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劉劭所著《人物誌》開篇自序:夫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是以聖人著爻象,則立君子小人之辭;敘《詩》志,則別風俗雅正之業;制《禮》、《樂》,則考六藝祇庸之德;躬南面,則援俊逸輔相之材。皆所以達眾善而成天功也。
意思是說:聖賢所被讚美的,首先在於聰慧明達;聰慧明達中最可貴的,首先在於對人的瞭解。能鑑識人的誠信與智慧,則能使各種人材各有適當位置,從而各行各業的發展將會興旺發達。因此聖人設立卦爻、卦象,則確立了辨別君子與小人的言辭;闡發《詩經》的情志,則可分別出風俗與雅正的行業;制訂表達秩序與和諧的《禮》、《樂》制度,則可考究六經中恭敬和中庸的品德;身為君王,則應選用傑出而清逸的輔佐國政的人材。這些能達到使所有人向善的目的而成為最偉大的功業。
有時候讀宋史,看到岳飛進軍朱仙鎮,將要收復故都開封,金人銳氣沮喪,盡棄輜重,金兀朮也欲棄汴京逃走,有一書生扣馬而說的話:‘’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嶽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書生的行為雖不值得稱讚,但其言論卻是高見,即使換做戚繼光生活在當時,悲慘的結局也在所難免。
那個權臣就是秦檜,秦檜不僅是賣國求榮的奸細,也是禍國殃民的奸賊,更是陰險歹毒的小人。
南宋剛建立,金兵搜山撿海捉趙構,趙構惶惶不安,宋兵節節敗退。可淪陷區人民自發組織起抵抗金兵活動,金朝統治者無奈在柳川召開會議,陰與檜約,想採取‘’以和議佐攻戰,以僭逆誘叛黨‘’的策略,放歸秦檜做臥底。
秦檜和他老婆及婢僕的迴歸都引起朝臣的懷疑,是當時宰相範宗尹、知樞密院李迴向高宗舉薦,秦檜作了禮部尚書,秦檜力贊和議,反而排擠掉範宗尹,宰相位置空缺,秦檜揚言我有二策,可聳動天下,眾人問他乍不說?秦檜大言不慚:今無相,不可行也。當上宰相,同呂頤浩共同秉政,又以二相內外分職的藉口支走呂頤浩,皇帝趙構急不可耐地問他那二策,秦檜說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意在拋棄中原人民,分裂國土,引起大家反對被罷職。
張浚為相,再次推薦秦檜,趙鼎勸誡張浚說,‘’此人得志,吾人無措足矣‘’!果不其然,二人先後為相,被秦檜挑拔離間相繼被迫辭職,及至在流放地相遇,始知皆為秦檜所賣。
秦檜為獨掌大權,以和議要挾高宗,說:‘臣僚畏首尾,多持兩端,此不足與斷大事,若陛下決欲講和,乞顓與臣議,勿許群臣預’。為了考驗趙構誠意,讓趙構考慮了三天又三天,最後秦檜大權獨攬,獨掌相權十九年。自此檜獨專國,決意議和,朝中賢士,以議論不合,相繼而去。
秦檜專權蠹國敗政,為達目的無惡不做。秦檜為了陷害岳飛,指使親信万俟卨首先發難,他捏造了岳飛的兩大罪狀:一是增援淮西時,違背聖旨;二是楚州之行,有意沮喪士氣。要求朝廷將岳飛解職。與此同時,秦檜又指使中丞何鑄、侍御史羅汝楫上章彈劾岳飛,岳飛有口難辯,只好向朝廷請求罷去自己樞密一職。但是秦檜餘恨未消,又找到了王貴、王俊二人。這兩人先前都在岳家軍效力,後因怯戰或行為不軌,受到岳飛責罰,因而心中不滿。其中,王俊是岳家軍中的副統制,是一個最慣於反覆變詐、喜歡出賣同僚的人,外號“王雕兒”。他一意取得秦檜歡心,在張俊的威脅利誘下,他搞了一份《告首狀》,誣告岳飛最倚重的部將張憲要到襄陽去造反。而王貴是岳家軍的都統制,他與張憲本就不和,因此,對此誣告自然也是贊成。審訊中,法官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薛仁輔、包括何鑄都說岳飛無罪,秦檜都將他們彈劾去,這年年底,秦檜親自下令提審岳飛,先是派万俟卨抄了岳飛的家,搜走了高宗給岳飛的全部詔書,讓岳飛無以自辯,後又令大理寺評事官元龜年將岳家軍西征日期進行竄改,因此“臨軍征討,誤期三日,律當斬”這一罪名就成立了。後又羅織罪名,僅憑莫須有就將一代忠臣良將害死。
岳飛被害,万俟禼,張俊共同與秦檜狼狽為奸,事後也將二人擠出朝廷,張俊死後又被秦檜霸佔了家產,三個現在都在嶽王廟前跪著,不知有何想法。
奸巨當道,英雄戚繼光也難有用武之地,結局能如韓世忠、劉錡已屬萬幸了。看看皇上趙構又如何?
三國時劉劭所著《人物誌》開篇自序:夫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是以聖人著爻象,則立君子小人之辭;敘《詩》志,則別風俗雅正之業;制《禮》、《樂》,則考六藝祇庸之德;躬南面,則援俊逸輔相之材。皆所以達眾善而成天功也。
意思是說:聖賢所被讚美的,首先在於聰慧明達;聰慧明達中最可貴的,首先在於對人的瞭解。能鑑識人的誠信與智慧,則能使各種人材各有適當位置,從而各行各業的發展將會興旺發達。因此聖人設立卦爻、卦象,則確立了辨別君子與小人的言辭;闡發《詩經》的情志,則可分別出風俗與雅正的行業;制訂表達秩序與和諧的《禮》、《樂》制度,則可考究六經中恭敬和中庸的品德;身為君王,則應選用傑出而清逸的輔佐國政的人材。這些能達到使所有人向善的目的而成為最偉大的功業。
有時候讀宋史,看到岳飛進軍朱仙鎮,將要收復故都開封,金人銳氣沮喪,盡棄輜重,金兀朮也欲棄汴京逃走,有一書生扣馬而說的話:‘’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嶽少保且不免,況欲成功乎?‘’書生的行為雖不值得稱讚,但其言論卻是高見,即使換做戚繼光生活在當時,悲慘的結局也在所難免。
那個權臣就是秦檜,秦檜不僅是賣國求榮的奸細,也是禍國殃民的奸賊,更是陰險歹毒的小人。
南宋剛建立,金兵搜山撿海捉趙構,趙構惶惶不安,宋兵節節敗退。可淪陷區人民自發組織起抵抗金兵活動,金朝統治者無奈在柳川召開會議,陰與檜約,想採取‘’以和議佐攻戰,以僭逆誘叛黨‘’的策略,放歸秦檜做臥底。
秦檜和他老婆及婢僕的迴歸都引起朝臣的懷疑,是當時宰相範宗尹、知樞密院李迴向高宗舉薦,秦檜作了禮部尚書,秦檜力贊和議,反而排擠掉範宗尹,宰相位置空缺,秦檜揚言我有二策,可聳動天下,眾人問他乍不說?秦檜大言不慚:今無相,不可行也。當上宰相,同呂頤浩共同秉政,又以二相內外分職的藉口支走呂頤浩,皇帝趙構急不可耐地問他那二策,秦檜說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意在拋棄中原人民,分裂國土,引起大家反對被罷職。
張浚為相,再次推薦秦檜,趙鼎勸誡張浚說,‘’此人得志,吾人無措足矣‘’!果不其然,二人先後為相,被秦檜挑拔離間相繼被迫辭職,及至在流放地相遇,始知皆為秦檜所賣。
秦檜為獨掌大權,以和議要挾高宗,說:‘臣僚畏首尾,多持兩端,此不足與斷大事,若陛下決欲講和,乞顓與臣議,勿許群臣預’。為了考驗趙構誠意,讓趙構考慮了三天又三天,最後秦檜大權獨攬,獨掌相權十九年。自此檜獨專國,決意議和,朝中賢士,以議論不合,相繼而去。
秦檜專權蠹國敗政,為達目的無惡不做。秦檜為了陷害岳飛,指使親信万俟卨首先發難,他捏造了岳飛的兩大罪狀:一是增援淮西時,違背聖旨;二是楚州之行,有意沮喪士氣。要求朝廷將岳飛解職。與此同時,秦檜又指使中丞何鑄、侍御史羅汝楫上章彈劾岳飛,岳飛有口難辯,只好向朝廷請求罷去自己樞密一職。但是秦檜餘恨未消,又找到了王貴、王俊二人。這兩人先前都在岳家軍效力,後因怯戰或行為不軌,受到岳飛責罰,因而心中不滿。其中,王俊是岳家軍中的副統制,是一個最慣於反覆變詐、喜歡出賣同僚的人,外號“王雕兒”。他一意取得秦檜歡心,在張俊的威脅利誘下,他搞了一份《告首狀》,誣告岳飛最倚重的部將張憲要到襄陽去造反。而王貴是岳家軍的都統制,他與張憲本就不和,因此,對此誣告自然也是贊成。審訊中,法官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薛仁輔、包括何鑄都說岳飛無罪,秦檜都將他們彈劾去,這年年底,秦檜親自下令提審岳飛,先是派万俟卨抄了岳飛的家,搜走了高宗給岳飛的全部詔書,讓岳飛無以自辯,後又令大理寺評事官元龜年將岳家軍西征日期進行竄改,因此“臨軍征討,誤期三日,律當斬”這一罪名就成立了。後又羅織罪名,僅憑莫須有就將一代忠臣良將害死。
岳飛被害,万俟禼,張俊共同與秦檜狼狽為奸,事後也將二人擠出朝廷,張俊死後又被秦檜霸佔了家產,三個現在都在嶽王廟前跪著,不知有何想法。
奸巨當道,英雄戚繼光也難有用武之地,結局能如韓世忠、劉錡已屬萬幸了。看看皇上趙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