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烏龍茶和多米
-
2 # 鏽色歷史
有一部分是浪人,他們有半官方背景,專門幹一些擄掠劫道的勾當。也有社會底層生活的漁民和被主流社會拋棄的人,迫於生活壓力或者投機心裡,到中國為非作歹。這些都是被日本政府默許或者縱容的。
-
3 # 發白見識少
“倭寇”是一個歷史專有名詞,專指明末時期在東南沿海侵擾中國的日本海盜狼人。據中國的多數正史記載,他們主要是日本的低階武士、落魄大名和一些民間海盜組成的鬆散武裝,在1510—1560年間不斷侵略中國沿海,在漢奸王直的引導下,他們搶財物、殺百姓、掠州縣,無惡不作,甚至在某些地方還進行燒光、殺光、搶光的野蠻行為,後被明政府派戚繼光出兵剿滅,戚繼光也因而成為民族英雄。
但這歷史的真相併不是這樣的,那些所謂“倭寇”並不是日本人,而是從日本來的華人!“倭寇”的成因主要和明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有關。自十五世紀起,中國民間的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民間的商貿活動很頻繁,很快就開展了同海外的貿易,而且發展速度很快。但是明朝政府以擾亂治安的理由禁止海外貿易,並派兵進剿民間的商貿團體,這些商團迫於壓力,開始轉移到海外,其中一個主要的去處就是日本。他們到日本後,就開始招兵買馬,爭奪地盤,成為日本的割據勢力,實力逐漸壯大。不久後,他們就帶領武裝重返中國。他們的主要目標並不是單純的搶劫,而是從事貿易,所帶的武裝主要是為了打破明朝的海上封鎖,至少最初是這樣。此時明朝嚴嵩把持朝政,朝廷腐敗,軍隊也沒什麼戰鬥力,所以幾十年來始終都不是武裝商團的對手。由於朝廷的禁海令,所以東南一帶有大量的無地農民和漁民,他們也紛紛加入到商團的隊伍裡,使得商團的實力進一步壯大。這些武裝商團中最強大的一隻就是王直帶領的隊伍,其他商團大都歸他節制。王直這群人的行為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強了中國的海外貿易,打擊了封建勢力(怎麼突然感覺良心上有點過不去);但是他們在打敗朝廷後,也開始打家劫舍。王直的軍隊透過多年的軍事行動和海外貿易積累的大量財富,並壯大了軍事力量,盛極一時。後來王直也知道不能一直這樣打下去,因為長年的戰爭不利於商貿的發展,所以他希望朝廷能廢除海禁政策,使得海外貿易合法化,並以此作為投誠的條件(和宋江一樣等招安)。但明政府顯然不願低頭,在1560年左右,他們派王直當年的一個同學去同他談判,結果將王直誘捕。王直的軍隊群龍無首,戰鬥力大為下降,同時朝廷派當時唯一有真本事的戚繼光鎮壓他們,結果很快他們很快就被鎮壓下去。
下面再說一個人,又過了半個世紀後,由於北方清兵的強大,使得明朝將重心轉移到北方,使東南沿海的倭寇活動又重新捲土重來。這回倭寇的主要首領是鄭芝龍(就是鄭成功的爹)!鄭芝龍年輕時就從事海上走私活動,因當時明朝勢力較強,被迫暫時轉到日本棲身。鄭芝龍為了得到當地日本大名的支援,娶了一個有實力的大名的女兒為妻,就是後來鄭成功的母親,所以鄭成功是中日混血。鄭芝龍的勢力後來逐漸壯大,慢慢控制了整個中國海外交通,不斷打敗明朝的軍隊,透過海外貿易發了大財。當時明朝正被北方的清兵和李自成折磨得焦頭爛額,被迫接受鄭芝龍提出的苛刻的條件,將其招安。鄭芝龍被封為福建總兵,他的軍隊紋絲未動,還得到了加強,同時他還以朝廷的名義使海外貿易在事實上合法化,得到了當年王直想要得結果。皇帝不但給他封官,還給他的長子,就是鄭成功,賜姓朱,所以鄭成功就成了國姓爺。鄭芝龍的野心是以朝廷的名義擴大海上貿易,壯大自己的勢力,最終取代明朝,成為江南地區的實際主人,建立一個貿易自由化的國家。可是好景不長,1644年清兵入寇,很快就打到福建,鄭芝龍為了儲存實力不肯救南明朝廷,結果唇亡齒寒,鄭芝龍的軍隊無法獨立抵擋清兵,最後鄭芝龍離開軍隊投降清軍,不久被殺。
回覆列表
明朝嘉靖時期的“倭寇”其實大部分都是華人。據《明史·日本志》中的描述:“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也就是說當時的“倭寇”團伙中,七成都是華人(這還是官方資料,實際上應該更多)!這點我們從當時的那些海盜頭目名單就可以看出來,其中汪直、徐海等其實都是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