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路上碰到狗就不敢往前走了。
2
回覆列表
  • 1 # A0

    小孩子怕狗,首先要先看是不是對動物毛過敏,如果不過敏,就可以把換季時,狗狗掉下來的毛毛搓成一團讓孩子摸一摸。再慢慢接觸。也可以讓孩子多接觸剛滿月的狗狗,不會傷害到小孩,也會很有趣。

  • 2 # 金毛奶油

    在中國,養狗已是一種趨勢。以後養狗的家庭會越來越多。做長輩的只有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學會正常對待和接觸狗狗。什麼狗狗對人友好,什麼狗狗有攻擊性,要提防。

    一個道理應該明白:既然不能改變,那就要學會適應。

    家長不要牴觸狗狗,和刻意護孩子,躲狗。

    我家養金毛,小區遛狗的時候,也有怕狗的孩子。我就讓家長帶著孩子慢慢靠近我的金毛,教他們,輕輕選準部位撫摸狗狗。慢慢的,孩子就喜歡和狗狗互動。但是前提是狗狗必須是友好而無攻擊性的。這是我家的狗狗和孩子。

  • 3 # 瑩微草

    我兒子特別怕狗,連很小的小狗都怕,我覺得男孩子就應該有男孩子的樣子,不能那樣膽小,當時我特別討厭狗,因為我被狗咬過兩次,但看到兒子的樣子我決定養一隻狗,跟兒子商量之後,正好看到有人不想養了一隻金毛,兩個多月吧,當時我就決定買了,跟兒子一起抱回來的。狗狗到家後,一開始他老怕狗咬他,沒兩天就熟了,比我還疼它,後來生病死了,兒子很難受。我這只是自己的情況,對於你家來說不一定適合,但是想要克服怕狗的心理,這是個好辦法。但隨之而來的事也很多,你要深思熟慮。

  • 4 # 訓犬師蚊子

    小孩子怕狗,是好事,也是壞事,凡是有兩面,在這個問題當中特別明顯。

    說好事,是因為在中國的養狗環境、養狗人的意識非常不足,甚至很多的狗狗並沒有牽繩就上街,對於一些不熟悉狗狗行為習性的人孩子而言,對狗狗有一種天生的害怕、提防,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是孩子們天生的敏銳觸覺做出的反應,所以可以說是好事。

    但另一方面,這也是一件壞事,因為狗狗本來和人類是最容易獲得跨物種感情的動物,而我們的小孩子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竟然對這麼容易親近的動物產生強烈的恐懼,甚至避之猶恐不及,那什麼愛護小動物、接觸大自然,很多時候就變成是說說而已了,更多的只是讓小孩子去動物園、遊樂園看著被關閉的毫無自由的動物,隔著玻璃去所謂的學習和接觸,這真的有意思嗎?這其實是一種悲哀。

    造成孩子路上碰到狗就不敢往前走,除了上面說的孩子天生敏感的保護意識之外,更多的可能是大人刻意的教導。作為一名專業訓犬師,我每次在戶外進行狗狗訓練的時候,都能感受得到那些帶著小孩的家政(特別是老阿姨們)的驚懼目光,不斷的提醒自己的孩子千萬別靠近,只要孩子看到狗狗就跟孩子說“它會咬你的”,這和“你不乖,警察叔叔會來抓你”的恐嚇是一樣具有強烈而負面的作用的。在這種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教導中,小孩子當然看到狗狗就先產生恐懼,恐懼自然就是裹足不前,孩子的裹足不前行為怪異自然會讓狗狗發現和注視,狗狗天生就是被訓練為關注、警告、驅逐行為不正常、鬼鬼祟祟的行動怪異的人,那麼小孩子被狗狗追咬的可能性就增加了。最終形成了非常糟糕的負向迴圈,孩子越來越怕狗,越來越遭狗狗追咬……

    解決這個問題,先從家長的行為開始,我們才能引導孩子不那麼害怕。

    首先,停止無謂的驚嚇,不要讓孩子對動物、對狗狗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心理陰影;

    其次,路上遇到狗狗,提前跟孩子說不用理,正常牽著孩子的手往前走,跟孩子說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例如他最近愛看的動畫片,分散他注意力,當他忽略狗狗的存在走過去之後,再告訴他“是不是我們不理狗狗就沒事了?”透過一次兩次三次的成功,孩子會相信你的做法才是對的,恐懼是毫無意義的。

    最後,當你的孩子不在那麼懼怕狗狗之後,可以與一些牽著狗繩的,性格平靜的狗狗主人溝通,在允許的條件下讓孩子和狗狗靠近、接觸,孩子天生好奇,天生喜歡小動物,只要是一隻溫和能接觸的寵物狗,孩子有過一兩次的良好接觸,恐懼感就會徹底消失了。

    孩子和狗狗,都是很可愛的存在,別讓他們互相之間從小就變成仇敵、變成互相恐懼的物件,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加文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生意,揹著媳婦向丈母孃借的錢,可是生意失敗錢沒還上,丈母孃就告訴媳婦了,你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