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本昌談歷史

    一,黎氏的來歷

    “黎民”稱謂起源於在遠古的黃帝時期。當時,在黃河中下游有一個以蚩尤為首的部落聯盟,共有九個部落組成,因其部落聯盟以"黎”為氏,所以被稱為黎民。

    二,百姓的來歷

    炎帝與黃帝結成部落大聯盟共同攻打蚩尤“九黎”的時候,為了區分與“黎民”的稱謂,故稱這種軍事大聯盟中的人群為“百姓”。

    三,黎民和百姓含義的演變

    (1) 黎民“本來指的是"九黎”部落的氏族成員,但自從被炎黃聯盟戰敗之後,“黎民”變成了奴隸。他們沒有家室,也無姓氏,並被刺瞎一目作為特有的標記。他們甚至可以被奴隸主作用人牲,殺死以祭神或殉葬。

    (2)“姓氏”剛出現時,它是貴族享有的特權,一般人是沒有姓的,所以"百姓"原來指那些有社會地位的人。

    春秋後半期,宗族逐漸破壞,土地個人私有的地主階級代替土地嫡子世襲的領主階級興起。百姓逐漸失去貴族的意義,社會地位與黎民相似。百姓和黎民的差別越來越小,都成為被統治的平民。於是,終至將“黎民”與“百姓”聯在一起,統作普通人民的一種稱謂了。

  • 2 # 喬江寶

    早在遠古神農氏時期,由於神農氏年老休衰,他的領導力量和個人威望大打折扣,各部落之間頻繁展開爭奪領導權之戰,連年的戰亂給百姓帶來沉重的災難。

    有一個部落的首領名叫蚩尤,他所統領的部落叫九黎。蚩尤在眾多部族中最為殘暴,到處發動戰爭吞併別的部落,並在涿鹿將炎帝打敗,將炎帝趕走。此時,另一大部落的頭領叫軒轅,他見時局如此動盪,而神農氏也無力改變局面。便帶領本部落的民眾開始習兵練武,並聯合炎帝等其他大部落對不尊從神農氏領導並四處發動戰爭的部落進行征伐。最後只剩下最難對付的蚩尤的九黎部落,軒轅以神農氏的號令佂調其他部落人馬,同蚩尤在涿鹿的郊外展開大戰,最終擒獲了蚩尤並處死了他。而蚩尤那些被俘的九黎民眾則被稱為“黎明”。

    但是,此時的九黎之民已失去了部落平民的身份,成為勝利者的奴隸,他們不能擁有家室,也不能擁有土地,也沒有姓氏。更為悲慘的是,他們被規定刺瞎一隻眼睛作為特有的標記,並被奴隸主隨意轉賣或做為人牲被殺死以殉葬或祭祀。而“百姓”則不同,《國語.楚語》記載:“民之徹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聽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可見"百姓"最初是指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貴族。另外,遠古時期各部落形成軍事聯盟中的民眾也被稱為“百姓"。

    隨著社會的進步,到了春秋後期,由於奴隸制的消亡,分封制的形成,土地個人私有化的地主階級代替宗室世襲化的領主階級,“百姓"逐漸失去了貴族意義,社會地位與普通庶民相同,所以百姓和黎民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都成為被統治的普通民眾。最終成為“黎民百姓”。

  • 3 # 明離子

    現在大家覺得“黎民”和“百姓”是同義詞,都是普通民眾的意思,但事實上,在遠古時期,這是兩類人群是不同的階層,“百姓”要高於“黎民”。

    在幾千年前的黃河流域,除了黃帝、炎帝部落,還有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九黎族。

    九黎族驍勇善戰,曾將炎帝部落驅逐到涿鹿,在那裡,炎帝聯合黃帝與九黎展開了一場大戰,這場戰役的勝敗決定了華夏神州的走向。

    最終,炎黃部落勝利,九黎部殘餘退回南方,大量的九黎部落民眾被炎黃部落俘虜。

    於是,這些九黎俘虜成了炎黃部落的奴隸,被稱為“黎民”;而此時的炎黃部落,已經是由100多氏族構成了,因此,炎黃部的民眾則被稱為“百姓”。

    也就是說,最早的“百姓”是勝利者,是奴隸主;而“黎民”,則是戰俘,是奴隸。

    到了西周時期,“百姓”更是對貴族的統稱,而“黎民”則指的是農奴、奴隸,兩者之間是對立的階級關係。

    但隨著華夏民族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以及奴隸制的瓦解,“百姓”的人數急劇膨脹,真正的貴族便和普通的百姓進一步區分開來,而大多數百姓失去了貴族特質,與“黎民”的概念也漸漸模糊起來,於是“黎民百姓”便成了一回事兒。

    一句話,“黎民”和“百姓”成為同義詞的過程,便是華夏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過程。

  • 4 # 別話詩詞

    黎民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庶民,泛指普通平民、就是平民百姓。語出《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 傳:“黎,眾。”“黎,眾也”。戰國之前“百姓”是對貴族的統稱,戰國之後,楚對平民的通稱。《詩經·雅·天保》“群黎百姓”鄭玄箋:“百姓,官族姓也。”現今指平民,普通人。也稱“老百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營造讀書氛圍,你都做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