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民鋒哥

    馬立克氏病是由皰疹病毒科與亞群馬立克氏病病毒交叉互感引起的,危害雞淋巴系統及神經系統,從而引起全雞器官發生單發性或多發性腫瘤為特徵的禽類傳染病。因為該病毒主要靠禽類呼吸道為途徑,以病雞及帶病毒的雞為傳染源,而且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超強,在適溫下傳染性(潛伏期)可保持4~8個月,所以相關部門將禽類感染的馬立克氐病毒列為二類動物疫病。任何單位或個人只要發現或疑似本病毒的禽類,應立即向當地相關部門報告,並依程式對帶疫病的禽類進行無公害化處置及對疫情所發生地的相應地域範圍內進行相關處理。那麼,馬立克氏病在臨床上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進行鑑別診斷及進行預防呢?

    馬立克氏疫病在臨床學上所表現的症狀

    馬立克氏疫病主要是以雞為自然感染宿主,同時在其他禽類動物中也可自然感染。在6~11周齡內的雞可出現疫症狀,而在2周齡及12~24周齡的雞中最易感染也最為嚴重,其病毒可隨羽毛囊上面板細胞中成熟型的病毒隨著羽毛脫落或皮屑脫落而散毒,而病毒自身的抵抗力強及潛伏期長,所以給滅毒殺菌工作帶來很大的障礙。因為馬立克氏病毒的潛伏期可保持4~8個月,所以只有在各期的發病症狀表現出型狀來才能判斷是否感染此疫病。

    被感染到馬立克氏病毒的雞,最早表現為神經型的運動障礙,常見為腿或翅膀完全或不完全麻痺引起劈叉不起,翹膀下垂;其次就因為內臟功能性失調,導至雞神不寧,厭食,逐漸消瘦最後衰竭而亡;而在雞的眼睛方面表現為視力迷糊,減退甚至消失,眼膜翻白流濁液;最後的是全身面板表現為毛囊腫大,而且以運動部位尤為明顯,脫毛掉皮屑嚴重。

    馬立克氏病疫的鑑別診斷

    感染馬立克氏病疫的雞容易跟禽白血病和網狀內皮增生症相混淆,只有透過相關部門經過流行病學及病理組織學才能進行科學鑑別。但禽白血病多發於24~40周齡間,且發病率較低;而網狀內皮增生症在不同雞齡中差異感染,發病率也極低。

    馬立克氏疫病的防控

    對發生或疑似感染馬立克氏疫病雞隻,應立即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相關部門應按相關規定執行處理,而在雞場內則應立即做好相關的防控措施。

    1、當發現疑似馬立克氏病毒的疫情時,應立即對病雞及同群雞進行全部撲殺和無公害化處理,並對禽舍及周圍進行全方位無死角多次消毒殺菌。同時,應按發生感染病舍周圍雞群隔離防控,限制移動。

    2、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環境防控水平。場內的雞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方式,並限制出入人員,加強嚴格執行消毒、清潔和處理排瀉物的程式。

    3、嚴格執行免疫免防接種程式,雛雞出殼在24小時內必須進行接種免疫,其他則按雞齡段按規定進行接種免疫。

    4、養殖場應做好死亡雞的發生情況記錄,而在引進雞禽時,應經當地防疫機構審批並取得檢疫合格證才能進行運輸,而回到本雞場,應嚴格按規定進行隔離飼養。

  • 2 # 航寶的快樂生活

    馬立克氏病是雞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腫瘤病,其特徵為外周神經淋巴樣細胞侵潤和增大,引起肢體麻痺、以及各種臟器、肌肉和面板腫瘤。

    一,病症。雞的馬立克氏病,有神經型、內臟型、眼型和面板型這四種。以坐骨神經型侵害最為嚴重。受病害的雞腳發生完全麻痺,站立不穩,兩腳前後伸成八字型,翅膀下垂,頭低頸斜。往往受到其它雞的攻擊,吃不到食物而死亡。

    二,診斷。對於農戶來說,如何診斷和鑑別雞的馬立克氏病。主要是以接觸觀察的方法進行鑑別。如雞出現膆囊膨大,精神不振,羽毛松亂,雞冠蒼白,瞳孔縮小,呈魚眼狀,對光反應遲純,說明雞有可能患上了馬立克氐病。

    三,防治。加強養雞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尤其要加強雛雞舍的消毒,防止雛雞的早期感染。改善雞的生活條件,增強雞體的抗病力。堅持自繁自養,防止因購入雞苗的同時將病毒帶入雞舍。對雞進行注射接種疫苗。如血清1型疫苗:814;CVl一988。血清2型疫苗:SB一1;301B/301A等,防止雞發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醫師越老越值錢,而教師卻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