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山入夢

    其實何止曹操是這樣的人。翻遍中外歷史,大凡帝王君主,幾乎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可能大家都讀過北宋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在這部正文294卷,記錄了中國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共1362年曆史的煌煌鉅著中,幾乎所有的帝王家,都曾出現過父子兄弟、妻母兒女相互間血淋淋的骨肉殘殺。君臣之間的相互猜忌和惡鬥,更是數不勝數。這種悖離人倫道德的狀況,僅僅用“精緻利己” 是無法解釋的,它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原因。

    政治領域,一切活動和鬥爭都是圍繞“權力”這個核心展開的。權力是利益的最高層級。而帝王君主作為權力金字塔最高層的位居者,權力的得失與鞏固,關係到本人身家性命。雖有“朕即天下”的威嚴和權柄,但內心依然有著“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恐懼與警覺。在權力的血腥角逐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已經完全異化。爾虞我詐、陰險毒辣充斥於生活的全時空。以至於手握重權者,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保全自己。什麼親情、友情、愛情,都完全屈從於權力的爭奪。在一般人看來,他們的所作所為簡直是毫無人性的“殘忍”。而在帝王的眼中,一般人的那種仁義道德,則是一種不可理喻的“愚蠢”。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馬基雅維裡寫過一本《君主論》,他從權力的角度,對君王的行為,做出了完全不同於我們平常人倫道德常識的闡述。書中寫道:“因為一個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發誓以善良自持,那麼他廁身於許多不善良的人當中定會遭到毀滅。所以一個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良好的事情,並且必須知道視情況的需要與否使用這一手或不使用這一手。”“還有,如果沒有那些惡行,就難以挽救自己的國家的話,那麼他也不必要因為對這些惡行的責備而感到不安,因為如果好好地考慮一下每一件事情,就會察覺某些事情看來好像是好事,可是如果君主照著辦就會自取滅亡,而另一些事情看來是惡行,可是如果照辦了卻會給他帶來安全與福祉。”

    《君主論》數百年不衰,是眾多權力者案頭枕邊必備之書。曹操如若在世,肯定會將馬基雅維裡視為知音,納為文膽。

  • 2 # 人生學問

    曹操,一直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絕對不是奸雄,至少要算一個英雄。曹操誤殺呂伯奢,這件事一直被人們認作是曹操是奸詐小人的證據。曹操一口氣殺了呂伯奢一家八口,無論老幼,直到路遇呂伯奢,再次殺人滅口,可謂一錯再錯,並且留下了那句“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

    實際上,這是羅貫中“褒劉貶曹”的寫法,歷史中曹操只說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遠遠沒有演義中的那句霸氣,而且這句話還不是正史中記載的。《三國志》中僅記載曹操逃走過程中,到過呂伯奢的家裡,呂伯奢不在,呂伯奢的兒子想要抓捕曹操,曹操殺了幾人,騎馬逃走,並沒有記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句話。

    只有在孫盛的《雜記》中記載: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結合上句,曹操因為呂伯奢一家要殺自己,所以才殺了人,是自衛殺人。有人說,殺人為何不分老幼?曹操是聰明人,那時他是個逃犯,斬草必除根。

    注意句中有一句,“既而悽愴曰”,從這句話來看,曹操是愧疚悲傷的,絕對不是世人理所應當為我所殺的那種觀念。而“寧”在古文裡有寧願、難道的意思,“毋”有不要、沒有的意思。所以這句話有兩種意思:一是寧可我對不起別人,不要別人對不起我,二是難道是我對不起別人,沒有人對不起我?結合前句感情來看,應該取第二種解釋,是一自責的反問句。

  • 3 # 孤魂視界

    精緻的利己主義"的說法來自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的一段話: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精緻利己主義者是指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其實就是精緻+利己主義者。精緻的意思與粗糙相對,指的是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的追求物質價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一切活動都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人。

    高智商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最大特徵。

    利己主義,本身屬於中性詞,如今加上精緻的加以修飾,便更加傾向於貶義詞一類了。

    曹操,三國梟雄之一,高智商自然不必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一句出自曹操之肺腑而言,他的所作所為也的確像他所說那樣!誠然,拿今天的觀點評判他而言,確確實實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的典型。

  • 4 # 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

    黑厚學有云:做大事者,無一不是厚臉皮、黑心肝。因而,曹操雲“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為了更好地保全自己,才能夠擔負拯救天下的重任。因而,曹操雲“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主張,絕非屬於“精緻的利己主義”。

  • 5 # 音樂v驛站

    在我看來,曹操不算“精緻利己主義者”,雖然他喊出了“寧願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句千古名言。

    “精緻利己主義”,首先一條是,很會偽裝,把自己偽裝的大公無私。然後偷摸的辦一些損人利己的事,辦起事情要保留好的名聲,還要自己賺便宜,俗稱偽君子。

    而曹操,人家把自己的想法公佈天下,明明白白的告訴別人,我的想法。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實在,還帶著些霸氣,胸懷還相當的坦蕩。這樣的人,比那些嘴裡一套,背後一套的人好多了。

  • 6 # 陰陽人

    曹操說的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自信的表現,而恰恰說明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別人不能對不起他,他卻可以辜負別人。這完全是一種極端自私自利的人才有的一種表現,這種心態直接導致了他的多疑,剛愎自用,未達目的而不擇手段。這種心態你不要去盲目的學習。

  • 7 # 左佐木之助

    並不能說明曹操是極致的利己主義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不得已而為之,

    三國演義裡為了刻畫曹操梟雄人物形象所設定的。三國志記載:太祖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但是並不是這個意思。意思應該是:難道只有我對不起別人,沒有別人對不起我嗎?意思是自己不小心做了錯事,知道錯了,承認錯誤,但是自己是無心之失,錯怪了別人,也有別人錯怪我的時候,這是沒辦法的事,自己只能說聲對不起。這句話是曹操在誤殺呂伯奢一家後,發現自己殺錯了好人,內心自責後悔,但是又重新堅定自己信心,告誡自己不可在這些事上糾結,還有很多大事要做所發出的聲音,並非演義中所記載的展現視他人生命為草芥,驕傲霸氣不可一世的梟雄形象。那之後就是曹操散家財起兵對抗董卓的事,曹操是心懷天下的,並不是自私的,濫殺無辜之人。

  • 8 # 慎言君

    前面有朋友把這兩個話的出處說清楚了,就不囉嗦了,直接回答問題:

    不是。因為曹操這話當然是利己主義,但卻不“精緻”,太過坦白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詞的發明者錢理群先生說的很明白:“精緻……”是要善於偽裝自己,也就是說,他們會讓人難以覺察到他們實際上的極度自私。這是現代社會中大部分“精英”的特徵,根源在於現代人的思想是個人至上的,而同時現代社會是充分和全面競爭性的。

    兩者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曹操那種“真小人”的風格,至少更坦誠些,並且更大氣一些。反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顯得虛偽和猥瑣了。

  • 9 # 小剛趣談

    正史上曹操是沒有說過這句話的,《三國演義》為了劇情需要而添油加醋。就拿《三國演義》當時的劇情來講,曹操當時並非利己主義,而是知道有些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只能面對現實,當機立斷。而且求生欲是每個人的本能,有時候如果婦人之仁,不但改變不了什麼,而且自己也會搭進去。

  • 10 # 商業諮詢師佐一

    你高估了精緻的利己主義的高度。

    曹操說的這番話指的是風險管控機制。

    在那個群雄逐鹿的大環境下,趨利避害是上升到生存層面的。

    曹操大小算個梟雄,利己主義者能讓那麼多雄才大略的人為他賣命嗎?顯然不可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5G手機被偷了,還能找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