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青梅煮酒論王道

    古人發現在任何一個完整的系統中,在內部功能的劃分上都是一致的;(天人合一)就像外部的山水畫一樣,古人也認為人體身體內部也應該是一幅山水畫;所以中國古代的穴位,很多都是從描述山水地勢以及神靈中來的。如 湧泉;合谷;靈臺;寸關....等等;而且功能在風水上也是類似;中國古代,連大地都是盤古的身體;所以把人體和山水聯絡在一起就不足為怪了;

    另外古人還發現了,任何的系統都具備五樣特性:1.生髮(木/生)(春天).2.繁茂. (火/長)(夏天).5.回收(金/收)(秋天),6.潛藏(水/藏)(冬天)以及任何事物中的物質的本體:土地(土)(長夏);所以又把人體的流通劃分為五個功能: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腎(水),這也就是所謂的五藏;這個五藏是系統功能性的表述;和西醫中的五臟完全不同;

    另外古人還發現了:任何事物的成就必須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內部本身的功能,一個是對外部的動能;所以從五藏(人本體的功能)引申為 六腑(人體的對外部的功能,如消化食物,過濾水,傳輸能量等等);古人認為內外在本質上都是相互溝通的;本體的功能不好,與之相應的外在功能也不好;就像一個家庭一樣,男人在外部不好,女人日子也不好過;女人在家裡面過不好,也會搞得男人在外面難過;

    這講的是五藏六腑;這是人的本體功能

    另外古人還發現了內的功能必須要和外部的形狀中間必須要有一個溝通的渠道;所以古人發明了奇經八脈;奇經八脈就是讓內外所有的東西都統一溝通起來;

    古人講人生的境界分為三個部分:1.見山是山,見水是誰(經絡,和外界一一對應);2.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臟腑,和內部本體一一對應)3.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奇經八脈)

    另外,古人還發現季節的變化,地域的不同,年份的不同,節氣的不同也會對人體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總之,如果你精通了中醫,你真的完全可以當個半仙,知道別人的生死福壽了;

    反正,透過中醫,我發現古人對人體的認識非常的了不起;在整體認識方面,比現在的主體醫學還要厲害;在人體本質上,比現在的西醫要深刻;

    總之中醫完全是一個建立在非常深刻的哲學理論上的應用學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學問!

  • 2 # 希望鳥481

    我從古醫學書箱,和自身學中醫的實踐經驗來判斷。古人的醫學理論來自親身生病後,自身的感覺和自己治癒的實踐。

    我當時生病,最真實的感受是,子午流注。每天身體兩小時產生一種狀態,比臺北時間還要準確。

    後來產生經絡的感受,每天早上眼睛一睜,血液流向四肢,嚴重時,骨頭蒸熱。怕過風、怕過水、怕冷,大夏天穿棉衣。凡正《內經》上出現的病狀,我都有。

    現在只研究《內經》,實踐應運效果不錯。弄清楚這本書,估計大病很容易治。

    但是現在學醫的人,都是身體健康的人,他永遠理解不了病人的感覺,所以不相信中醫。

  • 3 # 民間醫人

    古代學習都是師父徒弟關係,也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自己帶米帶菜帶錢求學技術,有點是幾年有些是十幾年,採藥認藥,診病治療都是先看後學,師傅老3,不願動了,才會交出看家本領,如何沒讓師父中意也只能得一半丟半,這就是傳承

  • 4 # 春榮2091

    古代讀書人除了聖學諸子百家等正課外周易和內經都是涉獵範圍,所以說真正科舉出身的都有些"三腳貓″。而不少落第舉子對科舉絕望後為生計選擇從醫的比例較大,業師的選擇根椐經濟條件,寬裕的會選擇官醫(官醫祗為上層服務,由同業會評定資格推薦,都是地方名醫),拮据的祗能降級選擇民間的。學醫的初級階段是學習醫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繼而陪診,陪診先是抄方,(以前處方有脈案,即診斷結論,然後是藥方),抄方目的為學習用藥。其次是隨師同時開方,由師比對評點,在業師認可後便可民間走方(走訪郎中)走方期間業師仍有評點義務,獲業師認可通告同業會,通告形式大都是宴請的方式,獲同業會透過方可開設醫舘,若未獲透過是不能獨設醫館的,祗能繼續走方,也有一生未獲透過的,所以當年的執業醫生個個都是飽學之士,浪得虛名的都屬走方一類的。因為醫者事大,庸醫殺人,所以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直到清末民初,制度開始荒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宋時期比較珍貴的錢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