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雲流水1437995
-
2 # 探微閣主
春秋時期的霸政,始自齊桓公,齊國為姜姓之國。
齊桓公之後,霸業多在晉、楚之間。齊桓公之後的春秋史,基本上是一部晉楚爭霸史,晉國稍佔優勢。
晉國,就是姬姓國,其始祖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
進入戰國後,七雄崛起,齊秦燕楚魏趙韓。
此時的齊國,已經換了主人,田氏向上可以追溯到帝舜,媯姓;
秦國,嬴姓;
燕國,始祖是西周初年與周公一同輔政的召公,也是姬姓國;
楚國,羋姓;
魏趙韓三家是晉國卿族。
魏國,魏氏在晉國的發跡始於畢萬,因隨晉獻公滅耿、霍、魏有功,被封於魏。畢萬是畢公高的後裔。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武王異母弟。所以,魏國也脫胎於姬姓;
趙氏與秦同祖,嬴姓;
韓氏出自晉國公族,也是姬姓國。
所以,春秋戰國,晉、燕、魏、韓都是姬姓國,只不過與周室的關係已經相當遙遠了。
西周初年的分封,與王室最關係密切的姬姓國當屬魯、衛。魯衛兩國,文明程度較高,然而也受宗法制薰陶較深。進入春秋後,難以適應爭霸的局面。
晉國雖然是姬姓國,在文化上較魯衛落後,換言之,受束縛小。所以發生了曲沃代翼,小宗代大宗的事件。
曲沃代翼之後的晉國,放開了手腳,大肆兼併,所滅的虢、虞,都是姬姓國,完全不顧道義,被晉所滅的姬姓國極多。
也這是因為如此,晉國才能夠迅速適應春秋時期的爭霸形勢。
-
3 # 歷史風暴
能否稱霸和他的姓氏沒有關係,和地理位置關係巨大。春秋時代的霸主裡邊,除了宋襄公之外,其他的霸主都處於周朝的邊疆地區,這裡和其他民族有非常多的接觸,當其他民族向中原挺近的時候,他們首當其衝。如果能夠抵擋住這些民族,並且進行反擊,取得了一定成績,那麼就很容易成為其中的霸主。
這是因為在春秋時期,周邊的少數民族向內地遷徙,威脅到了周朝那些諸侯國的生存,這時候誰能夠保護周朝的安全成為抵禦外族的屏障,他們將會獲得極高的榮譽。
比如秦穆公本來經常在中原地區爭霸,力沒少出,但是仍然得不到認可。後來有人告訴他,你應該向西發展,去攻打那些戎狄國家。秦穆公接受這個建議後,向西連續滅掉了十幾個西戎國家,不僅讓自己增加了國土,而且解除了西方對中原的威脅。從而被周天子所嘉獎,並賜金鼓,於是秦穆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齊桓公也是在管仲的輔佐下,幫助燕國擊敗了山戎。幫助中原各國抵禦了當時被稱為南蠻的楚國,又向東發展佔領了整個膠東半島,將東夷吞併。於是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那麼,為什麼姬姓諸侯國難以成為霸主呢?
這是因為姬姓諸侯國大多在中原地區,當年周天子分封的時候,將好的地段都給了自己的親戚。
所以在春秋時期,他們只在中原地區互相攻伐,很難成為抵禦外敵的民族英雄。而且,這種內部的火為各國所不齒。別說成霸主,不捱罵就不錯了!這就是姬姓諸侯國少有霸主的緣故!
-
4 # 睥睨千秋
齊桓公是姜子牙的後代姜小白;晉文公是周成王弟弟的後代姬重耳;吳王闔閭是太伯之後,姓姬名光;越王勾踐,姒姓,本名鳩淺;宋襄公子姓,宋氏,名茲甫;楚莊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羋姓源於軒轅氏;秦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贏姓源於皋陶。
-
5 # 漢聲編輯室
周朝分封的時候,以周天子都城為中心,封國離周天子國都越近的諸侯地位越高,封國離周天子越遠的諸侯地位越低,比如楚國國君最初是子爵,封國是子國,封國和國君地位最低。周天子有權威的時候,諸侯內部不允許為擴大地盤兼併對方,楚國因為在最外圍,周天子鼓勵楚國征服蠻荒未開化地區擴大地盤,結果楚國竟成為最大的諸侯國,並且在諸侯國中第一個稱王。姬姓諸侯因為與周天子同族同姓,地位最高,雖然封國雖小,但是地段最好,好比是住在北京一環內,離天安門最近,房價地價最高,因為管理最嚴,想搞違章擴建,門都沒有。楚國和秦國好比住在北京五環、六環之外,離天安門最遠,想搞點違章亂建,擴大領地,因為管理松,自然機會多,所以到戰國時期,天下大亂之時,最佔便宜,最有出息的就是這兩家。
-
6 # 是你的小可愛呀3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想想,那些春秋戰國時期稱霸的國家為什麼稱霸,他們有什麼特殊之處。
首先春秋五霸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秦穆公 吳王 闔閭 第一個稱霸的齊國 姜太公因功被封國建邦,然一切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他們還有一直不友好的鄰居東夷 當時的落後代名詞,不安定因素,為了讓自己的國家有個安定的環境,開始了鬥爭,一切為了生存。
晉國 第一任國王是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姬姓晉氏,主要領土 山西 河北 中南部 河南部分地區 在整個春秋時期晉國長期處於霸主地位,然當時北方也不平靜,西邊的兄弟秦國一直想要東出秀肌肉,南邊不服周的楚國時不時的想來較量一下,北邊還有遊牧民族的兄弟偶爾來串門,為了更好的生存,不得不戰鬥,越戰越強。
楚國 南方的老大哥 春秋時期諸侯稱公 侯,唯有楚國很早就稱王了,一方面是楚國封國時只是子爵,公侯伯子男,可見其地位,被中原大國藐稱楚子。被視為南蠻,也有不開化的意思,南邊是更不開化的百越,為了開拓疆土,披荊斬棘,不斷的降服一個又一個的小國家,部落,不斷的成長。
秦國 春秋戰國最後的大贏家 始祖是被周朝養馬的,周朝的弼馬溫,後因護送周平王有功,被封在陝西。秦國開始了他的歷史,同樣也有一群不友好的鄰居,西邊的義渠不斷的來找你借點東西,當然是不願意給的,兩人拉開徵召開打,直到戰國中後期義渠才北徹底搞定,秦國也不舒心,時刻準備著。
吳國 春秋末期的小霸主 原本只是當時未開化的江南地區小國,和南邊的越國看不順眼,當然還有比它還要落後多的多但野蠻彪悍的山越人,在得到吳國的伍子胥後,開始了開掛般的路程,打的楚國差點滅國,簡直是可怕,當然還有孫子的幫助,後來夫差時被曾經打敗的小兄弟越國滅掉。
實際可以看看稱霸的幾個國家,從地緣政治上來看,都遠離傳統的政治中心,中原今 河南地區,處於邊緣地帶,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需要不斷和周邊的小部落 野蠻人做鬥爭,否則他們就是倒下去的那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反觀那些姬姓國家剛開始是很強大,也佔據著最好的位置,然隨時時間的推移,早已忘記往日的雄風,安於現狀。春秋戰國大國中時間最長的姬姓國家燕國,也是僅次於南韓第二弱國,長期處於打醬油的存在,終被秦所滅。
回覆列表
春秋戰國時的主要國家中晉、燕、鄭、衛、魯等國家是周天子的同姓封國。其中的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這也是唯一的那個姬姓稱霸的國家。
"春秋五霸"有兩個版本,它們就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被史家稱作“戰國七雄”,都有的是齊、晉、楚。
齊桓公是姜子牙的後代,姜姓。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姓奪國,時為田齊。著名的"田忌賽馬”就是指的這個後來的田齊。
宋襄公是商朝的後裔,子姓。宋失國後華人以宋為姓。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都是周的異姓封國,吳國的遠祖和周朝是一個祖先,封國時已不姓姬。
春秋時的周天子尚有一絲威望,封國離周天子管轄地近的大多是姬姓國家,異姓被封到國家的邊緣。這也成就了這些國家,它們不停地向外擴張,實力不斷增強,最後成就了自己的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