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洋君
-
2 # 小南讀
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柴榮的能力確實十分強,在位時間僅僅五年,幹了什麼事,第一年初上位就直接大敗契丹和北漢的聯軍,然後滅佛充實國庫,乃至將南邊政權南唐打的一蹶不振。五年時間幹了這麼多大事,最後卻病死在攻取燕雲十六州的路上。
直到現在我們依舊很遺憾他沒有拿下燕雲十六州,由此也引申出了很多關於柴榮若是成功取下燕雲以及包括今天我們所講的柴榮再活十年會怎樣,也是因為柴榮的遺憾和悲情,在現在地我們也常常因此而遷怒於趙匡胤,甚至有偏激的人認為他是沒能拿下燕雲的罪魁禍首。
其實就簡單地說,個人認為柴榮很可能拿不下燕雲,更甚者很可能會導致後周與契丹的攻守易位。
我們就簡單地講幾個方面,來論述我的這一觀點。
首先,從唐末到五代十國時驕縱武將所導致的混亂和割據問題並沒有在柴榮手裡被有效解決,在柴榮第一年收到北漢和契丹聯軍進攻時,後周軍隊出現很多武將不聽號令的情況,差點讓這場大戰失敗,最後以戰後柴榮殺了七十二個不聽號令的將校為結局,這樣雖然便面上壓制住了武將的問題,但其根本問題並沒有被解決,當然這最後是由趙匡胤解決的,所以個人覺得五代十國史是終結於杯酒釋兵權的,並不是終於黃袍加身的。
柴榮在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的情況下,不知道會不會在北伐燕雲的時候出現反噬,畢竟大戰容不得失誤。雖然在柴榮生前依舊擁有不少其義父郭威留下的威望,但在他死後短短時間就被趙匡胤篡了位,甚至在趙匡胤上位後竟還沒很大的抵抗,可想而知若是柴榮在北伐中有些微失利會有何後果。
然後在軍力方面,其實彼時柴榮的軍力並不是非常強盛,在柴榮病死的27年後,趙光義發動雍熙北伐,動員的兵力武力甚至是柴榮近5到8倍,而且趙光義距離收復燕雲也比柴榮更近一些,最後卻也失敗。國家打得不僅僅是仗,還有錢。在經過宋太祖趙匡胤十多年的治理和征伐,宋的國力甚至不是後周可以比擬的,趙光義雖不知兵,但國力擺在那,尚且取不得燕雲,個人認為柴榮要拿下也是很難。
如果柴榮再活十年,我個人認為對於中原來說不一定會有促進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的可能性會更大些。在這裡我並不是詆譭這位偉大的君主,我個人也是很喜歡他,但是歷史就是歷史,雖然假設不得,但若真要假設,我希望將最可能發生的情況簡單說一下。
很簡單,按照我上面所說,柴榮收取燕雲失敗的可能性要比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若是柴榮失敗了會出現什麼情況,我們看一看趙光義在雍熙北伐失敗之後是什麼情況,彼時一北宋的巔峰軍力,在北伐失敗後,即便根底不傷,但在戰略態勢上已經完全扭轉。也就是說,在後周到北宋初年中原對契丹的戰略進攻態勢轉換成了戰略守勢。如果柴榮失敗,也一樣會由攻變守,甚至會比趙光義情況更糟,趙光義時期的國力和疆域可要比柴榮要強大的多。
在這等情況下,柴榮可能連南征都沒有多大力氣了,這樣子後周的國力會逐漸衰弱,然後兒子長大上臺,重複五代十國的老路。當然,若是柴榮能直接取下燕雲,北滅契丹,那一定又是一個漢唐盛世。
回覆列表
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人唯賢,虛心納諫,銳意革新,抗擊外敵,關心民生,使國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強勢發展。公元955年-公元959年後周進行了大規模的對外作戰。先後征討了西蜀、南唐、北漢、契丹,幾乎每次征戰周世宗都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然而上天卻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公元959年柴榮第5次親征,麾師直指北方的強敵契丹,僅僅42日便佔領了燕南各州。然而,在攻取幽州時,柴榮猝然重病,周軍被迫還師,公元959年6月29日,即顯德六年,日落時分,柴榮病逝於後周大梁萬歲殿,年僅38歲。如果柴榮不死的話,就當時的戰爭速度收復幽州指日可待,也就不會發生後來宋朝被蠻族蹂躪直至滅國的慘劇了。
假如柴榮再多活十年,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強大的周朝,這十年之間國家休養生息,日漸步入正軌,國家發展百姓安定。十年之後柴榮去世,他的兒子柴宗訓已經十七歲了,在處理政務治理國家方面肯定也是遊刃有餘了。對那些位高權重的大臣也震得住腳,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了。當然這只是假如…………(個人想法,歡迎共同探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