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都峰文學
-
2 # 戀上閣主
五事七計”——孫子的戰力論
以“五事七計”為中心內容的戰略預測思想和運籌理論,是《孫子兵法》全書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全面地揭示了軍事鬥爭的內在規律,是孫武用兵規律的高度概括。
所謂“五事七計”,五事即“道、天、地、將、法”,分別指政治、天時、地利、將帥素質、軍事體制等五個方面。而“七計”是由“五事”演繹而來,是指從七個方面即從雙方政治清明、將帥高明、天時地利、法紀嚴明、武器優良、士卒訓練有素、賞罰公正來分析敵我雙方的情況。
以五事七計為中心的戰略預測思想和運籌理論揭示了軍事鬥爭的內在規律。透過對以上因素的綜合分析和權衡比較,看清雙方戰鬥力的強弱,瞭解彼己勝負的情狀,才能得出“吾以此知勝負”的結論。
-
3 # 敏之慎之
《孫子兵法》的《計篇》中的計是“全方位計算與度量”的意思。
《計篇》中“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將,五日
法”。“經”是深入地衡量,“計”是計算出全部,也就是把各方面的問題、因素,林林總總合起來。隨後列舉了用人、天時、地利、人和、敵我雙方實力等方面的計算與評估;從而揚長避短計算勝敗的機率。
孫子兵法·計篇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
賞罰孰明?
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
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曆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現今社會,大家其實對孫子兵法都會有個很深的誤解,大多數人對兵法或者36計有著迷一般認知,尤其是聽多了以少勝多典故,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背水一戰等以弱勝強的傳奇。覺得學好孫子兵法熟讀三十六計,就能讓自己在商戰或與他人博弈中起死回生,能肉白骨,挽狂瀾於既倒。但是事實是殘酷的,學習孫子兵法的精髓,首先就要打破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只有真正開始審視兵法真正的作用,放平心態去學習孫子兵法,才會對我們真正有用。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孫子兵法~始計篇
故孫子兵法,開篇即講計,乃是計算的計。“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說的是開始戰端之前,我方要要廟算敵我雙方的優劣勢,涵蓋天時地利人和將領操作辦法等關乎成敗的因素,揚長避短並計算勝敗的機率。能熟己於心,料敵在先,方可談戰。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豫者預也,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
故:“計”不是奇謀巧計,而是全方位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