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購物返利868
-
2 # 歷史如是說
劉禪:縱觀歷史從來沒有這麼快樂且幸運的人
一,劉禪本人是皇親國戚,並沒有受什麼苦,成年之後父親劉備已經建立蜀國,並且立為太子,就算在父親逝世白帝城的時候,仍然對其擔心,是一個幸運的兒子,幸運的皇子(此處可以對比曹丕,曹植...)
二,父親去世之後還有亞夫諸葛亮做自己的大腿,首先我們要明白劉禪本人並沒有多大的政治野心,宮中之事,事無鉅細,都可以請教諸葛亮,並且運氣好到諸葛亮是一個千年一遇的赤膽忠臣。(此處參考,曹髦,你咋鬥得過司馬懿)
三,亡國之後,樂不思蜀,居然在魏國還有官做,不但沒有受到帝王的迫害,而且還受到了封賞,或許說對蜀國來說這位不是一個好帝王,但是最後是善終的你敢信?(此處參考李煜,被宋皇毒死了)
綜上所述,究其一生,由於其本身的政治慾望不強烈,導致其得善終,扶不起的阿斗,卻是當時的“小幸運”,他是快樂和幸運的。
-
3 # 旗山小主
原來一直以為,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年少不知劉阿斗,長大才曉得阿斗有苦衷。
三國鼎立,劉備佔據了西南,天下三分居其一。劉備去世後,諸葛亮輔助劉備的兒子劉禪,在諸葛亮時代,劉禪對政事不聞不問,一切以諸葛亮馬首是瞻。諸葛亮憑藉老臣的威望和皇帝的信任,大權獨攬,但是幾次北伐中原都以失敗告終。
《三國演義》有個橋段,曹魏的王朗在戰場上與諸葛亮相見,王朗勸說諸葛亮:如今形勢,已經明朗,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佔據中原,擁兵百萬,加上曹操禮賢下士,天下歸心,諸葛亮你就不要做無謂的抗爭了,放下武器吧,過來還有官當。
平心而論,王朗說的句句都是實話。
結果,諸葛亮發揮了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的威力,胡說八道,顛倒黑白,竟然把王朗當場罵的吐血而亡。
後來,諸葛亮壯志未酬身先死。劉禪認清形勢,向曹魏投降。
魏帝曹奐,倒也客氣,特意封劉禪為安樂公,並將他遷到魏國都城洛陽居住。曹奐自己也無實權,當時掌權的是司馬昭。在剛到洛陽的一次宴會上,司馬昭問劉禪過的怎麼樣?有沒有想蜀國?劉禪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 這裡很快樂,不想蜀國。這就是樂不思蜀的典故。
透過這件事,更加坐實了劉禪扶不起的阿斗的身份,劉禪消除了被處死的威脅,因而得以安享晚年,比司馬昭還晚死了6年,享年64歲。
劉禪的所作所為都是明智之舉,權臣諸葛亮在世,一切讓著諸葛亮;大勢的確不利於蜀國時,投降曹魏,保全臣下和自己,不再做無謂的抗爭;到洛陽寄人籬下時,態度端正,做自己該做的事,享樂就可以了。
如果劉禪當初自作主張反抗諸葛亮,結果不容樂觀;如果諸葛亮死後他佔據四川不投降,結果可想而知;如果他在洛陽悶悶不樂、圖謀復國,結果肯定是非正常死亡。
劉禪是順應潮流、明哲保身的先驅。
回覆列表
我認為他是一個幸運的人也是一個頂頂聰明的人。
1,在襁褓中時,由於劉備在長坂坡敗與曹軍之手,而拋棄妻子,其中稍有差池就是死亡,結果趙雲三進三出救下了劉禪,他毫髮無損,可見他有多麼幸運。
2,在幼年時,差點被孫夫人帶回東吳,結果被張飛趙雲救下,從小顛沛流離但還能平安長大並受封太子,可見上天垂憐。
3,17歲登基,諸葛亮誇其為“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登基後,事無鉅細都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可見對賢臣的信重。
4,在位期間,君臣和睦,經濟穩定發展,在位41年,大赦11次,每次都是在出徵前正需要人的時候。
5,諸葛亮死後自主放權於賢臣,可見知人善用,且用人不疑。不擅殺大臣,在位41年只主動點名誅殺一位大臣。
7,由於蜀中的特殊地理環境,想用一州之力攻打別人的九州之地無異於痴人說夢,經過多次失敗也預估到了自己的結局,後期就只能自暴自棄了。
8,蜀漢滅亡之時,盡最大努力儲存了士兵的性命,減少了傷亡,併為自己和後人留下了安生之所,活到了知天命之年,也算是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