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是作者最喜歡的中國大陸導演,沒有之一。所以在聽到《邪不壓正》今年會上映的訊息後,作者第一時間補了他的《Sunny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老實說前兩部也激起了作者想寫的慾望,但在看完《太陽照常升起》之後,作者覺得最值得寫的是這部,因為它最難懂,也最有趣。
毫不誇張地說,想搞懂這部電影光靠智商還不太夠,光靠歷史顯然也不夠,光靠懂電影也差一點,還要懂點男女之間的事情和一些高階的黃色隱喻。沒錯,隱喻兩個字幾乎貫穿了整部電影,很多時候,姜文就是赤裸裸地拍出了荷爾蒙,這個荷爾蒙也特麼充滿了隱喻,在半推半就的作用下,該片的魅力發揮到了最大。
幾乎沒有人會懷疑姜文的才華和野心,他有著精英分子的高度和獨立,在炒作滿天飛,資本滿地跑的娛樂圈,姜文從來沒有放低過姿態,也沒有妥協過,他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拒絕了一切誘惑和解釋。他的責任感體現在題材的選擇上,而不是滿足廉價的主流價值觀,他遵循的一直都是內心的直覺。這麼一說,總感覺在懟國師和小鋼炮,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哈。
儘管我們說了解歷史和靠智商不夠理解《太陽照常升起》,但他們倆是這部電影的敲門磚。事實上,如果我們認真捋一下就會發現,姜文是個對歷史極度感興趣的導演,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在講述歷史裡的故事,包括《一步之遙》和《讓子彈飛》,但他對歷史的理解更偏向於荒誕和慾望。
前戲鋪了半天,現在進入身體,哦,不對,是進入主題。《太陽照常升起》分為:瘋、戀、槍、夢四個章節,每個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絡,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這四個章節起於1958年,終於1976年。學過歷史的我們知道,這兩個時間點對中國來說代表著非同尋常的意義,1958年“大躍進”“大鍊鋼”“人民公社”“吃大鍋飯”被搞起來,但因為這個運動搞死了超過3000萬人非正常死亡,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用另一個詞來說就是浪漫。
現在我們直接翻到課本的最後10頁,從1958年開始講起。
電影裡的這一年,兩個女子在西部大漠相遇,一個是去找男票結婚,一個是去找老公養孩子。
找男票結婚的結果很順利,過程很浪漫,婚禮很理想,而找老公養孩子的結果很失望,過程很辛苦,孩子生在鐵軌上。
這裡的浪漫體現在周韻和孔維上是完全不同的,孔維的浪漫是熱戀中的盲目。分開了三年的男友唐雨林突然說“來,跟我結婚,9月10日,我在這等你”,他還說“我會在路的盡頭等你”。路的盡頭在哪裡?路會有盡頭嗎?大概網上最常看到的盡頭就是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那沙漠怎麼會有盡頭呢?姜文做了個完美的示範:
就問你服不服,撩不撩人。
“他的信滿是汙言穢語,完全不堪入目,他寫了跟我的第一次,我看不下去,可是我又好奇,因為他寫的太像真的了”這是孔維收到男票信的感受,套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女生喜歡的男生都是正經中帶著不正經的,但不正經又不能影響了正經,這就是談戀愛,充滿荷爾蒙騷動的那種。
但還不止,對唐雨林來說,他和女人發生關係這種事情就像開槍。槍是《太陽照常升起》裡面非常重要的隱喻,每個篇章都有,這裡的槍代表著男性的慾望。
而周韻的浪漫則是一個悲劇,她收到的訊息是男友已經死了,而且喜歡的並不是她,糟糕的是他喜歡的女人非常多,就連給她的信都是寫給別人的,對他來說,他只是在周韻身上開了一槍,然後就走了,果然槍法很準(孔維的話)。
這樣的落差在婚禮上燃起的布飄過周韻坐的火車時形成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對比效果,這一幕非常經典,兩個女人的命運幾分鐘就交代清楚了。但姜文的了不起在於這一幕之後的處理,剪影中火車經過,火車頭冒起的濃煙在日出前的背景中煥發出新生的活力,下一個鏡頭就是牛B的孩子生在鐵軌上,軌道鋪滿了鮮花。所謂魔幻現實主義,在大師的手裡只要一個鏡頭。當時的年代氣氛就像馬爾克斯筆下的《百年孤獨》,荒誕與慾望叢生,理智和科學幾乎消失殆盡。
姜文是作者最喜歡的中國大陸導演,沒有之一。所以在聽到《邪不壓正》今年會上映的訊息後,作者第一時間補了他的《Sunny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老實說前兩部也激起了作者想寫的慾望,但在看完《太陽照常升起》之後,作者覺得最值得寫的是這部,因為它最難懂,也最有趣。
毫不誇張地說,想搞懂這部電影光靠智商還不太夠,光靠歷史顯然也不夠,光靠懂電影也差一點,還要懂點男女之間的事情和一些高階的黃色隱喻。沒錯,隱喻兩個字幾乎貫穿了整部電影,很多時候,姜文就是赤裸裸地拍出了荷爾蒙,這個荷爾蒙也特麼充滿了隱喻,在半推半就的作用下,該片的魅力發揮到了最大。
幾乎沒有人會懷疑姜文的才華和野心,他有著精英分子的高度和獨立,在炒作滿天飛,資本滿地跑的娛樂圈,姜文從來沒有放低過姿態,也沒有妥協過,他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拒絕了一切誘惑和解釋。他的責任感體現在題材的選擇上,而不是滿足廉價的主流價值觀,他遵循的一直都是內心的直覺。這麼一說,總感覺在懟國師和小鋼炮,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哈。
儘管我們說了解歷史和靠智商不夠理解《太陽照常升起》,但他們倆是這部電影的敲門磚。事實上,如果我們認真捋一下就會發現,姜文是個對歷史極度感興趣的導演,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在講述歷史裡的故事,包括《一步之遙》和《讓子彈飛》,但他對歷史的理解更偏向於荒誕和慾望。
前戲鋪了半天,現在進入身體,哦,不對,是進入主題。《太陽照常升起》分為:瘋、戀、槍、夢四個章節,每個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絡,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這四個章節起於1958年,終於1976年。學過歷史的我們知道,這兩個時間點對中國來說代表著非同尋常的意義,1958年“大躍進”“大鍊鋼”“人民公社”“吃大鍋飯”被搞起來,但因為這個運動搞死了超過3000萬人非正常死亡,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用另一個詞來說就是浪漫。
現在我們直接翻到課本的最後10頁,從1958年開始講起。
電影裡的這一年,兩個女子在西部大漠相遇,一個是去找男票結婚,一個是去找老公養孩子。
找男票結婚的結果很順利,過程很浪漫,婚禮很理想,而找老公養孩子的結果很失望,過程很辛苦,孩子生在鐵軌上。
這裡的浪漫體現在周韻和孔維上是完全不同的,孔維的浪漫是熱戀中的盲目。分開了三年的男友唐雨林突然說“來,跟我結婚,9月10日,我在這等你”,他還說“我會在路的盡頭等你”。路的盡頭在哪裡?路會有盡頭嗎?大概網上最常看到的盡頭就是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那沙漠怎麼會有盡頭呢?姜文做了個完美的示範:
就問你服不服,撩不撩人。
“他的信滿是汙言穢語,完全不堪入目,他寫了跟我的第一次,我看不下去,可是我又好奇,因為他寫的太像真的了”這是孔維收到男票信的感受,套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女生喜歡的男生都是正經中帶著不正經的,但不正經又不能影響了正經,這就是談戀愛,充滿荷爾蒙騷動的那種。
但還不止,對唐雨林來說,他和女人發生關係這種事情就像開槍。槍是《太陽照常升起》裡面非常重要的隱喻,每個篇章都有,這裡的槍代表著男性的慾望。
而周韻的浪漫則是一個悲劇,她收到的訊息是男友已經死了,而且喜歡的並不是她,糟糕的是他喜歡的女人非常多,就連給她的信都是寫給別人的,對他來說,他只是在周韻身上開了一槍,然後就走了,果然槍法很準(孔維的話)。
這樣的落差在婚禮上燃起的布飄過周韻坐的火車時形成了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對比效果,這一幕非常經典,兩個女人的命運幾分鐘就交代清楚了。但姜文的了不起在於這一幕之後的處理,剪影中火車經過,火車頭冒起的濃煙在日出前的背景中煥發出新生的活力,下一個鏡頭就是牛B的孩子生在鐵軌上,軌道鋪滿了鮮花。所謂魔幻現實主義,在大師的手裡只要一個鏡頭。當時的年代氣氛就像馬爾克斯筆下的《百年孤獨》,荒誕與慾望叢生,理智和科學幾乎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