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夠愛001
-
2 # 草民出山
清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1865年5月18日),在山東曹州吳家店(今山東菏澤市牡丹區吳店鎮),鐵帽子王博多勒噶臺親王僧格林沁率兵輕進追剿捻軍賴文光部,最終被包圍殺死,而他做率領的清廷最後倚重的一支軍事力量蒙古八旗部隊全軍覆沒,僧格林沁之死遠遠不是一個清朝的王爺戰死這麼簡單,此役之後,清朝起家的八旗部隊全面退出歷史舞臺,而南方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所經辦的漢人團練徹底成為清朝的唯一具有戰鬥力的武裝,這些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從此左右時局,甚至埋下了幾十年後中華大地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所率領的部隊到底在清朝扮演什麼角色?而他本人又是什麼歷史地位呢,能夠造成如此大的影響?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得從清朝入關以來的軍制談起,眾所周知,清朝以八旗起家,八旗制度從努爾哈赤起兵之時就開始建立,至皇太極崇德年間完成了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清朝入關之後,收編的漢人和投降的明朝軍隊又重編成了綠營,八旗和綠營構成了清朝的正規軍事力量。綠營人數在六十萬左右,而八旗人數僅為其一半都不到,但是八旗一直是清朝的看家力量,是正規軍中的嫡系,綠營駐防全國,而八旗除了在全國有駐紮監管綠營之外,主要駐防在京畿地區,因此,從駐防上看,清朝也一直把八旗視作最後的保障。
八旗
等到了嘉慶年間,八旗和綠營都已經相當廢弛和腐敗,太平天國興起,清朝在南方組織綠營部隊,相繼建立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但是被太平天國兩破江南、江北大營,至此,綠營就此沒落,再也無法形成有效的打擊,於是,之前興辦的漢族私人武裝團練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軍事力量。隨著江南、江北大營失敗,而八旗在打擊捻軍和太平軍北伐中也開始慢慢積蓄力量,隨著僧格林沁掌握了八旗的主力,又活捉太平天國北伐軍林鳳祥和李開芳部,接連獲取堆捻軍的軍事勝利,僧格林沁所率蒙古八旗部隊成為了最後直接聽命於朝廷的一支野戰軍。
八旗蒙古騎兵部隊
捻軍善於流竄作戰,僧格林沁被牽著鼻子疲於奔命,隨著軍事上的連續勝利,他內心的驕傲輕敵也被激發出來,急於找捻軍主力決戰,最終由於狂突冒進被包圍,一代名將在麥田裡被斬殺。僧格林沁死後,曾國藩奉命北上進剿捻軍,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湘軍和後來李鴻章的淮軍也繼續壯大力量,成為清朝最後的軍事主力。
回覆列表
僧格林沁,蒙古人,很多人認為他是八旗最後一位名將,在他死之後,八旗軍隊徹底沒落,早已登上歷史舞臺的湘軍、淮軍等漢人將領統率下的軍隊,最終成為清軍主力。
僧格林沁死於對捻軍的征戰之中,這是沒有疑問的,但他到底怎麼死的,卻至少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清史稿》記載,“軍分三路合擊,皆挫敗,退扎荒莊,遂被圍,兵不得食,夜半突圍亂戰,昏黑不辨行,至吳家店,從騎半沒。僧格林沁抽佩刀當賊,馬蹶遇害”。
意思是,他打了敗仗突圍,親隨差不多都死光了。前面又遇了敵人,他們抽刀與捻軍作戰,卻因為馬失前蹄,摔了下來,被捻軍殺死。
第二種,現下網路傳得很多,說是個叫張皮綆的十六歲小戰士,以前做過太平軍,現在跟著捻軍幹,他受命搜敵,看到麥田裡躲著一個穿黃馬褂的受傷清軍將官,一刀下去,結果了其性命。又剝下他官服,自己穿著回到營中。戰友們找到屍首,才發現他陰差陽錯殺了僧格林沁。
此種說法的漏洞在於,難道搜尋清軍,都是一人管很大一塊地方,邊上沒戰友互相照應?不怕被清軍個個殲滅嗎?
第三種,出現在清朝人的筆記裡。
他講,捻軍掘地八九尺深,方圓數里,下裝機關,上蓋泥草,做出個大陷阱。僧王帶兵衝來,全軍都落入陷阱中……
我就想問,挖那麼深的池子,要多少人做多久?土往哪裡堆?
最後一種,說是僧格林沁馬軍步軍追擊敵人,因為騎兵快步兵慢,他又急於建功,不許騎兵等步兵,使得馬軍失去了步軍的保護,步軍則受到馬軍的輕視,都很不爽。一個姓烏的小軍官趁著僧格林沁才吃完飯,沒有防備,從背後一刀結果了他,跟他的黨羽一起裹脅著其他士兵投降了捻軍……之後清軍潘琴軒部與烏某大戰,被裹脅計程車兵反戈一擊,烏某很快落敗,被殺,挖出心來祭奠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