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一線城市過得好不好這個問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最近這個話題貌似傳的挺火的,微博上被好朋友們到處傳頌,不過,本人看了卻有點不一之見。本人可能沒有樓上諸多位那麼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勇氣,不過,多少學過一些經濟常識,知道點投入產出、效用預算的原理。
一、從題目的傾向性來分析:從題目本身來看,進來回答的,想必大多是支援繼續在一線打拼的。而從以上諸多回答來看,所謂的一線又大多集中在上海,而對北、廣、深提之較少。想來,即便四個一線城市也各有各的特點,無法用統一的標準去論述,所以,回答者們對題目和使用語言本身,就存在理解的差異性和難以把握性吧。例如,有人說到在二三線城市都是靠關係靠人脈去找工作的,可我相信在帝都想找個靠譜點且起點不太差的工作,需要動用的人脈是有過之無不及的吧;有人說在一線城市職業發展機會大,可我想說,我很多在三線城市的同學們早已事業起步,現在想的是怎麼讓公司發展壯大怎麼施行社會公益,而一線城市的同學們想的卻是怎麼能趕在30歲前安身立命獲取領導賞識。當然,我提到的例子跟以上諸位提到的成功例子一樣,都是個例,所以,用某些個例去解釋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其實是不合邏輯也沒有說服力的。暫且不說這個題目在比較冷靜的人眼中更像是正在奮力打拼但是不那麼成功的人給自己打的一支堅持下去的強心劑,主觀上就覺得,真的很喜歡的狀態是享受到自己已經忘了喜歡著這裡,喜歡也是因為實在找不出來不喜歡的原因一樣。就像深愛一個人,你挑不出她身上的毛病,即使外人眼中的毛病在你眼裡也不過平淡的小特質而已;就像優秀的企業,你會發現它們管理的優點,但卓越的企業,你卻發現不了它們管理的缺陷一樣。因此,這裡想說的是,最簡單的衡量是不是喜歡的方法是,是不是任何時候都覺得自己沒有勉強自己,即使辛苦,也是甘之如飴而不是騎虎難下的堅持,即使有一天這裡沒有了帝都魔都或者什麼都的光環,你也能向別人自豪的說,那裡就是我的家,或者有一天大部分華人都跑到外國去了,你也寧願留在那裡,因為那裡是你的家。這樣的狀態就對了~
二、從題目的完整性來分析:作為一個人生選擇或者人生規劃前導性題目,單用一個這樣的問題作為自己的考慮標準,是不適合和不完善的。系統的人生規劃,不管是什麼主題,都應該包含三個部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為了這麼做能付出或者放棄什麼?而單純這個問題和回答過的諸多答案,實際上只回答了“想做什麼”,而對下兩個問題都解釋甚少,因此,這進一步讓我這個小女子感覺這裡就像是高考前的誓師大會,空氣中瀰漫了高濃度的男性荷爾蒙,雄心壯志、宏圖偉略。當然,如果是事業有成的大叔在這裡豪情壯志地闡述,我會更崇拜的~
三、從回答題目的態度來分析:在哪裡生活如同跟什麼人過日子一樣都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潛力不同、優勢不同、期望不同……外人再有經驗再有眼光,也無法取代那個身處其中的人。如果是還在搖擺中的看者們,不要因為這樣一個帖子而左右了自己的觀念,人生和大腦,畢竟是自己的,焉知題主三個月後不會打包袱回家,或者現在也僅僅是為自己衝往一線積累點心理食糧呢?~(這麼說有點顯得腹黑~哈哈~)所以,對於這種主觀性比較強的問題,我回答的根本態度是:中立。
四、從回答題目的方法來分析:上述回答中不少知友們把父母、朋友的規勸和例證作為強有力的反面教材以此支援自己的觀點。這個就像是叛逆期和父母的對抗一樣,本來準備看書去了,爸媽來一句,怎麼還在看電視不學習?抬起一半的屁股馬上就落下來了。這種情緒化的分析其實是不利於解答問題的。中國的教育背景和環境,使得年輕人們往往只學會了聽取最終結論,而不注重結論產生的過程,於是,哪怕別人的情況跟自己有90%的差異,但只要決定是一致的,也就覺得找到了同盟軍,彼此是可以理解的,英雄相見、分外恨晚。所以,下文闡述中,我更希望用決策樹的分析方法來說明,而不是先有結論再給答案那麼單線條思維。(嘿嘿~這是學戰略太多惹的禍吧~)
關於在一線城市過得好不好這個問題,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最近這個話題貌似傳的挺火的,微博上被好朋友們到處傳頌,不過,本人看了卻有點不一之見。本人可能沒有樓上諸多位那麼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勇氣,不過,多少學過一些經濟常識,知道點投入產出、效用預算的原理。
一、從題目的傾向性來分析:從題目本身來看,進來回答的,想必大多是支援繼續在一線打拼的。而從以上諸多回答來看,所謂的一線又大多集中在上海,而對北、廣、深提之較少。想來,即便四個一線城市也各有各的特點,無法用統一的標準去論述,所以,回答者們對題目和使用語言本身,就存在理解的差異性和難以把握性吧。例如,有人說到在二三線城市都是靠關係靠人脈去找工作的,可我相信在帝都想找個靠譜點且起點不太差的工作,需要動用的人脈是有過之無不及的吧;有人說在一線城市職業發展機會大,可我想說,我很多在三線城市的同學們早已事業起步,現在想的是怎麼讓公司發展壯大怎麼施行社會公益,而一線城市的同學們想的卻是怎麼能趕在30歲前安身立命獲取領導賞識。當然,我提到的例子跟以上諸位提到的成功例子一樣,都是個例,所以,用某些個例去解釋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其實是不合邏輯也沒有說服力的。暫且不說這個題目在比較冷靜的人眼中更像是正在奮力打拼但是不那麼成功的人給自己打的一支堅持下去的強心劑,主觀上就覺得,真的很喜歡的狀態是享受到自己已經忘了喜歡著這裡,喜歡也是因為實在找不出來不喜歡的原因一樣。就像深愛一個人,你挑不出她身上的毛病,即使外人眼中的毛病在你眼裡也不過平淡的小特質而已;就像優秀的企業,你會發現它們管理的優點,但卓越的企業,你卻發現不了它們管理的缺陷一樣。因此,這裡想說的是,最簡單的衡量是不是喜歡的方法是,是不是任何時候都覺得自己沒有勉強自己,即使辛苦,也是甘之如飴而不是騎虎難下的堅持,即使有一天這裡沒有了帝都魔都或者什麼都的光環,你也能向別人自豪的說,那裡就是我的家,或者有一天大部分華人都跑到外國去了,你也寧願留在那裡,因為那裡是你的家。這樣的狀態就對了~
二、從題目的完整性來分析:作為一個人生選擇或者人生規劃前導性題目,單用一個這樣的問題作為自己的考慮標準,是不適合和不完善的。系統的人生規劃,不管是什麼主題,都應該包含三個部分: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為了這麼做能付出或者放棄什麼?而單純這個問題和回答過的諸多答案,實際上只回答了“想做什麼”,而對下兩個問題都解釋甚少,因此,這進一步讓我這個小女子感覺這裡就像是高考前的誓師大會,空氣中瀰漫了高濃度的男性荷爾蒙,雄心壯志、宏圖偉略。當然,如果是事業有成的大叔在這裡豪情壯志地闡述,我會更崇拜的~
三、從回答題目的態度來分析:在哪裡生活如同跟什麼人過日子一樣都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潛力不同、優勢不同、期望不同……外人再有經驗再有眼光,也無法取代那個身處其中的人。如果是還在搖擺中的看者們,不要因為這樣一個帖子而左右了自己的觀念,人生和大腦,畢竟是自己的,焉知題主三個月後不會打包袱回家,或者現在也僅僅是為自己衝往一線積累點心理食糧呢?~(這麼說有點顯得腹黑~哈哈~)所以,對於這種主觀性比較強的問題,我回答的根本態度是:中立。
四、從回答題目的方法來分析:上述回答中不少知友們把父母、朋友的規勸和例證作為強有力的反面教材以此支援自己的觀點。這個就像是叛逆期和父母的對抗一樣,本來準備看書去了,爸媽來一句,怎麼還在看電視不學習?抬起一半的屁股馬上就落下來了。這種情緒化的分析其實是不利於解答問題的。中國的教育背景和環境,使得年輕人們往往只學會了聽取最終結論,而不注重結論產生的過程,於是,哪怕別人的情況跟自己有90%的差異,但只要決定是一致的,也就覺得找到了同盟軍,彼此是可以理解的,英雄相見、分外恨晚。所以,下文闡述中,我更希望用決策樹的分析方法來說明,而不是先有結論再給答案那麼單線條思維。(嘿嘿~這是學戰略太多惹的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