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高校的職稱評審,一位是剛畢業的博士,分到學校後有安家費科研啟動費和導師平臺,發表5篇C刊論文(包含讀博士期間)主持完成3個省部級專案評職稱,一位是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教學一線工作的教師,利用工資搞科研沒有平臺,同樣發表5篇C刊論文(全部以單位為獨立完成單位)主持完成3個省級專案,問題①你認為誰的科研能力強?②你認為職稱評審時應該支援誰?
7
回覆列表
  • 1 # 帥小西De

    我簡單的說下我自己的淺見,簡單的聊一聊。

    在題主的條件中,文章和專案2個老師基本一致,差異比較大的贏是年齡。

    細節中,沒有看到2位老師的年齡,基本上博士在30左右,普通教師估計應該已經超過35+。在學術圈,年齡是個很關鍵的因素,在許多專案或者資格評審中,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有這樣遺憾的老師真的很多...

    我自己是博士,也瞭解博士的基本情況。一個剛畢業的博士能主持完成3個省部級專案、5篇C刊,科研基本已經起步,應該已經獲得國家青年基金。如果沒有,有這個基礎,申請獲批的可能性很大。

    在2個老師的差異中有一個詞,差異也很大。“平臺”,做學術平臺和人脈真的真重要,對自身後期的發展很關鍵,普通導師已經錯過這些,想要再補回來就很困難啦。

    目前,高校內普遍在扶持年輕教師發展,對普通的老教師來說,顯得很殘酷,但是也是現在的發展趨勢,就和幹部年輕化一樣。我知道的高校不少學院,已經有1-2名副院長都已經在35歲以下的年輕老師。

    所以,在這次評職稱的過程中,我會投年輕博士一票。相信你也聽過,浙大的美女教授楊樹、清華大學教授顏寧、中南大學教授劉路,年輕的他們已經走在學術道路的前面。

  • 2 # eeprom王同學

    根據題主描述來看,這個問題是比較複雜的,下面王同學根據身邊經歷分析,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科研能力

    就科研能力來論,我是比較支援剛畢業的博士的,相信這一點大家是由共同點的!博士期間被認為是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或者最輝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要達到學校畢業的論文要求,還有幫助導師做各種專案,剛畢業說明科研能力只會強不會弱!而且許多人博士畢業之後再科研上就會走下坡路,當上教師後。科研能力減弱,沒有當初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激情與動力。

    反觀一線工作的教師:這些教師平時有各種雜事,尤其作為一線教師,那麼他的課程就會特別多,更多的時間是上課和準備上課,通常做科研都是用自己的零碎時間去做。這樣肯定效率不會很高,長此以往,教師會慢慢的褪去當初當博士的科研能力。

    所以,在科研能力上面,兩個人要達到相同的目標,注意:兩個人的啟動資金是不一樣的,而且教師是沒有平臺的,所以剛畢業的博士科研能力會更強!這一點毋庸置疑!!!

    職稱評審

    根據你的描述來看,很可能是這兩個人來競爭一個職位,這個學校自然會有評判標準,而且根據論文和專案完成要求,在學校的機制下,誰完成了,誰就有可能評上!沒有完成的那個就只能面臨沒有職稱的後果!

    但是如果兩個人都完成了或者都沒有完成學校所要求的,那麼這就有點麻煩了!

    一個是剛畢業進校的博士,那麼他的C刊論文至少有2篇(因為包含了讀博期間),所以這個人的壓力能小點,在足夠的時間裡,這位應該是最有把握完成的,而且是年輕人,肯定剛就業有一股衝勁,但是如果沒有完成的話,評職稱應該支援一線教師。

    既然都沒完成,那麼按照貢獻程度來說,一線教師拿到這個職稱是最為合適的,而且教書這麼多年,應該得到一個職稱!反觀博士,雖然沒有拿到職稱,但可以激發他進一步的工作壓力和動力!

    所以,在評職稱的情況下,完成要求者優先;但是如果都完成了,學校就要從其他方面評估了,很顯然,這一點是一線教師佔優的,所以比較在這種情況下,比較支援老教師!

  • 3 # 淵博的海上

    評職稱是評委來評,其中有人情關係,也有照顧成份,但更多是綜合考慮本人在中等職稱期間的貢獻尤其為本單位的貢獻和顯示的能力,大體還是公正的。如果博士的論文或論文專業都是讀博期間發表或完成,一般不被評委計入考慮範圍。異常情況是被抓小辮子,如材料中把EI計入SCI、非中等職稱期間論文計入、學會獎項計入國家和省級三大獎、錯字等落選。

  • 4 # 木易百舸

    剛畢業的博士。因為教學需要時間備課,會耽誤科學研究的時間。誠然,博士期間發表的論文受到導師和平臺的支援,但是,博士應該具備獨立科研的水準。而教學多年的教授,恕我直言沒有科研的進取精神了,受困於書本、卷面等案牘工作。即使有機會到高水準的平臺進行科研工作,也不願意到一線實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中,兩個人的思想怎麼才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