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首先,安祿山本身就是充滿野心的人物。處處的想有一番作為,開始的時候之所以表面歸順唐玄宗,是因為他那時實力還不是很強,還不是背叛的機會。

    所以只能韜光養晦,暗地裡卻處心積慮。

    其次,唐玄宗過於重用安祿山,讓他身居重位,手握兵權,做節度使,這讓他有了背叛大唐的資本。

    最後,唐玄宗早期,勵精圖治,使大唐走向了強盛,但是唐玄宗也來來慢慢的老去。看到天下太平,也開始貪圖享樂,做了幾十年的太平天子,過於自信,不相信有人會叛自己。

    加上對安祿山一再縱容,沒有對安祿山做出防備。

    才讓安祿山有了機會,很快攻了大唐許多城池。等大唐才準備反抗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到平定安史之亂長達數年之久!

  • 2 # 葉青漁

    這題有點意思,我也很好奇唐玄宗是怎麼逼得安祿山背叛他的。

    這題怎麼讓人感覺是唐玄宗對不起安祿山的意思。

    想來應該是安祿山愛上了唐玄宗,結果人家不了他,取向正常,愛的是楊貴妃。

    於是唐玄宗心生歉意,給安祿山不斷加官進爵,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把安祿山打發得遠遠的。

    結果,安祿山自然心生怨念,想著把楊貴妃幹掉,那唐玄宗就是他的了。

    誰知道唐玄宗誓死不屈,安祿山怨氣沖天,既然得不到,那就徹底毀掉這一切好了。

    安祿山應該就是這麼想的吧。

  • 3 # 情愫殘心

    唐玄宗是如何一步一步讓安祿山背叛自己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不對,應該說是安祿山處心積慮,唐玄宗愚鈍的結果。

    安祿山表面看起來呆頭呆腦,實際為人狡黠奸詐,兇狠毒辣,非常善於揣測別人的內心。他安排部將劉駱谷駐紮在京師,目的就是窺探朝廷內情,所以雖在千里之外卻對朝廷情況瞭如指掌。

    當時唐玄宗寵幸豔妃,荒淫朝政,李林甫獨權,綱紀混亂,安祿山表面對唐玄宗忠心不二,實則暗中招兵買馬,極力擴軍備戰,雖然楊國忠一再提醒唐玄宗,唐玄宗卻不以為然。

    李林甫死後就無人能制服安祿山,安祿山便有機可乘,步步為營,最後背叛了唐玄宗。所以說,安祿山背叛是計劃中的事,唐玄宗荒淫無度,不理朝政給了安祿山機會。

  • 4 # 董狐筆

    這問題本身有問題。玄宗再怎麼弱智,也不可能主動讓安祿山背叛自己。故這個問題問題應該是“安祿山是怎樣在唐玄宗的縱容下一步步走向背叛的?”

    安祿山是粟特人,雖然身體不錯,但起家卻是個流浪兒,因為偷唐朝戍邊軍隊的羊,差點被活活打死。關鍵時刻,安祿山表現出過人的本事----吹牛逼,聲稱自己是個能殺慣戰的壯士,逃得一死。可見人才不一定要口才好,口才好卻一定是人才。

    當然,安祿山不像今天的噴子只會幹吹,人家打仗確實有兩把刷子,靠著軍功在部隊得到晉升,一步步成為中級軍官,這才有了向唐玄宗和李林甫溜鬚拍馬的機會。

    安祿山捨出大批錢財,賄賂中央官員,表現出高超的社交手腕。因此以李林甫為代表的中央官員不斷為他說好話,他的升官之路也一片光明。

    在唐玄宗面前,安祿山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弄臣,伶人,發揮自己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的特性,調動自己渾身的藝術細胞,把玄宗和楊貴妃哄的十分高興,安祿山忠厚可愛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唐玄宗的腦海之中。

    回到邊疆,安祿山就恢復了殺神面目,不斷地立軍功,不斷地向中央政府討賞。到了天寶晚年,安祿山身兼平盧河東范陽三鎮節度使,勢雄一方。

    楊國忠接替李林甫為宰相後,與安祿山交惡,不斷在唐玄宗面前吹風,製造各種安祿山要造反的假情報。安祿山知道後,反心萌露,加緊操練軍隊,秘密籌劃起兵事宜。

    唐玄宗對楊國忠的奏報將信將疑,兩次派宦官前往安祿山處打聽訊息,得到的都是“安祿山不會反”的判斷,真相是安祿山買通了宦官,宦官把良心賣了。

    玄宗又打著各種名義,招安祿山回京,都被安祿山藉故推辭。

    見玄宗也對自己起疑,本來就已經按捺不住要造反的安祿山,徹底“寒心”了。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起兵反唐,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話錄音證據是否合法有效?