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興辰

    太陽系邊緣界定之前出現過的版本。

    1.以最外層行星界定,大約在冥王星外圍,約40個天文單位,6億公里。2.以太陽風能夠到達的最外層界定,大約為100~160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里)

    3.主流學說以引力範圍為邊界。

    太陽系的引力範圍大約是1光年,大約9,454,254,955,488千米,以人類目前的科技,飛出太陽系大概需要20萬年。

    銀河系的引力範圍為10萬光年,換算成公里更是一個恐怖的天文數字,要想飛出銀河系,對目前人類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4.以各天體之間的引力場、斥力場、靜力場共同作用形成的“場”為邊界。

  • 2 # 清明的星空

    不管是太陽系的邊界,還是銀河系的大小都有一個認知的過程,當人類望向星空的那個時刻,尋找世界盡頭的萌芽就開始慢慢甦醒了,當日心說取代地心說,太陽真正成為了太陽系的主角,那時人們對太陽系的大小界定就是以能看到的最遠的行星——土星為邊界的,隨著赫歇爾(Herschel)發現天王星開始,太陽系的邊界被一次又一次的擴大,直到冥王星的發現以及柯伊伯帶的確定,但這也並不是太陽系最終的邊界,天文學界中對此也有爭論,其中一種觀點認為太陽系的邊界應該以“日球層”的邊緣,也就是太陽風(從太陽發出的一種高速帶點粒子流)因為星際介質的阻礙而消失的邊界作為太陽系的邊界,一般認為這個介面距離太陽約100~140個天文單位(約150億~210億千米),這也是為什麼在2013年9月12日,美國宇航局(NASA)宣佈,於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Voyager1)無人太空探測器確認飛出了太陽系,依據就是“旅行者1號”上搭載的儀器顯示探測器已經衝出這個包圍著太陽系的日球層了,現在正式進入到恆星際空間航行。這時旅行者號飛船距離地球大約190億公里。但是,旅行者一號依然沒有脫離太陽引力,所以,另一種觀點認為太陽系的邊緣應該以太陽引力所能影響的範圍來界定,這個廣義上的太陽系邊界就是“奧爾特雲”。

    那麼這個距離要比日球層要大的多了,天文學家認為在距離太陽5萬到10萬天文單位存在著一個由上千億顆彗星組成的球狀雲團,這裡也被認為是太陽系那些長週期彗星(公轉週期在200年以上的彗星)的發源地。如果奧爾特雲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被認為是太陽系的理想邊界就是實至名歸的。但是,奧爾特雲目前也只是一個假說,因為即使奧爾特雲真實存在,要想發現那裡的天體也幾乎不可能,因為那裡太過遙遠,太暗太冷了。至今也沒有發現來自奧爾特雲的天體。所以,現在把“日球層”作為太陽系的邊界也是可以的!

    而銀河系的邊緣在哪裡?這個問題實質就是銀河系的大小。最早測量銀河系形狀和大小的是赫歇爾(Herschel),是的,就是發現天王星把太陽系邊界擴大一圈的那個傢伙,用自制的望遠鏡和自己設計發明的一種方法來確定銀河系的樣子,

    在隨後的一百多年裡,天文學家也一直用同樣的辦法測量銀河系的形態,但由於一直認為太陽系是在銀河系中心附近,所以測量的結果與現在有很大差距。

    直到近代,隨著探測技術的發展與人們對恆星結構的理解,今天對銀河系銀盤測量要準確很多,但是銀河系的外邊緣在哪裡仍然是一個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天文學家透過測量不同方向遙遠恆星的距離以及這些恆星的數量和密度,發現在距離銀河中心約5萬光年地方恆星的數量和密度突然下降,所以就把這個區域當做銀河系盤的邊緣,這也是為什麼各種資料中普遍認為銀河系的直徑是10萬光年。

    但是在2002年,斯隆數字巡天專案(SDSS)的研究者發現在距離銀河中心約6萬光年地方似乎存在一個環狀結構,現在這個地方被稱作麒麟座環。後來,在更遠的地方,距離銀河中心8萬光年的地方又發現了類似的環狀結構,被稱為三角座恆星環。所以一些天文學家設想,我們這個銀河盤外圍的恆星結構可能如同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延伸到很遠很遠,而銀河系的大小也許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大得多。

    當然,如果考慮暗物質的話,也許銀河系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小到大,你有沒有做了好事,卻被父母批評的經歷呢?當時心裡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