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事皆空70
-
2 # 經韜
從中期看,會有一些中低端製造業及相關產業轉移到東南亞,這是全球產業鏈發展,與國際分工深化的必然結果。也是當前全球貿易摩擦加劇,跨國企業分散風險的必然選擇。但這要因行業、也國別而異。
兩大因素促進中低端產業鏈向東南亞調整一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影響。金融危機以後,中國經濟加速崛起,快速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階進發。中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政策支援減弱、廉價勞動力資源減少,土地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動中低端製造業遷出中國,向東南亞等勞動力資源更低的國家流動。
二是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中國是世界工廠,全球產業鏈核心,許多亞洲國家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到中國,經過加工組裝後出口至美國。中國是製造業核心,但因貿易摩擦,許多跨國企業為規避風險,有了將產業遷出中國,在東南亞設廠的想法。據《外交家》雜誌統計,2018年上半年東盟地區的FDI增加了18%。
美國商會對中國430多家美國公司的調查顯示,18.5%的公司(包括涉及消費品,技術和電信硬體,化學品和汽車行業的公司 )一直在考慮將其製造業務轉移到東南亞。
中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等國轉移從資訊和通訊類行業看,中間產品及電腦、筆記本等產品的產業鏈有望向馬來西亞和越南轉移。戴爾、索尼、松下已經在馬來西亞建廠了,三星、英特也已經在越南建廠生產。兩國具有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開放的政策和產業體系,有利於進一步吸引產業向國內轉移。
從汽車行業看,中間零部件的生產有望向泰國和馬來西亞轉移。兩國已經是汽車零部件的主要生產地,具有較為完善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工業體系,勞動力成本較低。在中美經貿摩擦的背景下,有望承接更多產業鏈。
從服裝行業看,孟加拉、越南、印度有望承接相關低端製造業。目前,孟家拉和越南是世界第二、三大服裝出口國,H&M,GAP、李維斯和Zara均在孟加拉設立的代工廠。越南僅去年就對美服裝出口123億美元。兩國具有一定產業基礎,而且印度人口紅利豐厚,中低端工人廉價,具有產業比較優勢。
中高階製造業仍會留在中國雖然一些中低端企業流向東南亞,但中國仍是全球製造業核心。中國有世界發達的基礎設施,具有開創性的產業政策,友好的營商環境,良好的配套金融等服務,世界最完備的工業體系。較為複雜些的製造業更是離不開中國。尤其是,中國在2019年有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足以吸引更多的來華投資企業。所以,從中短期看,中高階產業鏈沒有流失的風險。
-
3 # 消逝之洲
會有部分轉移,但人家也不會照盤全收。資訊化時代,工業化已經不是唯一的致富路徑,人家完全可以發展資訊產業和服務產業,這兩者帶來的利潤比低端製造業高的多。
我的猜測是產業大部分還是會留在中國,但是機械化程度會越來越高。
回覆列表
國際社會的產業轉移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隨著一國經濟發展,生產要素成本提高,中低端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邊際收益率下降,企業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往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
二戰以後,先是美國的鋼鐵和紡織等產業往日本和西德轉移,日本經濟騰飛後往亞洲四小龍轉移,中國大陸市場化改革以後,四小龍和日本的產業又往中國大陸轉移,
中國承接產業轉移後,經濟迅Sagitar飛,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生產要素成本不斷提高,工人工資不斷上漲,地價不斷上漲,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這樣中低端產業,汙染產業,勞動密集性產業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產業升級也同時發展,這些產業往成本更低的國家轉移是大勢所趨,
還有一個政策的原因,就是中美貿易爭端,美國增加關稅,同樣造成低端產業轉移,
而東南亞在承接中國和四小龍,日本的產業轉移有天然優勢,
東南亞經濟不發達,工資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低,距離中國和四小龍,日本距離近,文化背景接近,越南,高棉這些國家靠海,交通便利,國際貿易成本低,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這些國家也願意接受產業轉移,有相應的配套措施,目前這些優勢除了印度,孟加拉能匹敵,其他國家都不合適,要麼人口少,要麼地處內陸交通不便,
因此,這些東南亞國家諸多優勢決定,接受產業轉移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