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因為之前受的氣還有委屈實在太多,瑜妃終究受不了了。

    瑜妃赫舍里氏,也就是敬懿皇貴妃與獻哲皇貴妃,原本是同治帝載淳的後宮妃嬪之一。當年同治帝大婚之時,赫舍里氏被選入宮,初封瑜嬪,雖然其位分並不低,但是存在感卻不高。相對於當時備受載淳寵愛的皇后阿魯特氏,還有深受慈禧太后寵愛的慧妃富察氏,瑜嬪簡直就是個花瓶一般的存在。

    不過瑜嬪有個好處,那就是她是個才女,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與阿魯特皇后倒是相當類似。入宮之初,同治帝在跟皇后恩愛之餘,對於溫婉柔順而且多才多藝的瑜嬪也還薄施恩露,比起其他被同治帝冷落的妃嬪,瑜嬪的命剛開始倒還不算差。

    同治帝英年早逝,瑜嬪在其病重之時被晉封瑜妃,不得不年紀輕輕成為節婦,而比深宮寂寞更讓瑜妃無法忍受的是,由於阿魯特皇后被逼吞金自盡,得到慈禧太后寵愛的慧妃成為皇貴妃,地位壓在了瑜妃之上。

    或許是害怕看到瑜妃等自己兒子的后妃,會勾起自己的傷心事,慈禧太后並不喜歡召見瑜妃等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治帝已經駕崩,光緒朝又有新人入宮,瑜妃既非正宮也不像慧妃那樣受太后的寵,後宮裡大多數幾乎都已經忘記了這個人的存在。

    就在瑜妃被冷落深宮多年之後的光緒26年,八國聯軍侵入京師,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還有皇后、瑾妃倉皇出逃,臨行前把珍妃扔進了井裡,其他人全都丟在了紫禁城任其自生自滅,其中也包括曾經備受寵愛的慧妃,還有被冷了多年的瑜妃。

    雖然瑜妃非常失望,當然,這樣的事情放在任何人頭上都會與瑜妃一樣失望,然而有懾於慈禧太后的威嚴,瑜妃也半個字也不敢說什麼,免得落得個跟珍妃一樣的下場。

    主要的導火索還是冊封之事。由於慈禧太后離世,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入繼為帝,按照規制,光緒帝的正宮皇后成為皇太后,瑾妃也被尊為太妃,然而作為同治帝遺孀的瑜妃卻依舊只是個妃子。而按照清朝的規制,妃子覲見太后太妃,需要自稱奴才,這就讓瑜妃受不了了。

    說起來,瑜妃與隆裕太后乃是平輩,而且年紀也更長,就算隆裕太后是正宮,她是妃子,也不至於如此這般。所以在慈禧太后入葬的時候,瑜妃趁著王公大臣們都在場,質問攝政王載灃:“皇上入繼,是否只繼德宗,不繼穆宗。”載灃也沒細想,直接答了句“兼繼穆宗”。

    瑜妃當眾大鬧,雖說實在有失體統,但是為了平息風波,載灃與隆裕太后商議之下,同意尊奉其為貴太妃,對皇太后也用不著行禮,瑜妃這才罷休。

    雖然瑜妃的做法確實不妥,但也是情有可原,而且在當時,瑜妃也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慈禧太后在世的時候她就已經備受辛酸,如今已經過了兩朝皇帝,竟然還要受這般的委屈,瑜妃大鬧,也是人之常情。

  • 2 # 多爾袞愛新覺羅

    瑜妃並不是個不懂規矩的女子,她本是同治帝的妃子,是知府崇齡的女兒,滿洲鑲藍旗人,赫舍里氏,通過選秀進入皇宮,在同治十一年十月,被封為瑜嬪,當時年僅17歲。

    瑜嬪很貌美,因此在同治帝和阿魯特氏皇后恩愛之餘,也會偶爾臨幸她,閒下來的時候,瑜妃在皇宮中平時畫畫讀書來充實自己,也就是說剛入宮那會也度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

    然而歡樂的時光維持了不久,因為同治帝和慈禧的不和,導致同治出去宮外逛青樓,因此瑜妃等其他后妃等同於被打入冷宮,寂寞憂鬱。

    儘管後來同治帝回宮了,然而卻為時已晚,同治身染重病,慈禧為了沖喜,打算大封妃嬪來祈福,因此瑜嬪被晉升為瑜妃,然而這並沒有作用,同治帝還是崩逝了。

    同治帝崩逝後的兩個月,阿魯特氏皇后也吞金自盡了,年僅19歲的瑜妃就這樣成為了寡婦,她不甘心,不僅是因為年輕就守寡,更因為,她對那位慧妃不服氣,因為慧妃比自己還小3歲,但是因為慈禧太后偏愛慧妃,瑜妃不得不事事遷就慧妃。

    而且慈禧太后除了慧妃以外,對同治帝的其他妃子不理不睬,因此在漫長的歲月裡,瑜妃夜夜空對月,充滿了不甘和怨恨。

    然而怨恨歸怨恨,她不敢發洩,她從內心裡是怕慈禧這位婆婆的,只能選擇隱忍,在同治崩逝後,慈禧選擇了光緒做皇帝,而同治帝的這群遺孀們,作為寡嫂只能“退居二線”,待在深宮,漫漫長夜,瑜妃只能在深宮中孤獨地畫著山水畫。

    瑜妃在深宮中過得日子絲毫沒有盼頭,直到光緒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瑜妃被晉封為瑜貴妃,物質上有所增加,宮女太監也多了幾位,這讓瑜貴妃心裡多少有點安慰。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次日,慈禧太后也隨即去世,當時瑜妃的心情是想當複雜的,一方面擔心慈禧太后去世後,在宮裡沒有了主心骨。

    另一方面則更多的是竊喜,因為她自認為同治皇帝才是正統,那麼作為同治遺孀中的最年長者,是理所應當的皇太后,因此她一心在籌謀著日後後宮之主的生活。

    然而她沒想到的是,慈禧選了3歲的溥儀以同治皇帝的嗣子身份繼承皇位,並且兼祧光緒帝,溥儀繼位後,光緒帝的隆裕皇后被尊為皇太后,可是關於同治帝的后妃們,卻無人提及。

    按照大清規矩,先皇遺孀們給太后請安的時候,必須要跪伏在地,要自稱奴才,瑜妃守寡多年,就是為了可以成為後宮之主,如今隆裕太后把她當奴才,雖然是同治帝的遺孀,卻不能和隆裕同起同坐,她的太后夢徹底破碎了。

    慈禧太后去世後,入葬東陵,幾乎所有宮內的妃嬪以及隆裕都去東陵拜祭。瑜妃覺得時機已到,就從人群裡站出來,並當著眾人的面,撒潑打滾。

    瑜妃積攢多年的不甘和怨恨再也壓抑不住,她不僅遲遲不肯回皇宮,還哭著鬧著要隨慈禧於地下,口中喊著:“與其回宮當奴才,不如跟著慈禧太后一起去了罷”。說著還去撞柱子,幸虧有人拉著,沒出人命。眾大臣和王爺聽了無不面如死灰,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

    瑜妃這一鬧,果然很有效果,當時的王爺載灃,連忙安慰勸解,並許諾祭拜禮完成後,一定回宮就做安排,瑜妃見有人勸解,也有個臺階下,因此勉強接受。

    載灃和一群王爺大臣回宮後便商量出了對策,最後晉封了瑜妃為皇太妃,並且在隆裕太后面前可以不自稱奴才。

    瑜妃雖然沒當成太后,心裡很窩火,然而她也知道,隆裕太后地位穩固,而且是光緒的正牌皇后,木已成舟,自己沒辦法改變,因為對於皇太妃的封號,欣然接受,這一場風波才得以平息下來。

    此後的幾年裡,瑜妃繼續和其他太妃生活在皇宮,清朝滅亡後,也依然如此,一直到1924年10月22日,瑜妃和榮惠太妃被馮玉祥趕出皇宮,她們倆在北京城的麒麟衚衕居住下來,1932年2月5日,也就是除夕之夜,瑜妃病逝,終年77歲,她的葬禮是最後一次皇家葬禮,葬於河北遵化的雙山峪惠陵妃園寢。

    當時同治帝的瑜妃,算是個性非常鮮明的一個女子,懂得為自己爭取應得的名分和地位,敢於挑戰宮裡的權威,然而“一入宮門深似海”,她的命運從入宮那天就已經註定,一切只是徒勞而已。

    她一生在爭寵、爭名分,卻掙脫不了身為已逝帝王活著的殉葬品的命運,好在清朝滅亡後,她搬出皇宮,也得以看到紫禁城外面的世界,也算善終。

  • 3 # 秉燭讀春秋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儀鸞殿去世,享年73歲。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死後並沒有立即下葬,而是經過將近一年的籌備,最後於1909年十月,在攝政王載灃的主持下厚葬到了河北省遵化市普陀峪的定東陵。

    就在太后落葬大禮完成的當天,卻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那就是瑜妃大哭大鬧爭名分。

    要知道慈禧活著時統治大清48年,無論是宮內還是宮外沒人敢說半個不字。瑜妃為什麼會在這時候大哭大鬧呢?瑜妃又是誰呢?

    但是慈禧臨死前,已經把皇太后的名份給了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了。

    隆裕皇后名靜芬,小名喜子,是慈禧的弟弟桂祥之女。她又是光緒的表姐和皇后。

    原來之前慈禧硬是把自己的侄女塞給光緒當了皇后,這是慈禧鞏固權力的方法之一,隆裕無疑是安插在光緒皇帝身邊的密探,光緒皇帝的一舉一動,都被隆裕皇后彙報給了姑姑(慈禧)。

    無論是從正統和親情來說,慈禧都會偏向侄女,慈禧把皇太后的位置留給侄女也在情理之中。

    從正統來說,隆裕有資格上位皇太后。因為光緒沒有子嗣,慈禧得病前選擇了三歲的溥儀過繼光緒皇帝,同治皇帝也沒有子嗣,溥儀同時兼祧同治,即一子挑兩家。

    換言之,同治一脈和光緒一脈只有溥儀這一個繼子。

    溥儀繼承了皇位,那麼隆裕皇后就會上位皇太后。

    同樣瑜妃是同治皇帝的妃子(慈禧去世後,當時瑜妃是同治皇帝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妃子)她也有權力和資格上位皇太后。畢竟溥儀也是她和同治皇帝的繼子。

    但是慈禧臨死前已經遺詔自己的侄女(隆裕)當皇太后,這樣一來,瑜妃和隆裕的地位就發生了變化。

    之前二人是平輩,地位幾乎平等。如果隆裕成了皇太后,那麼瑜妃再見到隆裕要磕頭,要口稱奴才。

    隆裕歲數比自己小,資歷也不如別自己,然而卻成了自己的長輩,這是瑜妃無法接受的事實。

    (隆裕皇后)

    之前瑜妃隱忍不發,當慈禧落葬完成後,她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哭大鬧上前質問攝政王載灃(溥儀的父親):“皇上入繼,是否只繼德宗(光緒),不繼穆宗(同治)?”

    言外之意就是“都是皇上的娘,為什麼隆裕能當皇太后而我卻不能?”

    很顯然瑜妃在爭名分。

    當時溥儀的老爸載灃稍稍愣了一下,隨後說“兼繼穆宗(同治)”。

    意思是說:“我兒子是光緒和同治兩個人的繼子”。

    瑜妃等的就是這句話,她指著載灃的鼻子說:“既然如此,同治的皇后已經賓天,目前來說我是同治皇帝地位最高妃子。同樣是母后,為何隆裕被稱為皇太后,而我卻還是個奴才?”

    幾句話懟得攝政王張口結舌。

    最後載灃只能安慰瑜妃道:“回宮再做安排可好?”,瑜妃這才停止了撒潑打滾。

    還有一種野史傳說,瑜妃在慈禧太后落葬後,帶著一班人急忙返京,她要率先進京奪取皇太后金印。

    當時攝政王載灃聽到了訊息,急忙通知了隆裕皇后,隆裕抄近路搶先一步進京,最終奪取了皇太后金印。

    相傳瑜妃不甘失敗,隨後大鬧皇宮。同治的其他妃子也跟著起鬨。

    載灃為了平衡兩宮權力,宣佈加封同治的妃子們為“皇貴妃”。

    看來有時候該爭還要爭,不是有句俗話叫做“哭鬧的孩子有糖吃”嗎?瑜妃通過哭鬧得到了她的權力和地位。

  • 4 # 北廠厝

    想說清楚這件事,要理清楚宣統和他的三個爸爸的三重特殊關係。

    第二個宗法關係,宣統原本是載灃的兒子,但是過繼給了同治,所以同治才是他宗法上的爸爸,是他法律層面的爸爸;由於光緒是同治的同輩人,也沒有兒子,宣統兼祧光緒,所以光緒也是他宗法上的爸爸。之所以出現這樣制度安排,是因為,光緒本身是以咸豐嗣子身份當的皇帝,同時是同治皇帝繼承者,但是,這裡面,三個爸爸哪個爸爸才最有發言權,誰是第一爸爸,誰是第二爸爸,誰是第三爸爸。假如他們爭兒子,宣統從法律和宗法制度上,到底誰才是他法統上的父親。應該是同治第一,光緒第二,載灃是實際上的爸爸。

  • 5 # 澳古說歷史

    一個國家的皇妃在百官面前痛哭流涕,甚至是撒潑打滾,絲毫不顧及皇室的臉面與體統,將自己的面子給拋到九霄雲外,更是讓百官看盡笑話,而瑜妃如此不顧臉面,她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得到她想要的“名分”。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駕崩,宣統“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此時慈禧命年僅三歲的溥儀繼承大統,同時因同治、光緒皆無子嗣,溥儀一人祧兩房,做了他們二人法統上的兒子。慈禧這般安排,為日後瑜妃向朝廷要名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次日,慈禧駕崩,光緒的皇后隆裕被尊奉皇太后,開始垂簾聽政,和溥儀的生父載灃一起執掌這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宣統登基後,光緒的皇后不但被尊為皇太后,其遺孀瑾妃也被尊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可是瑜妃這位同治的遺孀卻什麼封賞也沒得到,如此瑜妃可是惱怒不已。

    首先按照清宮祖制,妃嬪見到太后是要口呼奴才的,按理說這是規矩,是無可置疑的,瑜妃也沒什麼好說的。可因為她與隆裕怎麼算都是同輩,且在年齡上也要長於隆裕,同時在慈禧時期,她曾一度與隆裕平起平坐,所以此時讓她對隆裕稱奴才,我想是誰都受不了的。

    再者按照慈禧的遺命,溥儀是光緒的兒子,但同時也是同治的兒子,也就是說理論上隆裕是溥儀的嫡母,瑜妃也是溥儀的庶母。可是事實上作為庶母的瑜妃在宣統登基之初,卻是什麼封賞也得不到,如此也就造成了瑜妃的憤憤不平,乃至是惱羞成怒。

    因此,基於以上2點原因,最終也就促使瑜妃為爭求名分在後面做出了一系列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

    1909年十月,慈禧葬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東陵,朝中文武百官,後宮妃嬪皆跟隨前往定東陵拜祭。此時瑜妃覺得時機已到,在從定東陵回來時,她突然從人群中站了出來,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質問攝政王載灃:“皇上入繼,是否只繼德宗,不繼穆宗?”,當時載灃一下子就被問愣了,他沉默片刻後,說“兼繼穆宗”。

    在載灃說出這句話後,瑜妃就指著載灃的鼻子說道:“既然如此,那麼此時穆宗皇后已經賓天,我就是穆宗遺留下來的唯一妃子。皇上入繼既然也繼穆宗,那為何隆裕被稱為母后,而我卻還是個奴才?”,此時這個關乎社稷的問題,載灃是無所適從,不該如何回答,只得是沉默不語,而瑜妃看到載灃如此反應,頓時就嚎啕大哭,更是在地上撒潑打滾,口中斷斷續續的說穆宗不仁不義,慈禧剛出去不久,他們就這麼欺負他等一些話。

    此時載灃眼見於此,只得無奈的與瑜妃說道:“回宮後再做安排,可否”,當然這個時候瑜妃還是不依不饒,直到百官都來勸她,說一定會妥善安排她的時候,瑜妃才止住哭聲,不再無理取鬧,和大家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後,隆裕太后和載灃就尊封她為瑜皇貴妃,地位僅次於隆裕,且也不用再口呼奴才。

    當然以上僅僅只是一個故事,並不是真的,因為在正史中,光緒皇帝剛死四天,宣統就尊封她為瑜皇貴妃,而不似故事中直到一年後才被尊封為皇貴妃。

    此外,關於瑜妃討要皇貴妃封號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話說在慈禧去世後的某一個晚上,隆裕她獨自一人守在慈禧的陵前,此時載灃火急火燎的從外趕來,對著隆裕說道“主子趕緊出發吧,等不了了。剛剛瑜妃和瑾妃兩人一起商量著回宮拿太后金印呢,如果這個時候她們把太后金印拿到手,那回宮時,你就不是太后了”。

    此時隆裕聽到這個訊息後,也就不再為慈禧守靈,她趕緊和載灃趕回北京。在快馬加鞭下,隆裕終於比瑜妃早拿到太后金印,因這件事隆裕雖然沒有怪罪於瑜妃,但卻不再是冊封瑜妃。就這樣過了一年後,心懷不滿的瑜妃就在第二年拜謁慈禧和光緒的時候,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向載灃要封號,可是這種事情載灃自然是做不了主的,他只能是沉默不語。

    瑜妃見狀,當時就在地上撒潑打滾,嚎啕大哭,載灃見狀,趕緊就和百官過來相勸,但是瑜妃卻是什麼也不聽,而是大喊道:“讓我當奴才,我寧可不回皇宮,寧願死在這裡”。

    說完她就做勢要去撞旁邊的柱子,當時大臣們見狀,那是趕忙拉著她,死活不讓她撞柱子。大家都怕在這個地方出人命,畢竟這是皇陵,在這裡死人可是會壞了風水,同時也會讓大清臉面盡失。於是載灃見狀,只能趕緊通知隆裕,隆裕在和百官商量後,就只得同意晉封她為皇貴妃,不用再稱奴才。直到這個時候,瑜妃才善罷甘休,乖乖和百官回到了京城。

  • 6 # 藤樹先生

    光緒因何為帝

    光緒三十四年(西曆1980年)年底,光緒帝駕崩。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溥儀繼承了清朝的皇位,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帝。

    清朝雖然不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宗法制依舊影響著清朝。光緒帝之所以能當皇帝,是因為其堂兄同治帝駕崩的時候,膝下沒有兒子來繼承大清國的大統,於是慈禧太后想出了這樣的辦法:讓光緒帝來做皇帝,等到光緒帝有兒子以後,過繼給同治帝,然後在光緒帝駕崩後,繼承大清國的皇位。

    換句話說,光緒的皇位,完全是借了自己並不曾有過的兒子的光。

    不過,光緒雖然在位三十四年,但和同治帝一樣沒有兒子,因此,光緒帝駕崩後,慈禧太后將溥儀過繼給統治,同時也繼承光緒的皇位。

    瑜妃和隆裕的衝突

    光緒時期,同治帝的皇后就已經不在人世。同治帝的妃子中,以瑜妃地位最高。

    光緒帝的駕崩,讓守寡長達三十四年的瑜妃看到了希望和春天——因為法理上,宣統帝是同治帝的繼子,自己這邊才是正統,那麼,宣統朝的太后,應該由自己來擔任才對。

    光緒帝駕崩不足半日,慈禧太后也撒手人寰。光緒帝皇后進位為太后。關於隆裕能做太后,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隆裕太后在小德張的提醒下,趁著慈禧太后在世的機會,讓慈禧太后留下遺命,確立自己的太后地位,另一種說法則是宣統朝廷開張後,宣統朝廷尊隆裕為太后。

    不過,不論任何原因,隆裕太后的產生,讓瑜妃感到失落和憤怒。而按照大清國的禮制,諸如瑜妃這類妃嬪,遇到太后,是要行跪拜禮的。

    這些都讓瑜妃忍無可忍,於是,瑜妃利用參加慈禧太后葬禮,朝中文武百官、宗室子弟都在的機會,趁機大鬧了一番。

    瑜妃有理有據問了這麼幾個問題:

    宣統帝到底是誰的繼子?

    宣統帝如果是同治帝的繼子,那麼應該由同治系的后妃擔任太后,為什麼同治系的后妃要臣服於光緒帝的皇后?

    於是無奈之餘,清朝宗室的幾位親王,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尊瑜妃為皇太妃,不用對太后行跪拜禮。

    就這樣,瑜妃以太妃的身份,在後宮繼續生活。直到民國二十一年(西曆1932年)才去世。

    瑜妃生於咸豐時代,去世於民國二十一年,她的一生,見證了同治中興,也見證了民國的成立,經歷了時代的劇變,堪稱滄桑。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珣貴妃和瑨妃的慫恿、攛掇下,瑜妃就上演了爭名分的一幕,結果:讓總攬朝政的載灃動了一番心思,經討論、協商後,他用宣統帝的名義將同治帝遺留的三妃晉升為“皇貴太妃”,得到了心理平衡後,瑜妃就息事寧人了。

  • 8 # 黑句本

    這問題最好從同治帝的五個嬪妃聊起。

    同治帝一共有五個嬪妃。

    老大: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這位是當年慈安太后給同治選定的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正式冊為皇后。同治帝猝崩時,據說與他感情甚好的阿魯特氏是懷有身孕的。在當時,這是一件大事,關係到慈禧是否還能名正言順地繼續垂簾聽政。如果阿魯特氏順利產下了男嬰,不僅沒後來光緒什麼事,慈禧可能都得靠邊站,畢竟沒有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的慣例。

    所以阿魯特氏必須死,而且得是迅速地死。關於同治駕崩後,阿魯特氏緊跟著也崩掉,有兩種說法,一種說阿魯特氏是憂鬱殉節而死,一種說是被慈禧餓死的。

    老二:淑慎皇貴妃富察氏,這位是慈禧為找回面子硬塞給同治的,阿魯特氏被冊封為皇后的同一天,她被冊封為慧妃,先享皇貴妃待遇,後進封皇貴妃。同治駕崩後,因為是慈禧選中的人,又不涉及利害衝突,所以在光緒朝順利地活了下來,一直活到光緒三十年。

    老三: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之女,這位是同治大婚時順帶選進宮的,進宮時為珣嬪,後來進封為珣妃,在宮中的地位比較尷尬,只能偶爾得到同治的臨幸,但珣妃的心態似乎挺好,在尷尬的半冷宮裡很會用琴棋書畫,自娛自樂,陶冶情操。光緒朝慈禧六十大壽時進封為珣貴妃。光緒、慈禧相繼駕崩後,受身邊太監鼓動,一度想和隆裕太后爭名號,也就是本題說到的大鬧皇宮,但最終沒能如願。隆裕太后崩掉後,沒過一個月,她也崩掉了。

    老四、老五:一個是瑜貴妃赫舍里氏,一個是瑨貴妃西林覺羅氏,這兩位地位不高,不用多說。這問題中說瑜貴妃大鬧沒錯,但領頭的是珣貴妃。

    同治帝猝崩後,活著的四位同治嬪妃很不受慈禧待見,這其中有人之常情的因素,也有微妙的心理。兒子死了,再看見這些個女人,慈禧心裡堵得慌,所以她不願見到。另一點,慈禧選立光緒,朝中的非議一度很大,認為沒給同治立嗣,這時候再去和同治留下來的女人囉嗦顯然沒有必要,做好的做法就是讓她們在冷宮中封塵。

    慈禧也是夠絕的,庚子年八國聯軍攻進京城,慈禧西逃的時候硬是沒帶上這四位,大有讓她們趕緊自滅的意思。還好這四位命大,也可能是洋鬼子對前朝這些發黴的妃子不感興趣,最終她們逃過了劫難,活了下來。

    慈禧活著的時候,後宮秩序井然,誰人也不敢造次。慈禧一死,幾十年壓在頭頂說一不二的權威沒了,後宮的秩序便有了大亂的苗頭。

    源頭在慈禧垂危時,口傳的最後一道懿旨上:隆裕皇后為太后。

    在身邊太監的鼓動下,以珣貴妃為首的同治三遺孀很不服氣,她們不服氣也是有把柄可抓的。

    因為要兌現給同治立嗣的諾言,慈禧最後選立溥儀的時候,說法上溥儀繼承的是同治帝的皇位,同時兼祧光緒帝。在同治三遺孀尤其是珣貴妃看來,隆裕稱太后有些不夠格,她小進一步才是第一資格,畢竟溥儀直接繼承的是同治帝的皇位。

    慈禧剛死的時候,因限於清制立法,以珣貴妃為首的同治三遺孀沒敢聲張,真正的爭奪是在慈禧奉安後。

    據清宮最後一位總管大太監小德張口述歷史說,就在慈禧地宮門即將封閉的那一刻,他的徒弟突然過來密報,以珣貴妃為首的同治三遺孀沒打招呼,已經啟程先回宮了。

    她們急忙趕回去為的什麼呢?

    想搶先一步取得坤寧宮裡的太后金印。

    小德張趕緊稟報隆裕太后,意思是趕緊回去,如果讓那三位搶得太后金印,你的太后顯位唯恐不保。

    隆裕是個遇事沒主見的人,天天就知道在後宮嗑瓜子。聽說有這事,她先是嘀嘀咕咕,猶豫不決,最後又說,家禮還沒行就跑,這能行嗎?

    最後還是小德張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把她請上了回宮的馬車。

    說來,以珣貴妃為首的同治三遺孀也是沒經驗,很明顯,這次比的是誰比誰快,結果這三位居然是坐著轎子往回跑的。

    轎子怎能快過馬車。

    據小德張回憶說:因為那三位提前走了好幾個小時,他便下話給車把式,讓他玩命地快馬加鞭,一路上沒歇一口氣。到了北京已經是深夜了,那三位也已經進了神武門,自以為穩拿了,不曾想,隆裕太后由東華門進了坤寧宮,把皇太后的寶印先拿到了手。

    前後時間相差只有十幾分鍾。

    雖說小德張說的有點誇張,但緊張的意思想必當時還是有的。

    控制住皇太后寶印後,緊接著,攝政王載灃也從東陵趕了回來,把”合符子“請出來,軍機處趕緊頒發詔書,隆裕皇后遵照太皇太后生前懿旨,草詔為皇太后。

    以珣貴妃為首的同治三遺孀不服輸,又去找攝政王載灃大哭大鬧,結果讓攝政王載灃的說法給滅了。

    攝政王說,三位皇貴妃應遵循太皇太后懿旨,論清制,德宗光緒皇帝之皇后應為太后。同治皇帝的皇后,已隨皇帝殉節昇天了。按祖制,貴妃不能繼位皇太后。嗣皇帝載湉駕崩,隆裕皇后為皇太后是清制所定。

    攝政王載灃這人是溫和做派,滅完後,為了安慰這三位,只好給她們皇貴妃名號前加個沒啥用的好詞,算是尊封。

    事後,以珣貴妃為首的同治三遺孀在身邊太監的鼓動下還想鬧,怎麼鬧呢?

    因為隆裕沒權威,怕事,她們便縱容身邊的太監營私舞弊,吃空餉,偷東西等等,總之想把後宮攪合亂套。

    因為人數眾多,鬧的隆裕一個勁地借嗑瓜子消愁。

    關鍵時刻,小德張發揮了作用。

    照小德張德說法:”必須清君側,要不然鎮不住。“

    說幹就幹,小德張一口氣清除了近千名不老實的太監,關鍵崗位全換成了他的徒弟。

    一場大風波,這才徹底平息下來。

    當然,小德張也沒白忙活,隆裕賞了他十萬兩銀子,在北京安定門內永康衚衕極樂寺為他建了所大宅子,佔地50畝。

  • 9 # 美麗青春您真痘

    同治最寵愛皇后阿魯特氏,日夜相伴,瑜嬪只能每天在宮中以丹青自娛,同治帝在寵幸皇后之餘也會偶爾臨幸一下瑜嬪,同治最煩慈禧中意的慧妃,但慈禧要求同治必須定期寵幸慧妃,同治帝實在忍無可忍,直接跑出宮外去了青樓,惹上了梅毒。

    1863年同治皇帝病重,為了給皇帝祈福,兩後宮太后大封嬪妃,瑜嬪因此晉升為瑜妃,但仍未留住同治皇帝的生命,不久瑜妃成了寡婦。皇后不堪忍受慈禧打壓,吞金自殺隨同治皇帝而去,慈禧寵愛的慧妃成為後宮老大, 瑜妃處處都要看其臉色行事。

    1900年,八國聯軍即將攻陷北京,慈禧帶光緒帝、隆裕皇后及瑾妃等倉皇出逃,臨走之前推珍妃入井,拋棄了同治四位遺妃,此時身為皇貴妃的慧妃只會哭天抹淚,唯有瑜貴妃召集留守京中的宗室大臣們商議對策,未曾想八國聯軍進北京後,並沒有對紫禁城進行燒殺搶奪,但慈禧回宮後,對於瑜貴妃的這份功勞卻隻字未提,這讓瑜貴妃非常痛苦。

    在祭奠儀式上,瑜貴妃大膽地質問攝政王載灃:“新皇帝登基,難道只繼德宗(光緒),不繼穆宗(同治)嗎?”

    載灃隨便敷衍了一下:“兼繼穆宗啊”。

    瑜貴妃聽後就放聲大哭,“既如此,為何不尊我為皇貴妃?我還得繼續做奴才?”

    最終,攝政王載灃以宣統帝名義將瑜貴妃等三人(慧妃已於1904年去世)全部升為皇貴太妃。

    瑜妃於1933年除夕病逝,享年77歲,她不但是同治帝最後去世的妃子,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去世的皇妃。

  • 10 # 歷來現實

    慈禧活著的時候,誰也不敢鬧,誰鬧了下場在那裡擺著,珍妃不就被扔井裡去了嘛,大家敢怒不敢言。

    要說瑜妃這一輩子也夠憋屈的,同治十一年,在同治將要親政前,同治一股腦兒娶進來一個皇后,四個妃子。

    皇后本來是有兩個人選,一個是阿魯特氏,一個是富察氏,慈安傾向於儀態端莊的阿魯特氏,而同治的生母慈禧卻更中意富察氏,有一說是她覺得富察氏有她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其實是慈禧根本就不喜歡阿魯特氏,原因很簡單,阿魯特氏是前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端華恰是當年死在辛酉政變中的顧命八大臣之一,算是慈禧的政敵。

    兩宮太后意見不統一,只好讓同治自己選,同治選了阿魯特氏,她被冊封為皇后,富察氏退而求其次,被冊封為慧妃。

    本文的主人公赫舍里氏,就是兩個嬪的其中之一——瑜嬪,另外一個嬪——珣嬪也是阿魯特氏,她是皇后阿魯特氏的姑姑,沒錯,姑侄二人同時嫁給了同治帝,說起來,這姑姑還比侄女皇后小了三歲,只好從嬪做起。

    最後一個貴人是瑨貴人,西林覺羅氏。

    同治比較喜歡皇后阿魯特氏,然後的順序是瑜嬪、瑨貴人,最不稀罕的恰是慈禧看中的慧妃,因此皇后阿魯特氏也成為慈禧的眼中釘。

    可惜同治命短福薄,沒兩年就因為不可描述的疾病一命嗚呼,臨死之前,為了給同治祈福,嬪妃都獲得晉級,慧妃成了貴妃,瑜嬪晉為瑜妃。

    同治死後,皇后阿魯特氏孤立無援,選擇了自殺,慧貴妃晉為敦宜皇貴妃,剩下的幾個名號不變。

    從瑜妃往下這姐仨,年紀輕輕十八九歲就守了活寡,但她們之前關係還不錯,苦熬宮中歲月。慈禧壓根兒不願意見到她們,想是這幾張臉會使她回憶起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

    庚子國難時,慈禧倉皇西竄,帶上了光緒帝和他的后妃(珍妃除外),把同治帝的四個妃子全留在紫禁城聽天由命,這時候咸豐帝還有兩位妃子也留了下來,但她二人年紀太大,沒有主心骨。關鍵時刻還是瑜妃跳了出來當家,跟留下來的內臣開會商討對策,幸虧八國聯軍最終也沒進紫禁城後宮,見了她還很尊重的敬禮。

    光緒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壽,宮中妃嬪大家跟著再晉升一級,瑜妃終於熬成了瑜貴妃。

    慈禧死後的祭奠儀式上,瑜貴妃已經沒了怕角兒(比她級別高的慧妃也已經死了幾年了),大膽地質問攝政王載灃:“新皇帝登基,難道只繼德宗(光緒),不繼穆宗(同治)嗎?”

    載灃也沒弄明白瑜貴妃的意思,隨便敷衍了一下:“兼繼穆宗啊”。

    瑜貴妃等著的就是這一句話,然後就放聲大哭,“既如此,為何不尊我為皇貴妃?我還得繼續做奴才?”

    大鬧一場後,瑜貴妃得到了她想要的稱謂——瑜皇貴妃。

    瑜皇貴妃食髓知味,在隆裕皇太后死後,那時候已經是民國了,遜清皇室還保留有四大太妃,除了她自己,還有珣嬪和瑨貴人姐兒倆,還有光緒帝的瑾妃,已經都混成皇貴妃了。別看天下已經丟了,但紫禁城的後宮就是她們的宮斗大舞臺,為什麼不能給小遜帝安排個新一任皇太后呢?

    瑜皇貴妃,現在的封號已經改為敬懿皇貴妃了,她的競爭者是光緒帝的瑾妃,最終她們為了一個皇太后尊號也大鬧一場,綿延數年,當然,誰也沒幹掉誰,直到馮玉祥派人把她們全趕出了紫禁城。

    我們的主人公——同治帝的遺孀瑜妃在溥儀大婚的時候已經改稱為敬懿皇貴太妃了,她和好姐妹榮惠太妃(當年的瑨貴人)被趕出紫禁城後,一起到了東城的麒麟衚衕隱居,前者活到了1932年,後者失去了好姐姐後,又多活了一年。她倆是四大太妃中活得最長壽的。

    1935年,姐兒倆一同被葬入清東陵,正如六十三年前姐兒倆一同嫁給少年同治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酒喝多少會養生喝的多少會傷害身體?怎麼喝會更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