祭祀完各大神明後的第二天還要舉行祭祀灶王爺的活動,雍正皇帝為了不怠慢神明(其實也就是為了節約,避免浪費和怕麻煩)就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把所有神明都祭一遍,這其中也包括咱們民間最重視的灶王爺。
於是,京城的王公貴族也好,大小官吏也好,都跟著雍正皇帝在這一天祭灶。但是祭灶在民間一直都被人們視為過小年。久而久之,北方民間的百姓也都把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當做小年來過了。
南方的人們因為遠離皇城,受官方影響不大,所以還是沿用著自己的習俗,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過小年。
但是,在個別地區小年也是有差別。比如:在南京地區,當地人把元宵節這天當成了小年。而在淮河地區又有把正月初五當做小年的習俗。
都說北方小年吃糖瓜,南方小年吃年糕,但是不論哪一天過小年,都是預示著除夕的臨近,人們的心情也會越來越好。
-
3 # 丁輝亂談
小年夜,一般說從這天開始基本上該回家的都回來了,或者已經在路上,而且要開始準備東西過年了,23把面發,這就是準備的開始
回覆列表
在不同區域,小年不是同一天。
北方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
傳說小年是祀灶君,祈求家人安康。
《祭灶詩》
宋•范成大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現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由此詩可見宋代小年還是臘月二十四。人們用糖果等甜,粘食品祭祀灶神,祈求在玉帝面前美言。
到清代,雍正皇帝年間,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節儉開支,順便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也拜了灶君。官員為迎合皇上,也效仿在這一天過小年,這樣逐漸也在民間傳開。
由於南方,天高皇帝遠,有些多山地區域,受交通不便等因素,一直保留了早前期臘月二十四小年的傳統,沒有改變。(南方多山地區域,官府政令的傳達,都要很長時間才能涉及到偏遠村落)。
民間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無論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都是人們的一種美好心願的體現。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