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男人海洋129837486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曾經提出“賞識教育”這一個觀點,深得我心,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教育更應該先行!被老師“寵”的孩子,是更容易成材才對,因為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家長對孩子的愛,更加理性!新時代教師應該學會“寵”學生。

    一、管理層面的“寵”,這也是教師職業的管理藝術表現,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不會管理的老師不是合格的教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品質品格培養,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老師應理性看待學生缺點,去發現他們的優點,用老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適當的,理性的“寵”學生,會贏得學生尊敬和愛戴!

    二、學習層面的“寵”,每一個孩子都願意被關注,被重視,被讚美,一個學生如果自我感覺得到獨特的關注,對於推動孩子學習,樹立良好品質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舉個例子:如果老師對一個學生講,你的成績不好,嚴重拖了班級後腿,以後得作業必須增加一倍,雖然這個手段是好的,但給人的感覺是懲罰!如果老師這樣對一個學生講呢,你較以前有了很大進步,還有巨大提升的空間,從現在起,作業加大練習量,老師陪著你,幫助你,最終你會有一個讓別人,讓自己驚訝的成績!這是不是感覺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呢,這樣的“寵”要更多一些!

    三、心理層面的“寵”,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慢慢行成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是積極的,向上的,有的想法是消極的,萎靡的,老師這個時候的“寵”,更應該循循誘導,像朋友,像知己,像長輩,相互尊重的條件下去和孩子溝通,當學生放下防備,袒露心聲的時候,分享他的秘密時候。他已經認可你,尊敬你!這樣的“寵”更在於老師心有大愛!

    每個人,每個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多希望多這樣一些良師益友的“寵”,也希望我們敬愛的老師能夠從職業道德,任何魅力,教育藝術方面深入研究,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所長,學有所獲,成就不同的絢爛人生!

  • 2 # 應如釋

    被老師寵出來的學生相對那些不受寵的學生優越感好,自信心足。老師不會無緣無故的寵學生,要麼學習好,要麼會來事,要麼老師勢利眼,不論哪種,作為受寵的學生如果說想成才需要的是打擊和磨難,此話怎講?我見過太多家庭條件優越或者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眾星捧月的環境下長大,一旦遇到挫折要麼一蹶不振,要麼要死要活。相反,那些不受老師待見,天天被罵的狗血淋頭的學生,內心卻無比強大,臉皮厚到極點。然而他們一旦在特長的領域受到賞識,更容易成才。

    所以,陰陽消長,永遠是事物的發展規律。捧的太高的人,適當給他幾鞭子,天天挨批的人,適當的給個甜棗。沒辦法,這就是人性。記住那句話,你不教育自己的孩子,早晚有一天別人會幫你教育。所以,為了孩子成才,不能一味的關注他的優點,缺點卻視而不見。這不叫賞識,這叫害人。如果你恨一個人,就將他捧上天

  • 3 # 鄭在看知事

    其實,學生們學習優劣的區別,不在於分數之高低,而在於悟性之有無。悟性與知識多寡無關,與學歷、學位無關。

    一個人無學歷而有悟性,能夠更有效地獲取有用的知識,甚至創造新知識。反之,有學歷甚至高學位而沒有悟性者,是絕對不能成為傑出人才的。

    每一個生理發育正常的人,都有潛在的悟性,需要開啟方能夠顯現出來,但僵化的教育制度,把大多數人的悟性給窒息了。

    那麼,怎麼開啟悟性呢?古人曰:學必悟,悟而生慧。學習的本質是悟道,悟通天下,悟得智慧。所謂悟道就是獲取隱藏於知識背後的智慧。

    悟性重在悟,它是在無功利、無壓力、無恐懼的心境下,透過自學、自問、自疑、自答、自賞、自娛等一連串的頓悟過程而獲得的。

    因此,無論是“天才少年”或是適齡青年,也無論是大學生或是沒有機會讀大學的人,只要具備了上面其幾個方面的素質,都是能夠成為傑出人才的!

    以上是我關於學習素質論的基本觀點,由此就能夠很好解釋為什麼進名校和從名師的人有的能成為傑出人才,而有的卻不能;另一方面,沒有進名校甚至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人,卻也能夠成為傑出的人才。

    這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學習者是否掌握了成才的這些重要素質。

  • 4 # 可靠乳酪PC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學生可不是老師“寵″出來的。要說老師對學生不管不問、聽之任之,那也是家長和社會給“寵″出來的。的確學生在學校老師沒法管,甭說打他了,有時批評幾句就能鬧個天昏地暗,誰當老師不怕惹事呢?是想管而不能管吶,不是老師不負責任,而是沒法負責任。更甚的是,因為管學生,經常招來了家長大鬧學校。朋友`,你應該體諒老師的難處呀!如果家長和社會都允許老師懲戒學生,不找老師事,立馬學校的秩序就可以變好,則教育的春天也就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讓膚色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