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無修2

    山對水,雲對風,日月對繁星!

    天對地,霜對冰,紅葉對草青。

    貓對鼠,石對鷹,秋黃對春耕!

    僧對道,寺對宮,暮鼓對晨鐘。

    等……等……等……等……等……!

  • 2 # 苑子澍

    謝邀!在對聯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對聯的產生眾說紛紜,有一種傳說,它起源於“桃符”,是貼在寢室門板上的,預示美好、吉祥。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對聯延伸到各個領域,如春聯、喜聯、行業聯、壽聯、喪聯等,在發展過程中,對聯的一些規則和表現手法固定下來。下面我說說對聯的對仗,對仗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語句更有韻味,增強表現力的一種寫法。它的具體要求有:上下聯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稱,平仄相諧,內容相關。其中對平仄的要求可以寬鬆,現在人們只要開心,隨心而對,一笑而過,但一些基本規則應該知道,如上聯仄收,下聯平收。有興趣的朋友也以讀讀《笠翁對韻》、《楹聯叢話》這些書,可以提高自已的水平。

  • 3 # 梧桐樹邊羽

    對聯從字面上解就是對仗的聯句。

    對偶句式作為一種修辭手法很早就出現在詩詞歌賦裡面,到了初唐,經過上官儀和上官婉兒的整理,把對偶嚴格化,對仗作為一種規則加入到近體格律詩中。在近體詩中的律詩中,頜聯和頸聯都是對仗的聯句。也就是說,咱們把律詩中對仗的頜聯、頸聯提出來就是對聯。

    所以格律詩要遵守的平仄規律,對聯也要遵守。

    具體下來,對聯大概有以下幾條規則:

    上仄下平

    上聯必須以仄聲結尾,下聯則收平聲。這和律詩裡中二聯的規則一致。因為仄聲收尾,就等於是個短暫停頓,而平聲收尾,則是告訴讀者這句話說完了。律詩都押平聲韻,所以上句必須是仄尾,下句必須是平聲韻。這是格律的要求,也是對仗的規則。

    所以,如果大家分不清對聯上下聯,直接看最後一個字就行。發仄聲的肯定是上聯。

    平仄相對

    上聯和下聯的相應位置,平仄要相對。

    上聯是“山色攢文氣”,平仄為“平仄平平仄”,那麼下聯“湖光澄讀心”平仄為“平平仄仄平”,這裡“讀”是入聲字,發仄音。而“攢”字是多音字,在這裡讀“cuan二聲”,是平音,是“聚集”的意思。而“澄”也是個多音字,在這裡讀“deng四聲”,是仄音,是“澄清”的意思。而首字“山”和格律詩平仄一樣,可平可仄。所以“山色竄文氣,湖光澄讀心”是完全符合平仄格律的對聯。

    不能失替

    這個是指在上聯或者下聯中,必須平仄相間,不能一路平下去,比如“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這種聯句,雖然上下相對,也符合上仄下平,但是這在格律詩中是“失替”,自然在對聯中也不行。同樣也不能出現孤平,三平尾,這些都是從格律詩規則直接過來的。

    詞性相同

    這一點不是平仄關係,就是上下聯相對應位置的詞性是要一致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這個是不能亂的。“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還有就是上聯和下聯不能重字,但是在單聯中可以,不過上聯的重複字在哪裡,下聯對應的位置也要重複字,反正是必須相對。比如“飛雪片片凝瑞,馬蹄聲聲報春”,上聯“片片”,下聯“聲聲”這樣才對。

    這幾點就是對聯的基本的平仄和用詞規則。

    再講點對聯小知識。

    對聯作為單獨的形式出現則比較晚,大約是在五代十國的後蜀。

    第一幅楹聯是後蜀孟昶所寫的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有點神奇的是,北宋滅了後蜀,把孟昶抓走,於新春之際往成都派了自己的官員。這個官員就叫“呂餘慶”,正是“新年納餘慶”。而趙匡胤後來把自己的生日定為全國的法定節日,好巧不巧,就叫“長春節”,正是“嘉節號長春”。

    這真是一聯成讖啊。

  • 4 # 漫步的小榮珍

    對偶一般是字數相等,對仗工整。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介詞一一對應。而且還要注意讀起來通順,悅耳,有新穎。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博美幼犬中午開始拉肚子?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